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達開屢次擊敗曾國藩,為何曾國藩還是看不起他?有意思

石達開屢次擊敗曾國藩,為何曾國藩還是看不起他?有意思

說起翼王石達開,那可謂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石達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16歲出山,19歲封王,24歲便統帥天國精銳部隊經略長江兩岸,戰功赫赫。其中,石達開指揮過的戰鬥,最知名的莫過於湖口大捷、樟樹鎮大捷、摧毀江南大營這三大軍事行動,屢次三番將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打得落花流水,迫使其兩次投水自盡而未遂。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曾國藩屢次被石達開擊敗,但他卻不太看得起石達開。曾國藩在《與彭九峰》一文中說道:「在寶之賊,不堪善戰,不逮陳狗遠甚」。

石達開屢次吊打對手,卻依然被對手「輕視」,這實在是有意思。在此,「縱橫國史」將從如下四點闡述其中之緣由,也希望各位讀者能提出高見,一起分享。

其一、湖口大捷、樟樹鎮大捷,石達開贏得比較蹊蹺

至於曾國藩為何看不起石達開,我們可以先從這兩場戰役進行簡要分析,即是石達開的成名之戰,湖口大捷、樟樹鎮大捷。第一場,石達開督師江西,在湖口大破湘軍水師,焚毀湘軍「快蟹」、「長龍」等大型戰船數十艘,水兵登上曾國藩坐艦,差點將其活捉。第二場,石達開出動精銳攻擊樟樹鎮湘軍陸師大營,擊敗名將周鳳山,迫使曾國藩退守南昌孤城,幾乎陷入絕地。不過,這兩次大戰取得勝利得益於眾多因素,石達開只是其一而已。首先,石達開只是執行者,策劃者應該是楊秀清,因為當時所有的重大軍事行動都是由東王定奪。其次,秦日綱、韋俊、陳玉成等在江北牽制湘軍陸師主力,石達開並未在湖口遇到湘軍水陸兩師同時出動,而且東王還將在天京訓練結束的部隊悉數撥給他。最後,湘軍連戰連捷,出現輕敵跡象,沒有充分做好惡戰準備。

其二、脫離天京後,石達開屢戰屢敗,軍事素養堪憂

從上一點分析可知,石達開能夠取得兩次大捷,樹立自己在軍中之威信,這離不開其他友軍的配合,離不開統帥部的全盤規劃。要知道,石達開督師江西時,得以從容布置防務,而不懼怕江北湘軍南下進攻,原因就在於陳玉成他們在江北與湘軍開戰,遲滯了羅澤南、塔齊布、李續賓等進軍速度。若是沒有其他諸王在戰術上的配合,石達開能否取得這兩次勝利,也是個未知數。離開天京之後,石達開單獨統帥大軍之低下能力暴露無遺,屢戰屢敗,甚至被地方的團練武裝和土匪打得懷疑人生。例如,在廣西慶遠府,石達開近二十萬的大軍,居然攻不下小小的一座山寨,著實可笑。如此之水平,曾國藩怎會畏懼呢?又怎會讓人看得起呢?

其三、石達開威信降低,翼王旗幟缺乏號召力,部將紛紛離去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石達開負氣出走,在安慶打著「通天主將」之旗幟,拉著直屬部隊搞單幹。由於石達開在湖口、樟樹鎮這兩次大戰中取得巨大勝利,其號召力相當強大,周圍很快就聚集了精兵良將。可惜,單幹之後不斷戰敗,還經常被地方團練武裝追著打,這使其威望降到冰點,部將紛紛脫離翼王回到洪秀全陣營。1857年,石達開在浙江戰敗,被迫退入福建,與部將楊輔清爭奪勝利果實,楊輔清一怒之氣連夜逃回天京。1860年,石達開不願意回天京「請罪」,又不能給部下實實在在的利益,童容海、朱衣點、汪海洋等幾十名將領帶著十餘萬大軍從廣西北上,再次回到天京。由此可知,石達開已經到了眾叛親離之地步,對湘軍構不成絲毫威脅。

其四、石達開缺乏戰略眼光,容易滿足,不足為懼

石達開之所以屢次戰敗,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就在於他缺乏高超的戰略眼光,容易自我滿足,以致在兵荒馬亂之年代,成不了大事。例如,石達開取得樟樹鎮大捷後,本應該趁著湘軍實力受損之千載良機,強攻南昌,活捉曾國藩,一勞永逸地解決太平軍之頭號勁敵。可惜,他卻回師北上,攻擊江南大營,而後直接參与天京事變,曾國藩得以絕處逢生,東山再起。攻擊衢州時,本應集中兵力擊敗周天受,拿下城池,而後再派主力佔領杭州,建立浙江根據地。可惜,攻堅遇到挫折之後,立馬放棄,轉攻它處,漫無目的地奔跑。此外,石達開單幹後,在江西逗留幾個月,居然沒有建造攻城器械,為即將到來的惡仗做準備,攻城器具,臨時建造,焉能不敗。最致命的時,他不建立根據地,而是搞流寇主義,必敗無疑。

綜上所述,曾國藩之所以看不起石達開,原因就在於他不是做大事的料,不足以作為對手看待。所以,再次出山後,曾國藩主攻陳玉成、李秀成,而將進川剿滅石達開的任務交給駱秉章雜牌軍,以示不屑。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各位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鐵血慕王譚紹光:堅守蘇州孤城,被上司坑,被戰友殺害
陳玉成被稱為太平天國的頂樑柱,為何被困守廬州時卻無人去救援?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