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生前提出個問題,走了都沒有回答,非常有趣而且傷腦筋
《雪山飛狐》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本書講述了一個名叫胡斐的年輕人,為了給父親胡一刀報仇,抽絲剝繭,在堪比羅生門的往事中尋找真相,雖然他遇到的每個人都有作案嫌疑,但是最終兇手卻指向了女友苗若蘭的父親苗人鳳。原來二十年前,苗人鳳和胡一刀比武,誤被奸人在劍上抹了毒藥,從而將胡一刀殺死,胡夫人自刎殉情。真相大白之後,胡斐和苗人鳳在斷崖邊展開生死搏殺。
胡斐舉起寶刀,一招就能將苗人鳳劈下岩去,但想起曾答應過苗若蘭,決不能傷她父親。然而若不劈他,自己非死不可,難道為了相饒對方,竟白白送了自己性命么?霎時之間,他心中轉過了千百個念頭:這人曾害死自己父母,教自己一生孤苦,可是他豪氣干雲,是個大大的英雄豪傑,又是自己意中人的生父,按理這一刀不該劈將下去;但若不劈,自己決無活命之望,自己甫當壯年,豈肯便死?倘若殺了他吧,回頭怎能有臉去見苗若蘭?要是終生避開她不再相見,這一生活在世上,心中痛苦,生不如死。胡斐萬分為難,實不知這一刀該當劈是不劈。
對於這個問題,有的讀者還親自問過金庸先生:請問胡斐與苗人鳳一戰結果到底如何?金庸答:讓讀者自己去想像,胡斐那一刀究竟有沒有砍下去?如果有,會是如何?如果沒有,那又會怎麼樣?這就是有趣的地方,所以就不告訴讀者們了。
其實金庸先生是在故意賣關子,這個問題他已經回答了,不過不是正面回答,而是隱藏在其他作品中。胡斐砍不砍這一刀的糾結在於:砍了,苗人鳳死,對不起苗若蘭;不砍,自己死,對不起自己。用曹操的話說,到底是我負人還是人負我。《雪山飛狐》創作於1959年,往前是《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往後是《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越女劍》《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鹿鼎記》。
書劍恩仇錄,陳家洛沒有殺乾隆;碧血劍,袁承志沒有殺崇禎;射鵰英雄傳,郭靖沒有殺歐陽鋒;神鵰俠侶,楊過沒有殺郭靖;連城訣,狄雲沒有殺萬圭;天龍八部,蕭峰沒有殺耶律洪基;越女劍,阿青沒有殺范蠡。倚天屠龍記,張無忌沒有殺圓真。笑傲江湖,令狐沖沒有殺林平之。鹿鼎記,韋小寶沒有殺鄭克塽。幾乎所有的主人公都選擇了人負我,而不是我負人。換言之,這種被負,在金庸作品中一以貫之。
一以貫之四字出自《論語》。《論語·衛靈公》: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說,儒家之道,歸根結底就是恕道。雖然你傷害了我,但是我一笑而過。如果在生死和大義之間選擇,我寧願選擇後者。蕭峰在契丹人和漢人之間找不到存在的位置,自殺了。張無忌想報殺父之仇,卻為了化解明教和六大派的恩怨,放棄了。令狐沖為了兌現對師妹的承諾,饒了林平之。就連有仇必報的韋小寶,為了不讓陳近南身後背上弒君的罵名,也沒殺鄭克塽。所以胡斐這一刀不會砍下去,結局只有,自己死,取義成仁。
參考書目:《金庸作品集》。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雪山飛狐
影視紅聲
呂方;關菊英
00:00/03:48


※周芷若出身明教,其父與白眉鷹王殷天正淵源甚深,還曾稱帝建國
※沙僧的捲簾大將居然是干這活的,怪不得諸神都看不起他
TAG:唐風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