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央行報告稱中國金融運行總體穩定、風險可控

中國央行報告稱中國金融運行總體穩定、風險可控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琳):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11月2日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指出,當前中國金融體系彈性增強,金融運行總體穩定。明年隨著中國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協調性、有效性進一步增強,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將會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風險抵禦防範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

《報告》指出,2017年以來特別是進入2018年,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度調整變化。外部不確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國經濟金融體系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即便如此,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較高增長,而且經濟增長質量持續改進。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金融穩定局局長周學東說:「總的來看,金融體系的彈性在增強,金融運行總體上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是這中間有一些風險,大家也看到在持續地暴露和釋放。我們認為,一些風險釋放也就是壓力得到釋放,一點一點的處置,更增強金融體系內在的穩健性。這為未來比如說3到5年甚至十年更長的一段時間的金融發展奠定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面採取了多項舉措,特別是2018年以來,面對經濟金融領域的新情況和新變化,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政策預調、微調,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銀行表外融資回表,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報告》認為,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周學東說:「金融風險從各個領域看,總體上是在收斂,或者說形成金融風險的一些根源正在得到治理。比如說金融亂象在得到治理。還有一個重大的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成果,就是(債券市場)剛性兌付逐步在打破。當然投資者風險意識也在得到增強。總體上來看,我們國家的經濟金融風險是可控的,也不會發生系統性的風險。」

《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型與結構調整過程中,一些「灰犀牛」性質的金融風險可能仍將釋放,但中國經濟體量大、市場大、韌性強等基本態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周學東說:「從展望2019年來看,中國經濟金融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會進一步提高,協調性、有效性也會增強。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度和廣度也會進一步拓展,特別是金融對外開放的步伐只會加快而不會放慢。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也會進一步提高。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市場的出清,金融體系的總體風險水平會下降。」

《報告》還認為,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對投資者情緒的影響難以定量估計。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穩妥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金融市場的衝擊,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分為「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金融業穩健性評估」和「宏觀審慎管理」三部分,下設23個專題,主要揭示當前影響中國金融穩定的風險,並對中國宏觀經濟金融政策進行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資企業倫敦三一廣場四季酒店獲評2018——19倫敦年度最佳酒店
逾百名狙擊精英同場競技 「鋒刃-2018」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在京啟幕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