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在古代,舞蹈防病還兼治病

在古代,舞蹈防病還兼治病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音樂」:聽聽專屬中醫五臟調和音樂養生

一個原始部落,圍著一堆堆篝火,跳起了模仿野獸動作和姿態的原始舞蹈,這種原始舞蹈已經具有某些防病治病的積極意義。

以舞蹈治病,古書上曾經有過記載。《呂氏春秋》說,從前有一個叫「陶唐」的氏族,居住的地方地勢低洼,水道阻塞,許多老百姓生一種叫「郁滯」的疾病,病人筋攣骨痛。因此,他們就用舞蹈來「宣導之」。

還有《路史·前紀九卷》也曾經記載說,從前在陰康氏族居住的地方,水道沒有很好的疏通,老百姓「氣血鬱結於體內,肌肉瘀滯」,很多人得了「重腿」的疾病。

為了進行治療,他們創造了舞蹈,「教人引舞以利導之」,這種舞蹈就叫做「大舞」。顧名思義,所謂「大舞」,可能是通過運動量比較大的舞蹈動作來活動關節、肌肉和韌帶,以防止和治療這種因寒冷、潮濕而引起的「重腿」的病症。

在中國歷史上,舞蹈曾經作為養生的長壽之術,大家所熟悉的華佗「五禽戲」,其中的「戲」就有舞蹈的內容和意義。與華佗同時代的傅毅在他寫的《舞賦》中也提到舞蹈是娛樂神情、驅除衰老的健康長壽之術。

中國古代醫生很重視運用綜合療法,其中包括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

金代醫學家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一書中曾描述他在施針的同時,還配合舞蹈和鼓笛等樂器,用來治療病人的憂鬱情緒。

我國各民族,包括漢族在內,幾乎都有自己的民族舞蹈,如漢族的龍燈舞、獅子舞等。舞蹈的種類和名稱雖然繁多,但大都有鍛煉身體、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甚至治療疾病的作用。

有些舞蹈是從民間武術發展而來的,有明顯的醫療體育作用。有的則是直接作為治療的手段。

如蒙古族的安代舞,是薩滿教醫生治病的一種舞蹈形式,如果剔除其中所包含的迷信的色彩,便有一定的醫療意義。

岐黃小廣告

適合情志抑鬱、經量少而不暢、肝氣鬱結、口乾口苦、肝血不足、容易生氣食慾差等各種問題

它治病的範圍大多是因為戀愛和婚姻問題,如夫妻吵架、婆媳不和而引起的精神抑鬱、狂躁不安等精神病症及消化系統疾病。

薩滿教醫生治療這類病的方法是舉行安代舞會,讓患者頭披紅布,坐在場地當中,四周是參加跳舞的群眾。

先由坐在患者旁邊的兩位即興藝人,一唱一和地詢問和回答病情,其餘的人跟著邊唱邊舞起來。

唱詞多半是心理治療的內容。接著,薩滿教醫生揭去病人的頭巾,並引導病人起舞。這樣,病人連續參加幾個晚上的安代舞會後,病情就可能會慢慢地有所好轉,甚至完全治癒。

這種心理治療和舞蹈活動相結合的方法如果運用得當,是具有一定療效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天一冷就手腳涼?中醫告訴你:原因逃不出這四個!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有用!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