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大慧宗杲禪師: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大慧宗杲禪師: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大慧宗杲禪師: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本無法,心亦無心,心法兩空,是真實相。而今學道之士,多怕落空。作如是解者,錯認方便,執病為葯,深可憐愍。故龐居士有言:「汝勿嫌落空,落空亦不惡。」又云:「但願空諸所有,切勿實諸所無。」若覷得這一句子,破無邊惡業無明當下瓦解冰銷;如來所說一大藏教,亦註解這一句子不出。當人若具決定信,知得有如是大解脫法,只在知得處,撥轉上頭關棙子,則龐公一句與佛說一大藏教,無異無別,無前無後,無古無今,無少無剩,亦不見有一切法,亦不見有一切心,十方世界空蕩蕩地,亦莫作空蕩蕩地見,若作是見,則便有說空者,便有聞說空者,便有一切法可聽,便有一切心可證,既可聽可證,則內有能證之心,外有所證之法。此病不除,教中謂之以我說法,亦謂之謗佛法僧。又教中云:「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前所云內有能證之心,外有所證之法,便是這個道理也。

佛弟子陳惇,知身是妄,知法是幻,於幻妄中,能看個趙州狗子無佛性話,忽然洗面,摸著鼻孔。有書來呈見解,試手說禪,如虎生三日,氣已食牛。其間通消息處,雖似吉撩棒打地,有著處則入地數寸,不著處則全無巴鼻。然大體基本已正,而大法未明,亦初心入道之常病耳。苟能知是般事,撥向一邊,卻把諸佛諸祖要妙門,一時塞斷,向威音那畔討個生涯處,方於法得自在矣。釋迦老子云:「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苦。」信知如是事,以我所證,擴而充之,然後不被法縛,不求法脫,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恁么不恁么總得。凡有言句,凡所受用,如壯士展臂,不借他力。箭既離弦,無返回勢;非是強為,法如是故。得如此了,始可言無善無惡、無佛無眾生等事。而今大法未明,若便說恁么話,恐墮在永嘉所謂「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盪招殃禍」中,不可不知也。「但得本莫愁末,久久淹浸得熟,不愁不成一片。勉之!勉之!

(《雲居法匯》第六冊 示陳機宜)

附:大慧宗杲禪師簡介

宗杲禪師,北宋末南宋初臨濟宗高僧,字曇晦,號妙喜,圓悟克勤禪師之法嗣。 俗姓奚,宣州寧國(今安徽省)人,示寂於南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世壽七十五歲,僧臘六十一年,戒臘五十八年。

師夙有英氣,年十二入鄉校,然不喜儒業,遂入東山慧雲禪院,依慧齊禪師落髮出家。 年十七,受具足戒。 偶閱古《雲門錄》,恍若舊習,更堅志研讀修持。 年十九,別師離寺,遊學四方。

先後到太平、宣州、郢州各地,參拜明寂珵、洞山微、堅首座、心印珣、奉聖初、元首座等曹洞宗長老尊宿,學習洞宗宗旨,後往江西寶峰泐潭謁湛堂文准禪師。 文准一見異之,命為侍者,授以入道捷徑。

文准禪師疾重,囑師追從圓悟克勤。 文准既圓寂,師往求故丞相張商英居士為文准撰塔銘,一見相契,遂成至交。張商英居士為師命庵名曰「妙喜」,並推薦師往謁克勤禪師。

年三十七,至汴京天寧寺參拜圓悟克勤禪師,未久,便於言下得悟。 克勤命主擇木堂,日與士大夫交往,且時與克勤禪師機語交鋒,酬對無滯,甚得克勤賞識,乃授心印並《臨濟正宗記》,納為法嗣。 復掌書記,分座領眾,眾皆欽服,以至名振京師。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以丞相呂舜徒奏聞,得賜紫袈裟並「佛日禪師」稱號。

南宋建炎初年(公元1127年),圓悟克勤禪師敕住江西雲居山真如禪院。 次年,師往省覲。 至山次日,克勤即命師為首座。時雲居高僧林立,人才濟濟,而座元久缺,實乃克勤虛位以待師至。 故此,座下有不平者,或出語發難,師從容應對,言辭銳利敏捷,令人嘆服敬重。 克勤禪師年老,凡事悉委諸師料理。 二年後,克勤退位歸蜀,亦由師主持寺中事務,雲居山頗現興旺氣象。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師擇雲居山後古雲門寺舊址創立雲門庵,亦稱妙喜庵,靜居修行,復開法講經,四方欽從,學者雲集,禪風為之大振。

居三年,師由贛入閩,結庵於閩南之長樂洋嶼,弘教傳燈,得嗣十三人,徙小溪之雲門庵。復應丞相張竣之請,主臨安徑山,集僧達兩千有餘,皆一時佼佼者, 道法之盛,冠於一時。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師因對秦檜把持朝政不滿且有所議論,故獲罪被追回衣牒,充軍湖南衡陽,不使傳法交際,乃閉門苦讀,輯先師開示機語,加以評點發揮,成《正法眼藏》六卷。 十年後,移粵南梅州。 梅州系瘴癘之地,非人可居,然一經師駐錫,緇衲奔趨相從者甚眾。 又五年,乃得赦。

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復僧籍。 四方名山大剎均虛位爭邀,皆不就座。奉詔敕住持寧波育王寺。 逾年復主臨安徑山,道俗欽慕如初。 宋孝宗於登基前,即屢遣內都監入山謁師,請師開示說法,並親書「妙喜庵」三字以贈師。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師年邁求解,退居明月堂,不理寺務。次年,宋孝宗賜「大慧禪師」稱號。 宋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師初示微恙,學徒問安,師勉以弘道傳法,又復親書遣奏,遂書偈擲筆而逝。 孝宗皇宗親制贊文,丞相以下百官紛紛入山致祭,備極哀榮。 門弟子塔師全身於明月堂左側。 詔明月堂為「妙喜庵」,謚號「普覺禪師」,塔號「寶光」。 嗣法弟子九十餘人。

師性格剛強正直,俊逸不羈,學識淵博,宗教兼通,且長於詩文,善於作偈,尤以雄辯負重名。宋釋普濟所著《五燈會元》中載師事迹和語錄極詳。

師住雲居山前後六年,與江西詩派作家李彭過從最密。師性忭急,李彭作《佩韋賦》以勉之。復與竹庵士珪禪師共隱山後雲門庵,日夕講談論道,作《頌古篇》一百一十則,撰《禪林寶訓》,後者在叢林中頗享盛名,流行甚廣。師之著作編為全集八十卷,詔令隨《大藏經》一併流行。

(《雲居山新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生一次氣後,身體8大器官會發生這些驚人變化,看完後我再也不敢隨便生氣了!
楞嚴經 第五卷 第十講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