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作者:梁嘉烈

山川依舊,美味不改。

近日,陳曉卿的稻來傳媒聯合騰訊企鵝影視打造的《風味人間》上線,目前已播出的兩集總播放量已經超過了2億。和陳曉卿之前打造的《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一樣,《風味人間》還是能輕易撩撥起觀眾的味蕾。

但區別於《舌尖上的中國》的是,這次的《風味人間》走出了國門,將美食尋根之旅的範圍擴展至了全球,在內容上更為多元和包容。而《風味人間》的成功,也不僅是贏在美食引人垂涎,更是贏在美食背後文化與鄉土的意蘊綿長。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除了《風味人間》外,今年以來國產紀錄片誕生了不少佳作。2018年豆瓣標記人數前20的國產紀錄片中,有15部拿到了8分以上的評分。除了聚焦美食的《人生一串》《水果傳》外,央視出品的《如果國寶會說話》,聚焦醫療紀實的《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記錄中國獨立遊戲開發者創作歷程的的《獨行》同樣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而《如果國寶會說話》《水果傳》等紀錄片的走紅,也離不開年輕用戶的追捧,當下,把握年輕用戶已經成為了紀錄片新的時代命題。

近幾年,隨著《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化》《生門》等紀錄片的走紅,國內紀錄片市場逐漸回溫,而B站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和《尋找手藝》兩部紀錄片中嘗到甜頭之後,加碼了對紀錄片的布局,與此同時,優愛騰也相繼入局紀錄片領域。視頻網站的入局,不僅為紀錄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也帶來了新的變現模式,不過,當頭部紀錄片的投資越來越高時,實現盈利依然是個難題。


《風味人間》播放量2.3億

美食與風土人情相輔相成


雖然打眼看上去,《風味人間》和《舌尖上的中國》的風格還是很相似,但是這一次,《風味人間》的格局更大了。航拍鏡頭下,《風味人間》跨越山海的屏障,將中西美食搬上一桌,將六大洲和包括西班牙、冰島、衣索比亞在內的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美食一一呈現在鏡頭下,也讓中國美食文化與世界美食文化實現水乳交融。

其次,《風味人間》的拍攝水平也更高了,顯微拍攝、超微觀攝影等方式讓食物的視覺衝擊力更加強烈。比如《山海之間》這集中游牧民族風乾馬肉的場景,在微觀鏡頭下,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馬肉表面的冰花於夜間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溫下逐漸成型的過程,還有哈薩克羊肉的蒸煮、酥皮蟹的製作過程、皖南火腿的蛋白質和脂肪分解過程,關於每一道美食的奇妙鏡頭,都是智慧的凝結之處。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風味人間》共有8集,命名分別為:山海之間、落地生根、滾滾紅塵、餚希萬變、江湖夜雨、香料歧路、萬家燈火、風味之旅,都極具中國風。現在已經播出的兩集中,《山海之間》是從自然地理出發,講述在複雜的地貌與多樣的氣候中,人們如何因地制宜,發揮智慧,用美味詮釋生活。《落地生根》則講述因物種傳布而變化的美食,在走出國門之後,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又是如何在異鄉落地生根的。

兩集中,洋芋攪團、大煮乾絲、三杯旗魚皮、龍鬚筍燉烏雞、禿黃油拌飯、手抓肉等美食鏡頭,每一幀都在撩撥著觀眾的味蕾。讓觀眾遏制不住點外賣的衝動,就是一檔美食紀錄片的成功。除了傳統的中國美食,在《風味人間》中,觀眾也了解到了更多全球美食的共通之處,比如徽州人和西班牙人一樣鍾情火腿,只是做工不同而已。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但最美的從來不止食物。陳曉卿的鏡頭下,食物都是具有靈魂的,因為食物背後的製作者、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均在散發著魅力,這才是《風味人間》真正的動人之處。陳曉卿說,其實很多食物的製作本身沒有什麼秘密,選材、加工、烹飪都談不上複雜,但就是只有在當地才吃,因為食物唯有與家、人情、本土,才能凸顯出它本來的面貌。

關於風味一詞,陳曉卿的認知是:「風味,嚴格地說,是指所嘗到、嗅知、觸知食物的感受總和。但文藝一點說,風味更像是一個謎團,它給我們帶來極大歡樂的同時,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當工業時代和信息文明時代到來,一些文明正在被邊緣化,這種變化也體現在我們的日常飲食當中,比如《風味人間》第一集中台東漁民出海鏢魚的捕撈方式就正在受到工業化捕撈的衝擊,當下已經慢慢失傳,而《風味人間》中名為輾轉的食物,甚至已經被當地的一些年輕人所遺忘。陳曉卿表示,自己想做的便是給行將消失的生活,留下最後一幀照片。


豆瓣15部紀錄片過8分

風格年輕化成潮流


除了《風味人間》,今年國產紀錄片誕生了不少佳作。今年以來,雖然品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豆瓣僅拿到了3.7的低分,但是《如果國寶會說話》和《風味人間》等紀錄片的出現,均收穫了觀眾的肯定。2018年豆瓣標記人數前20的國產紀錄片中,有15部評分均在8分以上。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火爆之後,關於美食的紀錄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比如《味道中國》《中國美食探秘》《一城一味》《尋味順德》等。今年的紀錄片中,《人生一串》《水果傳》《舌尖上的中國3》《風味人間》等也都為美食紀錄片。其中《人生一串》是國內首檔呈現國人燒烤情結的專題片,以展現全國各地獨具特色的燒烤文化為主題,獨具市井味和煙火氣,《水果傳》則紮根色彩繽紛的水果世界。


其實整體來看,這20部紀錄片類型很是多樣,如紀錄中國獨立遊戲開發創作過程的《獨行》,記錄上海醫療急救故事的《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揭秘劇集誕生過程的《同行壹心 如懿傳·紀事》,觀察式紀錄片《三日為期》,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的《創新中國》等。而在2018年尚未播出的紀錄片中,還有聚焦電子競技的《電子競技在中國》,以及講述原生態農村文明的《消失的農村》等。



在20部紀錄片中,僅有5部評分在8分以下,其中較低的為《舌尖上的中國3》《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最後的棒棒》三部。《舌尖上的中國3》更換製作團隊後,創作水準直線下滑;《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則更像是風景混剪,缺乏有效信息和藝術價值表達;《最後的棒棒》聚焦山城棒棒工的視角很好,但過多的導演意識介入和擺拍鏡頭過於刻意煽情,觸犯了紀錄片的禁忌,強行升華主題也遭到了觀眾反感。


從今年的高分紀錄片來看,除了上文詳細論述過的《風味人間》外,便是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製作的《如果國寶會說話》了,在大多數紀錄片豆瓣評分人數僅2000左右的情況下,《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評分人數達到了8000多,想看人數達到了1萬多。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這部紀錄片之所以熱度極高,是因為它受到了無數年輕觀眾的追捧。其實,紀錄片這種文化底蘊較深且娛樂性偏低的藝術形式一直被認為與年輕觀眾較為違和,更何況《如果國寶會說話》還是一部關於文化的紀錄片。不過,當下市場風向顯然在轉變,如近幾年《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一本好書》等文化節目以及《我在故宮修文物》這種文化類紀錄片都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也可見年輕觀眾對文化類的節目和影片並不排斥,反而熱衷度漸增。

《如果國寶會說話》能成功,就是因為它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風格上,都在儘力接近年輕觀眾。比如開頭「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這種搞怪幽默的開場白,比如「萌萌噠」、「Duang」、「確認過眼神」這種具有反差萌的現代流行語旁白和文案,在風格上都更為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在時長上,為了迎合當下的碎片化時代,這部紀錄片單集時長均在5分鐘左右。在敘事風格上,這部紀錄片也打破了以往文化類紀錄片「硬性科普」的慣例,選擇了更為故事化、敘事化、抒情化的敘事方式。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很多人說,紀錄片的受眾正在逐漸老齡化,但事實上,觀看紀錄片的主流大軍正在「返老還童」,年輕一代已經成為了紀錄片的主要受眾群體。據騰訊視頻2016年-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紀錄片頻道的年輕用戶實現了近4倍的增長,騰訊引進的《藍色星球2》受眾中泛90後人群就佔據了78%的比例。由此可見,把握年輕人,已經成了當下紀錄片新的時代命題。


B站和優愛騰相繼入局

但紀錄片盈利模式成熟仍需時日


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產紀錄片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生門》《極地》等,不少也登陸院線放映,如《二十二》《厲害了,我的國》等。《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39.53億元,年生產總值為60.26億元,同比增長14%和15%,可見當下紀錄片正在回溫,市場潛力巨大。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指出:「中國的紀錄片已形成一個以專業紀錄頻道、衛視綜合頻道為主力,以新媒體為重要支撐的基本格局。」當下,不少紀錄片已經進入衛視黃金檔播出,如2017年東方衛視的《本草中華》和2018年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的《記住鄉愁》,前者創造了紀錄片歷史收視紀錄,而後者收視曾破1%。

此外,近幾年不少紀錄片在院線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7年8月14日,國內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上映,最終拿下了1.7億的票房成績,以紀錄片相對較低的投資成本而言,該片的票房體量已經相當理想。不過,《二十二》的票房成績也僅屬於個體現象,如《藏北秘嶺》《最後的棒棒》等紀錄片票房僅在百萬。

隨著越來越多的紀錄片走紅,視頻網站也紛紛入局,起步較早的就是二次元彈幕網站嗶哩嗶哩。《我在故宮修文物》起初在央視播出時反響其實並不高,真正的走紅始於B站,在B站上線之後,《我在故宮修文物》一個月累計點擊量超200萬次,發送彈幕6萬餘條,口碑效應下,《我在故宮修文物》迅速成為「網紅」紀錄片,最終還在院線上映了電影版,實現票房645萬。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當下,B站已經成立了紀錄片頻道,並於今年9月17日宣布與美國傳媒公司Discovery達成深度合作,其中包括145部紀錄片,200小時的獨家內容以及內容共制方面的計劃。目前,B站已經上線了Discovery專區,正在完成從播出渠道向製作方的轉變。與此同時,優愛騰三家視頻網站也相繼入局。

2017年,騰訊視頻在紀錄片上投入的資金是過往幾年的總和,去年年底,騰訊視頻還成立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2018年紀錄片投入資金較去年又翻了一番。優酷近幾年也投資了不少紀錄片,如《侶行》《搖搖晃晃的人間》等,同時還成立了「紀實中心」。愛奇藝在紀錄片的探索上偏向於自主研發,大型匠人紀錄片《講究》就為愛奇藝自製。

幾大視頻網站的入局,對一直缺乏資金支持的紀錄片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佳音。2017年離開央視之後,陳曉卿帶領《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的原班人馬組建了新公司稻來傳媒,繼續從事紀錄片創作。而稻來傳媒與騰訊關係密切,董事長王娟為騰訊視頻總編輯、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股東之一的林芝利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則是騰訊COO任宇昕,今年,陳曉卿還成了騰訊視頻副總編輯。《風味人間》的成功,自然離不開騰訊的資金支持,據悉,騰訊對《風味人間》的總投入是過去所有紀錄片的兩倍。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除了資金支持外,視頻網站也為紀錄片帶來了新的營銷方式,以及變現的更多可能性。此次的《風味人間》就進行了商業化的市場探索,拿到了汽車、超市、日用品等6個品牌的贊助,與此同時,《風味人間》也在用衍生品開發和場景授權等形式來實現IP價值的最大化。不過,對視頻網站來說,高昂的投資成本下,回本仍是難題,紀錄片到底還是小眾藝術,如何以小博大,實現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也是當下視頻網站需要思索的重點。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