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五戒」,是說給眾生的人生大道

道教「五戒」,是說給眾生的人生大道

修道之人,當須先皈依道經師三寶。皈依了三寶,必須受持五戒。五戒為殺、盜、淫、妄、酒。道教的戒律按「積功歸根五戒」,老君戒經曰:「一切眾生,含氣以上翾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依次五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酗酒」。

首戒「不殺生」

世上生靈,都是天地所賦予的,不論天上飛的雀鳥、水裡游的魚蝦、陸上走的動物甚至螞蟻昆蟲之類,只要是一個生命,修道人都應有愛護憐憫之心,珍惜它的小生命,要有一種惻隱之心,都不應有所殺傷。上天有好生之德,天育萬物,喜其生而惡其死,道門之士體察天地之心,故以殺生為戒。要不殺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持齋素食,常存善念,不得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所以要求道教的全真之羽士一律齋戒,免除惡孽,廣結善緣。

二戒「不偷盜」

偷盜實際是心裡的貪念在作祟,戒偷盜,其實就是戒貪心和不道德的行為。老修行曾講,沒經人允許,取走一張紙和一切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趁人不在順手牽羊,同屬於偷盜的範圍。有個別的人,往往喜歡占人家的便宜,讓別人吃虧,而沾沾自喜,誰知正犯下偷盜的惡行,道門中人對此應該從心地絕對戒除。

三戒「不邪淫」

所謂「萬惡淫為首」,淫邪之毒害人最深。隨意放縱情慾,滋生淫念,最終喪失理智,小則毀人名節,大則害人亡家,犯下不可挽回與彌補的罪孽。特別是對修道人來說,邪淫妄念一動,精氣神三寶皆損,令多年修行一朝喪盡,可說是五戒之中最要警惕的一條了。故修道之人一定要從心地下功夫,全憑慧劍,斬斷妄念和痴心,放下一切,正身修心,才能徹悟大道。

四戒「不妄語」

若不是親身耳聞目睹、不真正了解因緣,便不得說,同時也要求「非禮勿言」。首先要不說謊、不口是心非、不欺騙、不迷惑別人。不花言巧語,不搬弄是非,不口出狂言,做誠實忠信之人;另外,不怨天、恨地、尤人,不呵風罵雨,不毀謗他人等等,都屬於不妄語的範圍。所以說做人應要「敏於事而慎於言」;至於修道之士,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門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亦是說明「不妄語」之義。

五戒「不酗酒」

簡而言之,就是喝酒亂性,酒乃穿腸毒藥,最易引起酒後失德,借酒發狂,酗酒鬧事,喪失理智,造成不良後果。在道教養生方面來說,酒傷肝,過則影響身體健康,不利修行,故戒之。當然,若酒用於治病或禮儀之需,則另當別論。

以上五戒,不僅對修真之士有戒持的意義,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也當奉而行之。靜時反省,問自己是否皆能夠一一做到這等修行事呢?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早晚一部「功課經」,是在闡述向善度人的「天之道」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到,是該蓄養陽氣了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