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世紀70年代,睡虎地發掘古墓,出土古籍的內容為秦始皇正名

上世紀70年代,睡虎地發掘古墓,出土古籍的內容為秦始皇正名

文/青山獨往


上世紀70年代,睡虎地發掘古墓,出土古籍的內容為秦始皇正名

說起歷史學家,很多人都投來羨慕的眼光,似乎其通曉古今,是智慧的化身。殊不知,搞歷史的也有自己的無奈,他們最怕的就是遇到考古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研究歷史,很大程度上得藉助於先前的歷史文獻,得出的結論往往也具有局限性。而考古就不一樣了,資料都來自於地下,而且很具有權威性,因此很容易推翻歷史學家的觀點。而此前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一件文物的出現,導致此前的史學結論被推翻。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有一座古墓古墓外面還有一塊墓碑,周圍人也都知道其存在,至於年代,大家就不得而知了。而在當時,仍有不法分子以盜墓謀取利益,不多久他們便盯上了這座古墓。盜墓賊來到睡虎地以後,選擇在夜裡打盜洞,但沒想到一整夜都沒挖到墓室。天亮以後,他們只能作罷,將盜洞掩藏好。

上世紀70年代,睡虎地發掘古墓,出土古籍的內容為秦始皇正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而早期幹活的當地村民發現古墓附近有蹊蹺,墓碑倒在地上,周圍還有泥土翻新的痕迹,於是眾人便喊來了村長,看看是怎麼回事。村長見狀,意識到古墓可能遭到盜墓賊的光顧,於是火速上報給了有關部門。很快省文物部門得知消息後,便派專家前往睡虎地查看。經過一番簡單查看,專家們發現古墓確實有被盜過的痕迹,所幸盜洞沒有打通,盜墓賊沒有得逞。

上世紀70年代,睡虎地發掘古墓,出土古籍的內容為秦始皇正名

但古墓畢竟遭到了破壞,於是專家們也只能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很快考古隊便進駐了村裡。進過一番發掘,專家們基本確立這是一座秦朝墓葬,墓主人是當時的一位基層官員。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很多珍貴文物,比如說青銅器、陶器等,代表著當時極高的工藝水準。而墓中最珍貴的文物不是這些裝飾品,而是數量高達千餘枚的竹簡。

上世紀70年代,睡虎地發掘古墓,出土古籍的內容為秦始皇正名

這些竹簡大有來頭,是秦朝的基本律法,種類達18種,涉及到農業、手工藝、商業等各個方面,非常細緻。而這部竹簡已經發現,也震驚了史學界。說明在秦始皇時期,秦朝的律法非常完善,幾乎包含了社會的各方各面,官員百姓依照律法行事。顯然當時秦始皇平定天下的時候,還是按照律法來治國的。

上世紀70年代,睡虎地發掘古墓,出土古籍的內容為秦始皇正名

此前秦始皇是個什麼形象呢?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肆意妄為,棄天下百姓不顧,治國看起來隨心所欲,儼然一副暴君形象。而這部秦朝律法的發現,卻讓史學家驚呼,原來冤枉秦始皇了。原先由於資料稀缺,再加上歷史文獻的局限性,大家對於研究秦始皇、以及秦朝歷史都有些一些片面和局限性,但這部律法卻給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識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男子辮子很長,要多久洗一次頭髮?一英國人說出了當時的情況
俗語「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是啥意思?真的大有深意

TAG:鑒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