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健康有益:「小而美」還是「大而全」?健康管理的靈魂是打造閉環

健康有益:「小而美」還是「大而全」?健康管理的靈魂是打造閉環

動點科技 | ID:technode

醫療健康領域也可以打造 AI 開放平台?這件事很酷。

聽慣了創新型企業的「專註」與「垂直」,我們很容易將思維局限在「技術型公司就需要專註在某一技術上」。所以,當了解到健康有益在做開放平台,而且含括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 知識圖譜等技術時,我們似乎會對這家公司的「專業性」感到迷惑。畢竟以 AI 醫療影像企業為例,大部分都是忠於圖像識別及演算法的垂直突破的「小而美」風格。

「健康管理和醫療是完全兩個不同的切入點,健康管理無法通過單點的垂直類目完成,它是一個複雜的閉環過程,涉及的技術多。」健康有益的創始人李宇欣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其實,作為一個由技術驅動的健康管理企業,技術大融合及形成的健康管理閉環正是健康有益的「秘密武器」。

李宇欣

健康有益成立於 2014 年 9 月,擁有核心的人工智慧系統 ego – 健康醫療智慧大腦(目前已經是 ego2.0 版本)。ego 利用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 知識圖譜等 AI 技術,結合健康醫療專業能力,基於人體生命信息、體適能信息與生活軌跡信息,可實現生命數字化和生活軌跡數字化。基於 ego,健康有益今年 7 月份推出了開放平台,其中核心是健康醫療 AI 技術開放平台 Health AI、健康醫療機器人系統平台 Health RT。

Health AI 的功能涉及健康評測、AI 配餐、姿態矯正、體積估算、健康記錄、醫療問診、導診等多個健康醫療的領域,可根據不同的健康醫療需求提供技能/模塊化的綜合解決方案和服務。Health RT 旨在賦能服務型的機器人,使機器人具備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的相關功能。平台提供標準介面,機器人廠家可便捷的接入,進行自主化開發。

據李宇欣透露,開放平台一上線,單月用戶的激活頻次就達到 2 億。這的確是一個令人寬慰的成績。健康有益的開放平台主要面向三類用戶:一是平台類的企業,如 BAT、訊飛、京東等擁有大的人工智慧體系或者平台的企業。「我們和他們其實是互相接入和配合的關係。」李宇欣透露公司已經和市面上大部分平台類公司建立合作關係。二是手機、智能家電等智能終端。「比如一套智能家居解決方案要把很多產品串聯在一起。你一進家門,智能家居硬體會關心你今天喝水了沒有,吃了多少,有什麼不舒服,它可能以和你聊天的方式知道這些信息,最後再根據你的狀態輸出解決方案。這一系列動作需要各技術模塊配合,這就是做開放平台的意義。」她說。三是智能機器人廠商,其可賦能機器人,讓普通的機器人變成健康管理專家或者陪護專家。

此外,除了有技術平台及解決方案。健康有益旗下還有三大子公司,其中「減約」、 「數果」,分別承擔健康有益早期落地產品的角色。簡單來說,從技術的研發,到落地,再到應用場景的數據反饋,產品迭代,健康有益建立了一個科技賦能健康管理的閉環。

雖然,同為技術驅動型企業,但健康有益和專註於用一種技術去解決許多問題的企業思路不一樣,它是以健康管理的需求為核心,基於問題尋找以及加入可以對症下藥的技術措施。「我們前面大概用了三年時間來做機器視覺,包括圖像識別和三維重建、面部識別等。管理端的技術線完整後,我們發現語音交互也很重要,所以迅速的組了 NLP 團隊。」李宇欣解釋到這不是因為技術熱潮,一拍腦袋就做的事情,而是基於市場需求驅動。「我們的基因是以技術為核心,公司有超一半的團隊都是做技術的,所以迅速加入新技術不是難事。「她說。

「去年我們還是以技術模塊輸出的形式,給項目定製化產品。但是市場需求太旺盛了,我們接不過來,所以開始做開放平台。」李宇欣覺得企業發展不可能單點發展,「尤其是作為創始人,你必須要想下一個階段你怎麼打這張牌。」她認為對於健康有益來說,有了技術的積累,健康醫療專業能力的積累,再加上需求的湧出,做開放平台是一個前瞻性的選擇。

相比於定製化產品以及提供解決方案,開放平台的規模化與商業化前景更加可觀。而規模化和商業化則是很多健康管理科技公司遇到的問題。隨著健康中國 2030 等國家戰略的提出,人們的思想從「治病」變成「治未病」,這衍生了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務的產業,而且這個市場很難計算規模。李宇欣認為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因為相比於一些可以計算市場的行業來說,健康管理服務沒有天花板。這也吸引了大量的玩家入場,大企業方面如蘋果手錶越來越重視健康管理,同時也湧現了許多做智能硬體、軟體解決方案的創業公司,形態各異。

但是許多公司目前都是強調某一方面的能力,無法在自己內部建立閉環,提供全面成熟的產品。如華為手機加入健康管理的功能應用,其也許更偏向一套更成熟、更完整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只能檢測血壓或者記步的方案。在李宇欣看來,已經建立的成熟健康管理閉環即是健康有益最大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健康有益的大量技能與服務,也已經在智能終端、地產社區、養老機構等很多場景實現了落地,科技的融入能夠在場景中建立一個 AI 健康管理的生態,也能夠將場景與場景串聯,再形成更大的生態圈。

「to B行業看起來沒那麼性感。消費者也許不知道,行業知道就好了。」李宇欣笑笑說道。她已經有非常清晰的一套思路,目前已經建立了開放平台,接著會依靠開放平台搶做健康管理的龍頭。對於現在都垂涎欲滴的醫療行業,她顯得比較冷靜。「我們現在做了一部分輕醫療,如問診、導診、術後康復、慢病管理,但不涉及醫療決策相關、識別技術、手術機器人等。醫療很大,很專業,我總覺得它的市場化還沒那麼清晰,讓醫院買單還是一個探索中的問題。」她表示健康有益會漸漸去摸索醫療,但是目前步伐不會太大。

「其實企業做定位的時候,橫向或縱向,大家都有考慮。如果你是用一個技術打天下,就要做到高精尖。做健康管理的話就把這條線做垂直,將各種綜合技術都用在這一條線上,可能單拿出來某一技術和你比,我會差一點,但是我綜合實力更強。」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李宇欣曾有過十幾年創業經驗,期間做過投資人。所以,她在講述這些觀點的時候沒有迷茫,而是以非常自信和堅定的口吻侃侃而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點科技 的精彩文章:

緊跟迷你主機潮流,索尼推出 PlayStation Classic 主機
永安行與英國 Cycle.land 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