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城池被圍,箭矢射盡,將軍扎一稻草人,敵人立刻送來20萬支箭

城池被圍,箭矢射盡,將軍扎一稻草人,敵人立刻送來20萬支箭

三國演義里「草船借箭」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說的是東吳在與曹軍在江面做戰時,軍中缺箭,周瑜一向嫉恨諸葛亮,就想出一條毒計,逼諸葛亮限期十天內做出十萬之箭。為什麼說是毒計呢,因為十天根本就造不出十萬之箭,然而沒想到諸葛亮卻輕蔑的一笑說:只需三天。在前兩天諸葛亮一動不動,周瑜萬分高興,就等著諸葛亮食言後除掉他。沒想到第三天江面突然起了大霧,諸葛亮就將準備妥當的草船駛向曹軍陣營,並擂鼓大喊,曹軍在霧天分辨不清,就慌忙射箭,不一會諸葛亮就攢夠了十萬支箭。

雖然草船借箭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熟讀歷史的人們都知道,草船借箭只是一個杜撰改編而來的典故,事實上這件事在歷史上是子虛烏有的。不過雖然這件事是假的,但其中透露出的利用天時和兵不厭詐的軍事思想卻被後代名將們借鑒和運用。在宋朝時,宋軍被金兵圍困在一城中,宋軍弓箭射盡,部隊告急,將軍苦思冥想之後,扎了一個稻草人,就立刻借來了20多萬支箭,那麼在大白天的,又沒有霧,這位將軍到底是怎麼借到箭的呢?

這位將軍名叫畢再遇,是南宋武議大夫畢進之子。畢進曾跟隨岳飛轉戰江淮,積累軍功做到了武義大夫之職。畢進死後,畢再遇受恩蔭補官。因出身武人家庭,又常年跟隨父親從身軍旅,畢再遇年紀輕輕就武藝超群,能拉開二石七斗的強弓,反手也能拉開一石八斗的硬弓。宋孝宗第一次召見他時,看他策馬如飛,弓無虛發,十分高興,賜給他戰袍,金錢作為獎勵。

畢再遇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熟讀兵書,胸懷韜略,常常能舉一反三,出奇制勝。開禧二年,身為平章軍國事的韓侂胄未作充分準備,便貿然發動北伐,然而宋軍尚未出動,消息就已經走漏,當宋軍北進時,金兵早已有所防備。因此宋軍各部連連失利,唯有畢再遇一部連戰連捷。不久,金兵為報復南宋,就集合兵馬南下,很快就攻破了濠,滁二州,兵鋒直抵楚州。畢再遇經過對戰場的分析後認為楚州城堅兵多,糧草充足,金兵卻連續進兵,糧草無繼。因此金兵必定不會攻打楚州,轉而會掃蕩防守薄弱的淮西,在淮西中六合的地位最為重要。於是他趕緊率兵趕往六合。

之後,金兵的行動果然和畢再遇預料的一模一樣,金兵攻破安豐後,就直奔六合而來。當金兵距離六合還有25里路時,畢再遇讓部隊偃旗息鼓,並在南門埋下伏兵,弓箭手排列在土城上。金兵剛接近塹壕,宋軍便眾箭齊發,城頭戰鼓齊鳴,金人毫無防備,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慌忙逃竄。畢再遇縱兵追擊,大獲全勝。

金兵吃了敗仗後,金將顏圖拉勃然大怒,調集十萬兵馬將六合團團圍住,並發動連續強攻,打算一雪前恥。畢再遇就讓士兵用弓弩射擊敵人,然而在金兵的輪番攻擊下,城中的箭很快就用光了。士兵們沒有箭矢,便在防守中無法遠距離擊殺敵人,而貼身肉搏又對人數處於劣勢的宋軍不利。

危急關頭,畢再遇靈機一動,想到一個辦法,他讓人趕緊扎了一個草人,並給草人穿上衣服,戴上盔甲,然後撐開宋朝宰相所用的青蓋,將草人置於傘下,在城牆上四處走動。金兵看到青蓋,以為是宋軍主將在巡視,就爭先恐後的向青蓋射擊,一時箭如雨下,宋軍很輕鬆的就撿取了20多萬支箭。畢再遇的張蓋取箭可以說是草船借箭的另一個翻版,顯示出了他超越常人的智慧。

嘉定議和後,畢再遇請求解甲歸田,宋寧宗不許,不久後畢再遇被言官彈劾,宋寧宗將他先降一官,隨後又免去他提舉佑神觀之職。嘉定十年,金兵再次南犯,此時畢再遇已經年過古稀,無力效命疆場,便辭官歸居,之後在家病逝,終年70歲。宋寧宗追封他為太尉,謚號「忠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非讀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召大臣妻子侍寢,大臣妻子半道做了一件事,大臣此後成了皇帝
此女因手段狠毒被罵了2000多年,其實她也是一個可憐的女人

TAG:韓非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