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年280億,他押上全部身家,終於吃下這家國寶級國企

10年280億,他押上全部身家,終於吃下這家國寶級國企

儘管遭遇了種種坎坷,甚至不公,但這一切付出對他而言都是值得的。

文 / 華商韜略 徐艷麗

「為什麼一定要把一場勝算不大的官司打到底?」

「我就是認為有理走遍天下,錢交了,東西不給,很難想像。」

2014年5月,陳發樹作為原告,在焦急地等待雲南白藥股權轉讓案的終審判決。當《第一財經日報》詢問他是否為當年花費22億購買雲南白藥股份感到後悔時,他好幾次堅定地回答,不後悔。

【1】

陳發樹對雲南白藥的鐘情,由來已久。

2007年,他在長江商學院進修時,與雲南白藥的一位領導結識。在對方介紹下,他開始對這家百年老字號產生興趣。

當時的陳發樹意氣風發,重倉持有的紫金礦業不久後回歸A股市場,為他帶來上百億的投資收益,八年間增長了400多倍,榮登福建省首富。

這個早年靠木材生意起家,因投資開礦而登頂的福建首富,十分推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只投自己看得懂的行業,對商機和利潤回報嗅覺敏銳。

從第一次了解到雲南白藥,陳發樹就對這家歷史悠久、盈利良好、擁有「保密藥方」且管理有方的老國企青睞有加。

更重要的是,雲南白藥還有一個得力的掌門人——王明輝。

「雲南白藥團隊應該是到現在為止,我所見到的國有企業裡面做得最好的。」

既有不可複製的產品,又有良好的管理團隊,陳發樹認定,這家百年葯企如果做好,市值達到千億不難。

但這個陳發樹的心系之物,是雲南省的優質國有資產,由雲南國資委控股,外人很難染指。陳發樹只能遠觀而無法抵近,直到有一天,機會突然降臨。

2008年,雲南白藥定向增發5000萬股A股。正愁找不到機會下手的陳發樹,眼前為之一亮,整個人立刻興奮起來。

但他的興奮很快就被澆滅。就在他摩拳擦掌之際,財大氣粗的中國平安捷足先登,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敲定了這筆將近14億的股份認購。

送到嘴邊的「肥肉」就這樣被人橫刀奪愛,陳發樹的心裡自然不是滋味。而就在他耿耿於懷之際,報紙上的一則消息讓他再次興奮起來。

根據報紙披露,雲南紅塔集團計劃轉讓雲南白藥6500多萬份股權,而這次是公開競拍。這意味著,只要資金充足,陳發樹就有機會成為雲南白藥的大股東。

2009年9月,紅塔集團正式掛牌出讓手中的雲南白藥股權。

陳發樹為了這一天,準備了很久,他調動手中一切資源和人脈,只為背水一戰!

【2】

出讓雲南白藥的股權,紅塔集團並非自願,而是為了執行中國煙草總公司提出的「煙草企業退出非煙投資」「回歸主業」大戰略。

這一政策改變,給了陳發樹千載難逢的機會,同時也給他埋下一顆地雷。

紅塔集團一共持有6581萬股雲南白藥,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2.32%。正式拍賣時,陳發樹以每股作價33.54元,將總報價叫到了22.07億元。

當時,全球金融危機不斷蔓延,陳發樹的報價幾乎沒遇到對手。他只要及時籌到這筆錢,就能搖身一變成為雲南白藥第二大股東。

而這對於2009年的陳發樹,不是問題。經過多次減持紫金礦業,陳發樹當時手握40億現金。

儘管如此,22億畢竟不是小數目。為了摸清雲南白藥的投資價值,陳發樹展開了草根式的調研,不僅詳細翻閱了雲南白藥幾年的財務報表,還評估了其在2009年進軍快消品領域的戰略前景。

甚至,他還用土辦法,從這家公司的駕駛員那裡了解到,「一個市值這麼大的公司老總,坐的是一部十幾年的老奧迪」,由此更覺得這筆投資靠譜。

2009年9月,成功拍下雲南白藥股份的陳發樹,與紅塔集團簽訂股份轉讓協議。

紅塔方面提出了諸多苛刻條件,包括先支付2億保證金,5日之內支付22億轉讓款,一年半之內不得減持,等等。

此外,協議中還有一個巨大的暗雷:轉讓必須經過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的批准。

因為勝利而興奮過頭的陳發樹以為這不過是走個形式,連律師都沒請,就簽字交錢,22億收購款一次性打入紅塔賬戶。

交完錢當天,陳發樹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拉上奔騰集團董事長劉建國、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去打球,還搞了個慶祝酒會。

可他萬萬沒想到,接下來等待他的不是「黃袍加身」,而是綿延不絕的官司。

按照正常程序,國有股權的轉讓期通常為3個月。可是3個月過去了,6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陳發樹始終沒等來股份過戶的消息。

眼看著雲南白藥的股價從30多塊漲到40塊、50塊、60塊,陳發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而紅塔集團的答覆只有一個:正在等待上級單位審批。

陳發樹這才反應過來,當初那條被忽略的審批條款,竟成了要命的毒丸。

最後一次,陳發樹找到紅塔的經辦人討說法,對方乾脆說破了:上級不審批,股份就不能給你,可以用其他方法賠償一點。

陳發樹一聽,氣得甩手就走,「哪有這樣對人的?!」

2011年11月,失去耐心的陳發樹向雲南省高院提起訴訟,要求紅塔集團履行2年前的股權轉讓協議,並賠償這期間包括股息在內的全部損失,累計超過3000萬元。

訴狀提交2個月後,中國煙草總公司做出批示,「為確保國有資產增值保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不同意紅塔集團的股份轉讓。

為了這一批複,陳發樹等了近800天。

2012年12月,雲南省高院一審判決,確認雲南白藥《股權轉讓協議》有效,但協議未獲得國資管理機構批准,因此法院不支持陳發樹要求紅塔履行協議的請求。

一審敗訴了。除了1690萬訴訟費,陳發樹一無所得。他不服,一個多月後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3】

有人替陳發樹感慨,如果他多一些與國企打交道的經驗,如果他當初再仔細斟酌一下協議條款,如果他當初請一個律師……或許就不至於跳進這個死局。

法院判定股權轉讓協議是有效的,但上級不批准,紅塔集團就不能出讓,這沒有違約,這就是契約規則。

陳發樹忽視了這個規則,也觸犯了潛規則。

按規定,國有股東轉讓上市公司股份的價格,應該以轉讓信息公告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值為基礎確定,最低不得低於該平均值的90%。

按這個演算法,陳發樹與紅塔集團交易時,雲南白藥的加權均價為37.26元,9折後約為33.53元。陳發樹最終報價33.54元,是踩著「底線」走的。

作為雲南省的「鎮省之寶」,雲南白藥的國資轉讓交易本就敏感。

更棘手的是,陳發樹與紅塔集團簽署協議之後,雲南白藥股價一路飄紅,截至陳發樹起訴紅塔時,當初22億轉讓的股份標的已經漲到近50億。此時,如果國資委批准轉讓,將面臨「被指責涉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明眼人都看得出,陳發樹這場官司沒什麼贏面。一審敗訴後,身邊的人都勸他別再告了。朋友們勸他,別跟國企打官司;律師說,這是雞蛋碰石頭。

倒是企業界有很多支持他的聲音。郭廣昌鼓勵他,你這個官司是為民營企業打的。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給他發了一條很長的信息,意思是「我們為你自豪」。

案子漸漸引起司法界和社會的關注,陳發樹也被人叫做「陳秋菊」。這無形中給了陳發樹巨大的勇氣,他決定不管花多少錢,費多大勁,都要把官司打下去。

「以前跟國有企業,或者跟國家部門打官司很難贏,這個道理我還是很懂的」,陳發樹說,這個案件不是一個複雜的事,卻是一個重要的案,是一個關乎誠信形象和深化改革的案件。

「一審已經輸了,能二審,說實話,我這個官司打贏是贏,打輸也是贏。」

抱著這種心態,陳發樹不僅繼續起訴紅塔集團,還捎帶手把國家煙草專賣局也告了。但後者因為「不屬於行政訴訟範圍」而被法院拒絕受理。

各方的關注並非毫無影響,法院也從中做了不少調解。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紅塔集團向陳發樹返還22億本金及利息,但駁回陳發樹追討股權的請求。

但陳發樹想要的不是22億退款,而是那6581萬雲南白藥股份。整整5年,在支付了3400多萬巨額訴訟費後,陳發樹的願望還是落空了。

唯一能證明他的堅持有意義的,是雲南白藥不斷飆升的股價。

今年5月,受業績利好的拉動,雲南白藥的股價一度漲至120元,市值超過1200億。如果當初陳發樹的22億元轉讓股份按時過戶,他手中的股票市值已經翻了三四倍。

【4】

2015年8月,陳發樹輸掉官司一年多後,他的名字赫然出現在雲南白藥的半年報中。

半年報顯示,陳發樹旗下新華都實業持股2866.52萬股,而陳發樹個人持股611.8萬股,二者合計持股3478.32萬股,持股比例3.34%。陳發樹一躍成為雲南白藥第四大股東。

幾個月前的雲南白藥一季報中,還沒有陳發樹和新華都的名字。有人據此推斷,陳發樹於二季度在二級市場上集中買入雲南白藥。按照當時的市價,陳發樹三個月投入20多億元。

很多人感嘆,陳老闆對雲南白藥是真愛。

為了得到這些股份,陳發樹幾乎不計成本,不看大盤。2015年6月,雲南白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87.41元,他還在不停地買買買。到2015年底,陳發樹和新華都共計增持雲南白藥約4039.47萬股,累計投入約30億元。

照這麼個買法,陳發樹殺入雲南白藥前三大股東指日可待。

然而,不論他下多少血本,都不可能成為控股股東,因為控股雲南白藥的是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葯控股),後者是雲南省國資委100%持股的全資國企。

除非,他能撬動白葯控股。而要撬動白葯控股,除非國企體制鬆動。

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拉開了國企混改的帷幕。受此影響,雲南省在國企重組、引入民營資本上的尺度越來越大。

數次與雲南白藥擦肩而過的陳發樹,這次緊跟風頭,低調發力。

2016年9月,雲南白藥披露了控股股東白葯控股的混改方案。白葯控股擬引入新股東,從雲南省國資委手中獲得50%的股權轉讓。此次改革不影響白葯控股持有的雲南白藥41.52%的股份比例,亦不影響白葯控股的控股股東地位。

也就是說,誰能獲得這50%的白葯控股股權,誰就能得到20.76%的雲南白藥股份。

為此守候近7年的陳發樹拼了。

「創世紀郵報」根據新華都股權質押公告及相關股權交易信息推斷,為了此次爭奪白葯控股的股權,陳發樹很可能質押了手中持有的全部新華都股份,並「賣了1000畝優質土地,籌資17.87億」。

陳發樹PK掉多少對手無從知道。按雲南白藥的說法,「雲南省委省政府先後接觸了大量的潛在投資者。經過多輪比選,新華都完全符合省委省政府混改方案要求。」

2016年12月29日,雲南白藥公布了白葯控股擬增資引入新華都的消息。為了這次增資,陳發樹和新華都需要支付的金額為254億元。

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017年胡潤富豪榜公布的陳發樹250億的個人財富,更超過新華都集團2016年上半年公布的176.91億總資產。

一時間,認為陳發樹根本沒能力增資、新華都體量太小以及雲南白藥優質資產被賤賣等質疑聲甚囂塵上,「國資流失」的論調也再次沉渣泛起。

對此,陳發樹不予回應,只是在交易期內默默完成了增資。

至此,陳發樹和新華都控制了雲南白藥25.01%的股份,超越雲南省國資委間接持有的20.76%,更甩開了老冤家紅塔集團,成為雲南白藥第一大股東。

為了這一天,陳發樹累計投入280億。雖然換來的不是絕對控股,但也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2018年7月22日,白葯控股發布公告,選舉陳發樹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

此時,距離他第一次謀求入股雲南白藥,已經過去整整10年。距離他第一次為雲南白藥打官司,也過去近7年。

「上位」之後,有人罵陳發樹專靠「投資」優質資產蹭好處,有人說他的收購導致「國資流失」,還有人質疑他「一個倒騰木材開雜貨鋪的農民」,根本沒有管理一家百年企業的能力……

面對這些指摘,陳發樹從未公開回應。實際上,自從接手白葯控股,他變得十分低調沉默,似乎極力想遠離大眾視線。

然而雲南白藥過山車般的股價走勢,卻總把他推上風口浪尖。

自今年5月達到120.5元/股的歷史高點後,雲南白藥股價在不到4個月內下跌四成,目前市值730多億。跌跌不休之際,中國平安、合和集團等大股東皆已減持或擬減持雲南白藥,這無疑給陳發樹造成不小的壓力。

有人按陳發樹254億入股雲南白藥時的對應估值計算,2年不到,他的損失超過100億。

千億市值夢碎,有人替他不值,有人覺得「願賭服輸」。

陳發樹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一時漲跌,應該不會影響他的投資信心。等了10年,爭了10年,押上全部身家,終於換來對雲南白藥的控股,他心中的雲南白藥,價值或許早已超越了1000億。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原油價格突破100美元?並非不可能噢!
從史上最貴的iPhone發布,看庫克的接班人戰略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