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專為殲20而生!全面解析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中的門道

專為殲20而生!全面解析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中的門道

近日,編號1034的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首次公開亮相珠海金灣機場,為即將開幕的珠海航展的飛行表演預熱。這也是該機神秘的矢量尾噴管首次展示在世人面前,讓航空迷們大呼過癮。

雖然戰鬥機矢量尾噴管伴隨著上世紀80年代初三代機過失速機動研究熱潮而誕生的,但受限於發動機推力損失、尾噴管壽命、加重維護難度等多方面因素,到現在為止只有蘇-30MKI/SM蘇-35和F-22三種生產型戰鬥機實際裝備了矢量尾噴管。

殲-10B矢量尾噴具有明顯的鋸齒後緣,鑒於這是一種能降低雷達反射的設計,因此1034號被普遍認為是殲-20隱身戰鬥機的推力矢量驗證機,其全向矢量尾噴將最終會被應用在殲-20上。

那麼殲-20為什麼要採用全向矢量尾噴?

最重要的一點當然是提高該機的機動能力了。矢量尾噴管在飛行中可以通過偏轉發動機噴氣來獲得直接力矩控制,而且這個力矩控制不會像操縱面那樣受到速度和迎角的影響,因此得以大幅提高戰鬥機的機動能力,並實現各種匪夷所思的過失速機動。從實戰意義上看,矢量尾噴管可以大幅提高戰鬥機的機鼻指向性能,在從而在近距格鬥中搶佔先機,先敵發射。

其次可以提高戰鬥機的短距起降性能。在今年10月的海試中,F-35B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首次進行了短距滑跑降落,以尾噴管下偏,升力風扇打開的姿態進近著艦,在滑跑幾十米後就停了下來,充分展示了矢量推力技術的短距起降潛力。殲-20雖然沒有升力風扇,但在起降時同樣能通過尾噴管下偏產生直接升力,從而大幅縮短起飛和降落滑跑距離。

最後可以提高殲-20的隱身性能。除了尾噴管鋸齒後緣帶來的後向隱身加成外,殲-20在隱蔽接敵中還能通過矢量尾噴的直接力控制,在不偏轉鴨翼和垂尾的情況下調整飛行姿態,迎頭對準敵機,從而保持雷達截面積的最優化,獲得最大的戰術突然性優勢。

作者:阿姆斯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報道 的精彩文章:

還是德國人會玩 為測試坦克的信號特徵居然專門弄了台「投石機」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俄羅斯又要啟動下一代航母計划了

TAG:軍武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