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手機輻射增加癌症風險?美兩大權威機構意見不一

手機輻射增加癌症風險?美兩大權威機構意見不一

手機輻射是否影響健康?幾十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日前,美國一項歷時多年的研究指出,有明確證據表明,暴露於高水平射頻輻射下,雄性大白鼠會罹患惡性心臟腫瘤。這種射頻輻射類似於2G或3G手機中的射頻輻射。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毒理學項目組(NTP)開展,歷時10年、耗資超過3000萬美元。

區別於破壞DNA並可能致癌的「電離輻射」,手機輻射屬於能量較低的「非電離輻射」。

NTP資深科學家約翰·布徹強調,在這項研究中,動物所受到的射頻輻射暴露水平和持續時間要遠高於人們使用手機時的情況。因此,這些發現並不適用於人類。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控制動物接受的輻射水平,在大鼠中為每公斤體重1.5-6瓦,在小鼠中為每公斤2.5-10瓦。暴露劑量隨動物體重而同步增加,從而保證單位體重的輻射水平保持穩定。

研究中所使用的最低輻射水平與美國所允許的手機輻射最高水平相當,但研究人員指出,通常情況下,使用手機時很少能達到這種最高水平。

針對此項研究結果,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布了一則聲明。醫療器械和放射衛生中心主任傑弗瑞·舒仁在聲明中表示,「不認可最終報告所作結論」。

傑弗瑞·舒仁強調,「衛生機構確信,目前的手機輻射安全限制可以保護公眾健康。」

此外,FDA指出此研究部分異常結果,如暴露於手機輻射的雄性大鼠壽命比未暴露於輻射的大鼠更長。

「這可以通過觀察到的慢性腎臟問題減少來解釋,慢性腎臟問題是老年大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解釋道。

鑒於這些試驗並未研究WiFi、4G、5G網路對健康的影響,NTP研究人員計劃對這些新技術展開研究。

在未來研究中,將側重於開發受輻射潛在影響的可測物理指標或生物標誌物,可能包括各種指標的變化,比如受輻射組織的DNA損傷。這些變化相比癌症而言,可以在更短時間內被發現。

其實,在生活中,輻射可謂無處不在。專家建議,用手機接打電話時,特別是在地鐵等網路信號較差的情況下,最好使用耳機或免提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客女性諮詢 的精彩文章:

最新研究:過多使用家用清潔劑或導致嬰兒肥胖
注意!高血壓可能正在侵蝕你的大腦

TAG:健客女性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