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重磅!國產二代艦載機競標或揭曉:二代艦載機殲35即將首飛

重磅!國產二代艦載機競標或揭曉:二代艦載機殲35即將首飛

11月6日,第12屆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珠海航展)就要在珠海金灣機場舉行。在開展前的這幾天,展會的各個場館都在緊張施工,準備迎接馬上就要到來的盛會。在1號館,也就是航空館的門口,已經擺好了2架國產五代機的大比例模型,其中1架是殲20,1架是FC-31。2架戰機的模型細節很豐富,這充分展示了我國現在的自信程度。殲-20的模型完全是已經服役的狀態,可以讓我們零距離感受我國最先進戰鬥機的風采。在殲-20模型機頭下方有很醒目的類似F-35上的黃色寶石形光電探測和瞄準系統,英文縮寫為EOTAS,其能夠提高殲-20的態勢感知能力和複雜電磁環境下的火控能力。而零距離接觸殲-20的模型,仍然看不到機炮炮口,由此分析殲-20可能在設計上就沒有考慮安裝機炮,完全依靠空空導彈進行空戰。

不過,與殲-20相比,FC-31現在似乎更引人注目。在過去一年時間裡,FC-31的原型機很少有消息,甚至讓人懷疑其發展似乎停止了一樣,但是,現在這款模型的展出,說明FC-31還在繼續發展。本屆航展上的這個模型與上屆航展基本相同,說明氣動外形已經基本確定。而就在這兩天,消息人士稱FC-31極有可能成為海軍新一代艦載戰鬥機,在最近進行海軍第二代艦載戰鬥機競標中,FC-31為基礎的二代艦載機項目似乎獲得了競標勝利,這就更令該機為人所關注。我國海軍現役的殲-15艦載戰鬥機雖然性能比較出色,但其不具備隱身能力,面對已經出現的隱身艦載戰鬥機,如美國的F-35B/C會出於很不利的境地。因此,我國海軍要想更好地應對未來海戰,必須擁有自己的艦載隱身戰鬥機。如果FC-31未來能夠加入 我國海軍服役,那麼型號名稱肯定會發生變化,也就是以殲X(或將被命名為殲-35)來命名。

FC-31在尺寸上和F-35相近,比殲20和殲15都要小,因此航母搭載的話,總的載機數量會增加,作戰靈活性和整體作戰能力也將會有很大提升。在作戰任務上,FC-31更偏重對空作戰,這是因為該機無論是出口還是改進自用,所要面對的作戰對象都是高性能的隱身戰鬥機,只有自身空戰能力強,才能壓倒對手。在武器掛載能力上,FC-31可能不如F-35,因為其機身相對較瘦,不像F-35那樣肥碩,所以內置彈艙的寬度和深度要小,裝不了太多彈藥。不過,FC-31如果掛載4枚中距空空導彈,或者2枚中距導彈和2枚近距格鬥導彈,應對中等強度的空戰還是沒有問題的。此外,我國海軍航母也不會全部搭載FC-31,必然是和殲-15戰機的發展型號進行搭配。而殲-15具有很強的外掛能力,在空戰以及對地/對海中能夠彌補FC-31掛載能力的不足。

有意思的事,在一些官方資料中,中型艦載機具備比重型艦載機更明顯的優勢,例如中型多功能艦載戰鬥機具有執行空戰、壓制/摧毀敵防空、對地(海)攻擊等不同戰鬥任務的能力,可比較顯著地改善航母編隊的戰場環境適應性及使用靈活性型,同時優化編成結構,簡化後勤保障。重型艦載戰鬥機會影響航母攜帶的載機數量,而使用中型艦載戰鬥機不僅可以增加航母攜帶載機數量,維護維修費用更低,並且日出動架次率更高,綜合作戰效能和經濟性能更優。中型多功能艦載戰鬥機已是當前艦載戰鬥機的主流,也是今後發展的趨勢,簡單講,可以攜帶50架中型艦載機的航母,明顯比只能帶30多架重型艦載機的作戰效果高多了,而且,比起專門為航母研製一種艦載戰鬥機相比,採用「一機多型」的發展途徑可以節約研製時間和成本,顯著降低艦載戰鬥機的採購、使用、保障和升級改進成本,是迅速提升艦載戰鬥機作戰能力的有效途徑,這正是FC-31的發展思路體現。

筆者認為,採用FC-31作為未來艦載機發展的基礎是一個正確選擇,沈飛擁有現役殲-15艦載機的大量實踐經驗,而正在忙於 殲-20A大批量生產的成飛,顯然也沒有精力去研製一種艦載機,大量已經安排生產的空軍型殲20飛機已經就位,現在安排其他軍種的需求,似乎也需要時間來調整,在珠海航展的展館,我們看到在殲-20和FC-31模型的上方,還弔掛著2架殲-20、2架殲-10B和1架空警-500的小比例模型,這也是在展示我國空軍的體系作戰能力。在實際空戰中,空警-500承擔空中預警和指揮任務,殲-20主要對付敵方隱身戰機,殲-10B則主要對付敵方的非隱身戰機。由於有預警機的支援,殲-20在作戰時就可以不開或者少開自己的雷達,更好地保持隱蔽性,對敵進行突然打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軍事 的精彩文章:

又落後美軍10年!人類新飛行器:在天空建造一個風洞實驗室
亞洲首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未曾想到是它?專家只說了四個字

TAG:圖說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