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父母去世了,該如何喪祭?

父母去世了,該如何喪祭?

如何為臨命終人「造福力救拔」

宣化上人

臨終之日,慎勿殺害!

「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天上的龍等八部鬼神。天龍八部是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和「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我用我的慈悲心,對佛菩薩、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在臨死的這一天,「慎勿殺害」:不要去殺害。「及造惡緣」:或者造種種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求一切的外道鬼神,及一切的山妖水怪。魍魎是山精水怪之類的。

「何以故」:什麼緣故呢?「爾所殺害」:爾就是你,你所殺害的豬羊。「乃至拜祭」:你去祭拜的那些個惡鬼邪神。「無纖毫之力」:它沒有一點的力量來利益亡人,幫助這個死去的人。「但結罪緣」:只是增加罪的因緣。「轉增深重」:罪的緣更加深重了。「假使來世」:假如這個死的人來世,「或現在生」:或者現在這一生。「得獲聖分」:得到你做功德的好處,「生人天中」:或者生到人間,或者生到天上去。

「緣是臨終,被諸眷屬」:因為在臨終時,被這一切眷屬,「造是惡因」:做這種惡業。「亦令是命終人」:能使令命終的這個亡人,「殃累對辯」:殃就是殃累,也就是連累他有不好的結果。到地獄裡又去和閻羅王辯論,譬如閻羅王說:「現在你家裡人為你殺了很多的豬來祭祀鬼神。」那死去的人一定辯論說:「這不關我的事,我又沒有叫他們殺,是他們自己殺的,我沒有法子呀!」殃累對辯,在那個地方就辯論著,可惜地獄沒有辯護律師,所以要自己這麼樣子去辯論。

「晚生善處」:明明應該早生到天上去的,也要晚很多的時間。「何況臨命終人」:何況臨命終的這個人,「在生」;在他生的時候,「未曾有少善根」:他從沒有種過很少的善根。「各據本業」:他應該根據自己所造的業,「自受惡趣」:自己去受惡趣。「何忍眷屬」:這一般的眷屬怎麼忍心,「更為增業」:更增加他們的業呢?

所以人死了不應該為他殺生,不應該做惡事;應該吃齋、念佛、念經。

七七日內,造福力救拔

「七七日內」:七七就是四十九天,在中國因為佛法的關係,人死後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會請僧、請道,為亡者超度念經。在這七七日內,也就是因為《地藏經》中講明白了,說在七七四十九天內。「如痴如聾」:如痴,就像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如聾,也聽不見什麼聲音。「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地獄有閻羅王,閻羅王不是一個而已,有十個閻羅王──十殿閻君。每一個閻君,下又分了很多部門,所以每一個閻羅王有五個司,各有鮮官(禁殺)、水官(禁盜)、鐵官(禁淫)、土官(禁兩舌)、天官(禁酒)這五種官,每一個閻羅王有這五種官,所以叫五司。這五司管人一生所造的罪業,哪一個司管哪一種罪業,犯哪一種罪業的亡者就到哪兒受審問,審問就是到那兒辯論。

「審定之後」:辯論業果,所造的什麼業,將來要受什麼果報。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根據他所造的業,就去受果報。「未測之間」:在還沒有知道之前,「千萬愁苦」:這時候很憂慮,很擔心,不知將來自己是去做牛做馬,做豬做羊,或者做人,自己也都不知道,所以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更何況已經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諸惡趣里了呢?

「是命終人」:臨命終的這個人,「未得受生」:沒有得到受生之前。「在七七日內」: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在這七七四十九天以內,他念念之間,每一念之間都希望他的一切骨肉,骨肉就是他的親戚眷屬,他家裡的人。「與造福力救拔」:能幫他念念《地藏經》,或拜拜《地藏懺》,或者拜拜地藏王菩薩,造種種的福利,供養三寶,來救拔他。「過是日後,隨業受報」:過這四十九天之後,他隨他自己所造的業,而去受他的果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他經過千百歲的時間,「無解脫日」:沒有解脫的時候。

「若是五無間罪」:假若是造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五種極端罪惡的罪,即會墮無間地獄,所以說是無間罪。五無間就是時無間:從初入地獄到終了的時候,這中間沒有一時一刻可以停止受苦,所以叫時無間。形無間:一個人到地獄裡,眼看他自己身滿地獄,那麼很多人也是同樣身滿地獄,這叫形無間。苦無間:從初入地獄後,所受一切罪器叉棒的苦刑也都是時刻沒有間斷。命無間:罪人到這種地獄裡,其生命一日一夜,萬死萬生,也都是無間。果報無間:所受的果報也都沒有間斷。

「墮大地獄」:墮八寒地獄、八熱地獄,種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到一千劫、一萬劫這麼長的時間,也永遠在地獄裡受苦。

設齋供養,存亡獲利

「複次長者」:地藏菩薩又對長者說,我再為你詳細說一說。「如是罪業眾生」:像前面所說這些造罪業的眾生,「命終之後」:在他命終之後。「眷屬骨肉」:他的家人,或者他的親戚朋友。「為修營齋」:替他供養三寶。營齋就是做一點好的齋菜及好的飯,來供養三寶。「資助業道」:來幫助他這個業道,這個業當然是惡業了,幫助他把惡業減輕了。「未齋食竟」:在沒有吃齋之前,「及營齋之次」:或者在做齋完了之後。「米泔」:米泔就是米汁。「菜葉」:就是菜的葉子。「不棄於地」:不能把它糟蹋、不能隨便丟棄。「乃至諸食未獻佛僧」:所有的齋菜做好了,在沒有供佛之前,沒有給僧人吃之前。「勿得先食」:不能自己先吃。

食物在沒獻給佛僧的時候,勿得先食。所以在家人在廟上吃東西,必須要等到供過佛,出家人也來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不可以在出家人還沒吃之前,你先吃,這是不可以的。不只是供佛,供養三寶,都是要這樣。

「如有違食」:假使你不遵守這個規矩。「及不精勤」:或是不注意,不好好做,馬馬虎虎的,這叫不精勤。「是命終人」:供養三寶,不要馬虎,如果你馬馬虎虎來供養三寶,那這個命終的人,「了不得力」:他一點好處也得不到。「如精勤護凈」:如果特別注意,特別小心來保護這個飲食,使之清凈。「奉獻佛僧」:奉獻要恭恭敬敬的。

記得去年有一次傳供,大家跪在那裡拿著東西供佛,齋菜裝在盤裡,或者碗里,我交給你,你交給我,這麼輪著,然後都放在佛前。大家在廟上,很慎重的用很多齋菜來供佛,有幾十百種都是不一樣的,這好多種都裝在四方盤裡互相傳供。有的用念珠來供佛,有的用衣服來供佛,什麼都可以供佛的。但都必須是新的,都是好的;不可以拿不要的東西,爛的東西,壞的東西來供佛。

好像某某人,他來供養三寶,買了一些香菜,卻先把一些嫩的、好的,自己先留起來,而把一些老的,咬不動的,拿來供養我,表示他供養了,這完全沒有功德。

所以說奉獻佛僧,為命終的人,你要是精勤、很注意、很小心的做這些齋菜,「是命終人七分獲一」:這個命終的人,在七分的功德中,他能得到一分;其餘六分,是活的人自己得到的。

「是故長者」:因為這個,所以長者!「閻浮眾生」:南閻浮提的一切眾生,「若能為其父母」;為他的父母,「乃至眷屬」:或者是親戚。「命終之後」:他死了之後,「設齋供養」:設齋就是設立齋菜來供養三寶。「志心勤懇」:志心就是至誠無以復加,非常誠懇的心。「如是之人」:像這樣的這個人,「存亡獲利」:在生的人也得到好處,死的人也得到好處。

【編注】恭錄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132.佛教化眾生,怎麼說「生育甚難」?怎麼叫「生、育」?法華經淺釋
四念處是最值得做的,它是修一切法門的基礎萬佛聖城法語繽紛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