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最愚蠢的一首詩,毀了自己的前途,後人:這真是他的作品嗎?

李白最愚蠢的一首詩,毀了自己的前途,後人:這真是他的作品嗎?

常聽到一句話,「努力不一定有用」,是啊,有時候人們總喜歡自欺欺人,認為只要努力了,就會獲得成功,但現實往往會給他們狠狠一擊。

在中國古代,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往往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卻偏偏得不到重用,比如本文主人公,李白。

近千年來,李白一直都被人們視為「懷才不遇」的代表人物,但熟悉歷史的朋友知道,李白的才華其實僅限於詩才,其政治、軍事才能其實非常局限。如果真讓李白這樣的人執政一方,反而很大的亂子。

在年輕時,李白是個響噹噹的憤青,他渴望像戰國名將樂毅、劇辛一樣,得到皇帝的重用,「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但現實卻讓李白頭破血流。

為了實現理想抱負,李白拿著自己的文章周遊於帝王將相身邊,希望能夠有人賞識自己。這些人對李白是非常賞識的,但僅限於他的詩才,最後,被弄得煩不勝煩的唐玄宗給了李白一個翰林職位,簡單來說,就是個混吃等死的職位。

顯然,這並不是李白所渴望的,於是沒過多久,李白便掛冠而去。下野後,李白一直在等待機會,上天還是眷顧李白的,沒過多久,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到蜀地,永王李璘率領幾萬大軍坐鎮江陵,招攬四方豪傑。

李白得知消息後,立刻前去投奔,永王李璘對其十分重視,徵辟李白為自己的幕僚,也就是參謀軍師。

但讓李白沒想到的是,永王李璘坐鎮江南,不僅不積極剿滅安史叛軍,反而覬覦起了皇位。史書如此記載他的想法,「以為今天下大亂,惟南方完富,璘握四道兵,封疆數千里,宜據金陵,保有江表,如東晉故事」。

李璘的目標很簡單,就是佔領江南全境,以金陵為都,如東晉小朝廷一般割據一方。按照道理說,作為李璘的幕僚,李白應該早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但可笑的是,反應遲緩的李白對這一切渾然不知,他仍然認為李璘是「唐朝的救世主」。

至德元年十二月,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李璘派出大軍進攻江南重鎮廣陵,叛亂序幕正式拉開。但李白對這一切恍然不知,仍然十分喜悅,他甚至還寫了一首非常愚蠢的詩,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祖龍巡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這首詩用了3個典故,簡單來說,就是把李璘南征比作秦始皇營建海中橋、漢武帝樅陽射蛟龍、唐太宗李世民渡遼河征遼東。要知道在當時在李璘上頭還有兩個皇帝呢,你這把唐玄宗和唐肅宗放在何處?

李璘此人志大才疏,很快便失敗,因為這一首詩,李白差點被朝廷定罪殺頭,但最後因為顧及他的詩名,這才放了他一馬。

後人對於李白這一首詩非常不理解,甚至還有人認為這首詩並不是李白寫的,因為實在太過於愚蠢了。不過,筆者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這首詩就是李白親筆所寫,也正是因為這首詩,李白毀掉了自己的前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那些曲折的事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祠堂挖出一塊石碑,碑上刻了12字,預言了千年後發生的事
宮女做錯事,可殺但不能亂打,身體這塊地方絕不能碰,皇后都不行

TAG:歷史那些曲折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