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公眾人物又雙叒叕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試探,不斷升級的醜聞有何防禦機制?

公眾人物又雙叒叕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試探,不斷升級的醜聞有何防禦機制?

2018年的「貴圈」一地雞毛:李小璐「夜宿門」、高雲翔澳洲性侵、范冰冰偷稅漏稅,就連隔壁的商界大佬劉強東,也陷入性侵風波……吃瓜群眾的微博被層出不窮的公眾人物醜聞搶佔。公眾人物為何頻發醜聞?醜聞對個體、社會有哪些影響?為何有人絕地反彈,有人一蹶不振?不斷升級的醜聞有何防禦機制?

如過江之鯽的公眾人物醜聞,吐故又納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公眾人物的地方,就有新聞、緋聞、醜聞……其中,醜聞對公眾人物的影響是「壓倒性」的,輕則人設崩塌,營業難以為繼,重則名利皆失,「神仙落凡塵」。

尤其對演藝人員來說,不僅要退還高昂代言費,還要向企業賠償相應損失。對社會和大眾而言,不少被青少年奉之為「榜樣」、「偶像」的公眾人物出現醜聞,帶壞了社會風氣、造成了不良社會示範。

醜聞年年有,吸毒隊、嫖娼隊、出軌隊、酒駕隊……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據不完全統計,吸毒隊「醜聞擔當」有張默、高虎、柯震東、王學兵、房祖名、李代沫、張元、寧財神、尹相傑、宋冬野……嫖娼隊「醜聞擔當」薛蠻子、黃海波、張耀揚、王全安……出軌隊「醜聞擔當」馬蓉、文章、林丹、陳思誠、陳赫、陶喆、伊能靜、九把刀、白百何……酒駕隊「醜聞擔當」高曉松、王志文、梁家輝、謝霆鋒、周傑、胡彥斌……

2018年以來,醜聞不斷刷新著吃瓜群眾的圍觀底線,吸毒隊、嫖娼隊沒有出現替補,酒駕隊「驚現」陳喬恩,出軌隊再添李小璐、薛之謙。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馬蓉、宋喆出軌王寶強的事件,在今年有了新進展:10月16日,宋喆因犯職務侵占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與之前相比,今年的醜聞事件有所「升級」,「性侵隊」迎頭趕上,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先是高雲翔在澳洲酒店性侵被捕,此案目前尚無最後定論。緊接著,雷闖、章文、馮永鋒、朱軍等人接連被爆出性侵,公益圈、媒體圈、學術圈紛紛淪陷。剛過去的九月,商界大佬劉強東涉嫌在美性侵明尼蘇達大學女大學生的消息被曝光,輿論一片嘩然。

除了性侵醜聞,范冰冰偷稅漏稅也是今年一「大瓜」,6月初,崔永元爆出「陰陽合同」、隨後范冰冰「消失」三月有餘、最後事件被查實及處罰結果公布,8億多的追繳及「罰單」震動寰宇,在此之前,大眾記憶猶新的劉曉慶、毛阿敏偷漏稅案都曾引起軒然大波,「貴圈」偷稅漏稅問題引起了相關部門重視。

上文盤點的吸毒隊、嫖娼隊、性侵隊、偷稅漏稅的「醜聞擔當」,觸及到法律底線的,理應嚴肅處理。就拿偷稅漏稅來說,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

公眾人物的醜聞通常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試探,說完法律層面,再來說道德層面,今年有不少公眾人物「惹塵埃」。比如,陳昱霖控訴吳秀波玩弄感情,爆他與多名女星有染,吳秀波本人雖未回,但網友對他的印象一落千丈;

再比如,憑藉《甄嬛傳》等劇圈了一波路人粉的孫茜,因為綜藝節目中表現得太強勢、獨自改劇本,深陷「戲霸」醜聞;正處於事業轉型期的楊冪陷入「詐捐門」;上升期藝人許凱的「家暴」醜聞;周立波事件……

總有舊人添新丑,這與個別公眾人物不夠自律有關,也與行業和法律的不夠嚴格有關,醜聞發生後,為何有人一敗塗地,有人卻能長袖善舞?

有人絕地反彈,有人跌入谷底

醜聞發生後,公眾人物的應對策略千差萬別,有人宣布永久「退圈」,有人出來澄清或認錯,承認當初「很傻很天真」,希望和公眾達成諒解;也有人永久緘默,任爾東西南北風……

今年吳秀波爆出醜聞後,不僅「儒雅大叔」人設坍塌,品牌代言損失慘、持股公司股價大跌、商業版圖面臨崩盤危機。雖未被《我就是演員》替換導師席,但接下來的戲路是否「折戟沉沙」?有待進一步考量。

高雲翔性侵案件、范冰冰偷稅漏稅風波,是壓垮投資5億的《巴清傳》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導致唐德影視三個月市值縮水50.9%,除此之外,由范冰冰主演的《大轟炸》取消在院線公映的計劃,在北美的發行後,網傳戲份僅剩9秒。兩人的商業代言,尤其是范冰冰,損失慘重,是否真的「經得住多大的詆毀,就擔得起多少的讚美「?

「貴圈」居大不易,真金白銀的「商圈」更血腥。劉強東深陷性侵漩渦,無論此案結果如何,給京東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無法挽回,劉強東身價已損70多億,事後他有兩次公開亮相,但輿論風向依然聚焦在案件上,同時,劉強東落選了「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

與違法犯罪相比,隸屬道德範疇的「出軌」,「犯錯」之後對於公眾人物的形象挽回還有可逆之機:林丹出軌,其形象和聲譽受到了極大影響,但專業領域沒受太大影響;文章短暫「歇業」,又憑藉《陸垚知馬俐》《剃刀邊緣》等作轉型幕後;白百何深陷「出軌門」,電影《捉妖記2》並沒有換角,春節檔票房沒受太大影響,而她出演的《外科風雲》《南方有喬木》等劇的就沒這麼幸運了。

無獨有偶的是,陳赫和陳思誠也沒有受出軌醜聞影響,陳赫的綜藝、影視資源依然接連不斷,陳思誠憑藉《唐探》系列成功轉型,眾星捧月的《遠大前程》在今年播出,「雙陳」力挽狂瀾,醜聞造成的「渣男」形象被逐漸模糊。

醜聞危機公關方面,高曉松在酒駕事件上的積極「改造」算得上楷模:從酒駕被捕到法庭審判,再因危險駕駛罪被逮捕,他用滴水不漏的言行和誠懇的認罪態度,在自我批判中度過危機。房祖名被曝光吸毒後,成龍曾公開道歉,《道士下山》也保留了房祖名的戲份,他憑藉《鐵道飛虎》復出,但大眾顯然不「買賬」。

張默、高虎、柯震東、王學兵、房祖名、李代沫、張元、寧財神、尹相傑、宋冬野……儘管演技和實力在線,但卻一直也沒有東山再起,吃瓜群眾也並不希望這樣的人再出演影視作品或聽他們的歌。

所以說,公眾人物佔據著媒體和全球化傳播帶來的巨大優勢,正面形象帶來豐厚的利潤,也要為自己的負面形象買單,相比之下,曝光率沒那麼高的幕後工作人員想要「重新做人」,公眾還是更為寬容些:寧財神吸毒事件後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沉寂三年,他因新公司上市公告重回公眾視野,參與制作了《鬼吹燈》《熱血長安》等項目。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有人可以背負醜聞絕地反彈,有人卻從此跌入谷底。那是因為,在公眾人物「私德」範疇的醜聞,給公眾人物帶來黑料,但作品最終要靠自身演技支撐,翻身的可能性較大,而觸及到法律層面的醜聞,比如吸毒、嫖娼等,演藝生涯基本就宣告結束了。

醜聞如何規避?防治還需多管齊下?

公眾人物醜聞頻發有個人原因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的醜聞僅僅是因為公眾人物沒守住底線。不過,醜聞的出現也有「貴圈」的大環境有一定關係。

就拿偷稅漏稅醜聞來說,前些年,大量熱錢湧入影視圈,許多對表演一無所知的人,憑著一張姣好的面容,依靠話題炒作、公關等方迅速成名,賺得衣缽滿盆,在金錢的利益驅使下,難免犯錯。

至於出軌、嫖娼、性侵等醜聞,大多數與公眾人物的私德有關,要說的是,雖然私德≠作品≠角色,可如果「德不配位」,作品和角色也很難再讓觀眾「信服」。

除了不自律、自控能力差,法律意識淡薄外,媒體和公眾對醜聞的發酵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要想減少醜聞誕生和阻止其蔓延,還需多管齊下:

第一,公眾人物要愛護自己的羽毛,嚴以律己,不斷增強法律意識,不能因一時爽快,觸碰法律和道德底線;第二,公眾要理性對待公眾人物的醜聞,從反面教材身上吸取教訓,不能走上這條錯路;第三,媒體要發揮其監督公眾人物方面更應謹而又慎,用積極的方式引導受眾正確看待公眾人物的醜聞。

最後,強化對公眾人物的監督,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嚴格的懲處機制,增大公眾人物觸犯法律的代價等。對於貴圈的「劣跡藝人」,此前,全國人大立法規範藝人職業道德,要求藝人德藝雙馨;廣電總局曾發文封殺劣質藝人;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與42家經紀機構表演團體簽訂《北京市演藝界禁毒承諾書》,承諾不錄用、不組織涉毒藝人參加演藝活動。

湖水和泥黏在了一起,便很難分清楚誰是渾濁的本體,公眾人物同樣如此,只有潔身自好,不輕易在法律和道德邊界試探,才能規避醜聞。「醜聞」誕生,對個人、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不言而喻的。這需要吃瓜群眾、媒體、監督力量多管齊下,減少醜聞帶來的倍增效應,如此,才有更健康的行業生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中國手作》第一季「木作」:講「活」故事 講「好」傳統手藝人
11月01日網播數據及藝人新媒體指數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