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孝宗作為皇帝,為何不納妃嬪,獨愛皇后一人?

明孝宗作為皇帝,為何不納妃嬪,獨愛皇后一人?

原標題:明孝宗作為皇帝,為何不納妃嬪,獨愛皇后一人?



自古帝皇多薄倖,三千佳麗下江南。從古到今,帝皇后宮總是繁花似錦,更有甚者,還毫不知足,借微服出巡之託到民間獵艷尋歡。縱使有唐明皇與楊貴妃相思長生殿,此情綿綿惹人哀怨,然則楊玉環之前,唐明皇愛過的女人何止一人。然而卻有一帝皇,他君臨天下十八年,一生卻只有一妻相伴,他是一代明君,甘為妻之驕縱,拉下帝皇之尊,向臣下認罪賠禮,寵妻如他,恐怕縱觀千古,別說君皇,就是一民間男子也絕無僅有。可誰曾想過,這背後卻是一段辛酸的往事。


這個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這位君王父親的愛情故事。明朝中期,發生了一件幾乎讓整個皇朝根基撼動之事,那就是「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刺,沒想到全軍覆沒,連皇帝本人也被敵軍俘獲。明朝此時群龍無首,于謙等人為穩定朝局,決心另立英宗弟弟為帝。明景帝即位後,一開始還答應保留原太子,後來又把太子廢掉,並把他打入冷宮。皇宮大內,恩寵榮華全憑地位高低。朱見深一朝被廢,眾人皆紛紛散去,此時唯獨一萬姓宮女,牽著小朱見深的手:「放心,將來無論榮辱,有你走過的路總會有我的牽手陪伴。」這份真情深深的打動了朱見深,特別是後來的日子裡,此女確實從未離開他一日,使他對這個女人產生了一種另外的感情,直到後來他為帝,便立刻把她冊封為貴妃。



萬貴妃事實上與朱見深足足有十七年的年齡差距,愛情可以打破年齡的界限,但是生育卻只能遵守生理規律,由於年長的她終究沒能成功的擁有他的皇子。她知道沒有皇子,她不僅地位隨時不保,甚至還可能失去他的愛,於是不甘心疊加恐懼,讓她不允許別人擁有自己丈夫的孩子,可是有些事情終究還是要發生的。


朱見深被一個紀姓的宮女吸引到了,竟然和她發生了霧水情緣,一次就懷上他的孩子。隨後萬貴妃得知了這個消息,派宮女要除掉這個孩子。宮女不忍心謊稱身體有疾,誰知等孩子生下來後,萬貴妃又得知這個消息,派太監張敏來除掉他。張敏可憐皇上無子,怕皇室一脈從此斷絕,於是就私下保住了這個孩子。可這個孩子卻是要永遠與母親分離,在眾人的掩飾和庇護下,在黑暗中長大。想必大家應該也能猜到,這個孩子就是那位終身只有一妻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直到那一天,張敏幫皇上梳頭,皇上突然感慨自己一把年紀,卻仍無子嗣。張敏此時終於公布了那個黑暗中的皇子,皇上不禁大喜,立刻冊立他為太子,可就在他成為太子那一天,他母親突然暴斃,太監張敏吞金自殺。


朱祐樘就是一個在如此不堪童年下成長的皇帝。為了保護他,母親遠離了他,父親更不知道他的存在,他從小几乎就是在無父無母的環境下長大,等他重見天日,母親卻永遠離他而去。對於他,一直都缺乏著一份愛,一份來自至親的愛。直到那一年,他成婚了,那個叫張氏的女人走進了他的世界。她活潑,粘人,可愛,在她身上他找到多年未曾感受過的溫暖和貼心。他堅信這個世上再也沒有人能讓他快樂,幸福,於是他朱祐樘決心放棄了全世界,也要獨寵她一人。她的親屬犯法受到懲戒,她任性的大罵執法官吏,孝宗寵她,只好假裝發怒陪她大罵對方,情願自己背後向下屬賠禮道歉。她患口瘡,皇帝侍奉於床前,她竟然發皇帝脾氣,怒目憎視他,帝無發一言。其後帝想咳嗽,卻怕驚擾皇后,強行忍住。帝對她的愛,一往情深,不盲目,也不造作,而是表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為此又不禁感慨,古今還有這等深情皇帝否。



至於朱祐樘為何獨寵張皇后 其實還有一些別的原因。他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缺乏悉心照顧,結果體弱多病,嬪妃過多對他的身體有害無益。其次,他還是一位勤政君王,在他手上大明實現了「弘治中興」,女色對他來說只會是負累。



當然,明孝宗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真正享受到天倫之樂的皇帝,因為在他的後宮裡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各種嬪妃間的爭鬥,只有他們一家三口的嬉戲打鬧,回到這裡,他能找回年少時那不曾擁有的愛,這比得到更多都更為重要。


因此當他離世時,他只留下這一段話:「朕承祖宗大統,在位十八年,今年三十有六,乃得此疾,估計是好不了,因此召見你們。朕知道生死有命,不可強求。朕為祖宗恪守法度,不敢怠玩。以後天下之事,勞煩先生們多費心。我知道,朕蒙皇考厚恩,選張氏為皇后,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十日成婚。至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東宮,今十五矣,尚未選婚。社稷事重,可亟令禮部舉行。東宮聰明,但年幼好逸樂,先生們要帶著他讀書,輔導他以後做個好人。」他已為天下盡心儘力,到最後他只想掛心他的摯愛,希望她們在以後的路上依舊幸福快樂的走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叔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奇葩造反,200人差點攻下紫禁城,其中有一把火槍還被封爵
一座空城糊弄誰,你真以為司馬懿怕了諸葛亮?他是甘願中此計

TAG:魚叔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