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再見,金庸!襄陽城,為先生點亮,我們就此別過!

再見,金庸!襄陽城,為先生點亮,我們就此別過!

今天走在人群里

聽到這麼一句話

悲傷的十月,怎麼一切都像約定好一樣呢

是啊

過去的這個十月

的確讓人很鬱悶

很多我們喜愛的大家或是很有影響力的大師們

紛紛向約定好一般

就這麼靜悄悄地走了

就在大家以為

這個十月就快安然度過的時候

「主持人李詠去世」

「94歲的大俠金庸去世」

大家都倍感震驚

這都是怎麼了

都是一路陪著我們長大的人物啊

兩位在很多90後心中佔據了很大的分量

對於他們的離開很多人表示難以置信

怎麼轉眼間陪伴我們長大的經典就要永遠離開了呢

金庸

雖然不是經常像李詠那樣,與觀眾直接打交道,但是,說起金庸,大家一定不陌生,不管是90後小時候,或是再大一點的00後,相信幾乎所有人都看過他的武俠小說或者是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先生在讀者和觀眾心中塑造的一個個經典的武俠人物將永遠成為歷史,從前從來沒有想過先生會有一天離開,大家總覺得,也許在某一天,先生的筆下會再次出現一個類似於郭靖、小龍女這樣經典的人物。

也許是上帝他老人家

也耐不住寂寞

想跟我們一樣

分享這個江湖俠義的世界吧

所以帶走了先生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與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繼承了古典武俠技擊小說的寫作傳統,又在現代的閱讀氛圍中對這一傳統進行了空前的技法與思想革命,開創了「新派武俠」的風格,被喻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六十年來,其作品在風靡了全球華人世界的同時,也使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武俠大師

其實,只是偶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

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於是,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

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藉他對武俠小說的了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做了一個筆名,《書劍恩仇錄》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作品一炮而紅。

此書成功之後,金庸又在短短的幾年內創作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和《射鵰英雄傳》等作品,一時間風靡全港。十餘年間,他寫下15部洋洋大作。

80年代初,廣州一家雜誌開始連載《射鵰英雄傳》,金庸的武俠小說正式進入內地。時至今日,即便你始終不曾看過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兩岸三地不斷被改編成的影視劇,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長的一個標誌。

出生

書生世家的先生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

海寧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現代,査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錚(穆旦)。

而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蔣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的妻子)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

在書香環境的熏陶下,金庸度過了安逸的童年時光。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3歲的金庸隨學校南下,開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沒有在戰亂的顛簸流離中頹喪。

15歲的時候,金庸和兩位同學一起合作,編了一本《獻給投考初中者》,根據招考的題目,做些模範答案給學生看,大概相當於今天《五年模擬三年高考》這類的參考書。這個書做得很成功,讓他們賺了很多的錢。

有人說,金庸是最會賺錢的文人俠客,這一點,金庸在中學時候就已頗顯鋒芒。而看起來溫和寬厚的金庸,年少時性格也有十分狷狂的一面。

在上學時,因不滿學校的某些行為,他寫文諷刺過訓導主任,也在大學時與訓導長爭辯過,結果便是遭遇了兩次被學校開除的命運。最慘的是第二次被開除後,因為沒有錢,他衣食都沒了著落。金庸向一位蔣姓表哥求助,才解決了生計問題。

多年來,金庸的武俠故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他筆下書寫的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也不僅僅是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是一種俠骨柔腸的情懷,一種對於快意恩仇的嚮往。

另一個

你很少知道的先生

了解金庸的人很多

了解查良鏞的人卻不多

人們熟知他肝膽柔情的江湖筆

卻鮮識他為國為民的家國情

查良鏞走在1950年的時光里

那時他還不是金庸

外交官

這個年少時的夢想光芒萬丈

照亮他的26歲意氣風發

他從香港出發

腳踏山河

腳踏1937年的家仇國恨

想像自己將在外交舞台上揮斥方遒

走向新中國的首都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

「我們家本是相當富裕的

但住宅、園子都被日軍燒毀

母親與弟弟都在戰爭中死亡」

那年他14歲

立志「要在維護國家尊嚴上發揮作用

1981年鄧小平接見金庸

富家少爺查良鏞

不知自己在14歲那年會有外交官的夢想

就像1950年

放棄外交官的夢想重返香港時

不知自己日後會成為武俠泰斗金庸一樣

大概離京踏出第一步時

他肯定也想過

此生與少年時「為國為民」的大俠夢再也無緣

但命運之繩草灰蛇線綿延千里

1981年,鄧小平接見了他

1982年,撒切爾夫人首次訪華前

專程繞道香港與他單獨會晤

希望在香港問題上他能站在英國一方

但他大手一揮

拒絕了撒切爾夫人的無理要求

1984年,胡耀邦接見了他

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

他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港方負責人

兼經濟體制起草組成員

1988年,他又與查濟民提出「雙查方案」

為香港的順利回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有人說

幸虧他沒有把外交官的夢想堅持到底

否則刀光劍影的江湖裡

沒有了華山論劍、沒有了降龍十八掌

沒有了郭靖黃蓉令狐沖……

那江湖該多沒意思啊

說這句話的人

一定不了解他

不知道在他的筆下

國才是一群江湖兒女的至高情懷

為國為民的途徑有很多種

他只是選擇了鮮為人知的一條而已

武俠泰斗,俠骨柔情

一讀金庸深似海

從此江湖是夢鄉

愛得肆意

一生傳奇的情痴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才子遇到佳人,金庸徹底被「長城三公主」中的「大公主」,秀外慧中的夏夢迷住了,有人笑他甘願為夏夢做一個小編劇。

他回應說,「當年唐伯虎愛上豪門丫鬟秋香,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與他相比我還差的遠呢!」夏夢戲稱他為「姚家阿姨」,他就取了鮮為人知的筆名「姚嘉衣」

莫笑斯人痴

痴心幾人知?

不管旁人如何譏諷不解,金庸只是痴心不改,為夏夢量身定製了許多劇本,夏夢息影出國後,金庸又在自己主辦的《明報》上,大篇幅報道她的遊記

1979年,夏夢投拍第一部電影諮詢片名,金庸建議她取《投奔怒海》,果然大獲成功,雖恨不相逢未嫁時,明知這份感情不會有結果。但在金庸的作品中,無論是《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還是《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抑或《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一顰一笑都有夏夢的身影。

孔慶東曾盛讚說,「金庸的小說,既是一流的武俠小說,又是一流的愛情小說」,大概因為他既有俠義的精神,又有可望卻不可及的愛情吧。

他是一代武俠的泰斗

也是一生傳奇的情痴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他的一生

就像是一部武俠小說

前半生縱情恣肆、洒脫妄為

後半生心懷敬畏、不斷向學

他用出世的心

做著入世的事

金庸寫了這麼多武俠人物,本人最像哪一個?,有人這樣問過金庸的好友倪匡先生,倪匡說:像段譽。「段譽有絕頂武功,朱蛤神功好像沒怎麼用過;六脈神劍要緊時用不出,斗酒時卻大派用場;凌波微步要用來逃命……」

金庸自己也曾坦言,「如果在我的小說中選一個角色讓我做,我願做天龍八部中的段譽。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總給人留有餘地。」

其實

現實中的金庸

又何嘗不是小說中的段譽

他自幼喜讀書,被稱為「書痴」,猶段譽被爹娘取乳名「痴兒」

段譽痴情王語嫣而無果,他痴情於夏夢而無果,段譽遠離榮華到處遊逛習得一身絕頂武藝,他自幼離家以一己之力取得諸多成就,1959年創辦《明報》,左手寫社評,右手寫武俠,排版工人總是等在桌前催促,苦心經營三十餘年,終於把《明報》辦成了香港最大的報紙之一,卻於1993年主動辭去董事局主席一職.

他對一切都若即若離

像段譽一樣可不可能都是無所謂

凡做的一切

問心無愧就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7平方公里土地兩國都不要,有人宣布在此建國,吸引中國投資者?
外國王儲尊崇一華人為爺爺,即位前一醜事差點被廢,多虧王妃出手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