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最全補腎之法 腎氣足,百病除

最全補腎之法 腎氣足,百病除

腎位於腰部,左右各一,是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有「先天之本」之稱。人體左腎為陽,右腎為陰。左腎司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之功能,右腎轄五臟(心、肝、脾、肺、腎)之運行。腎對五臟六腑起著至關重要的溫煦、滋潤、濡養、激發作用。中醫理論認為:「腎氣足,百病除」。

現如今隨著生活和工作壓力增大,人們出現腎虛的情況也逐漸的增多。所以人們熱衷於各種補腎,然而缺少明辨體察,有多少補腎誤區在坑人呢?

但有些人「聽風就是雨」,過於擔心自己會腎虛,從而導致進入一些誤區。小心越補越虛!

誤區一:不分腎陰虛、腎陽虛,亂補一氣

祖國中醫有著和西醫完全不同的體系,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因人而異。腎虛又主要分為腎陽虛、腎陰虛,分型不同,治療的原則也不同。據調查了解市場上的產品多數是針對腎陽虛的,對於腎陰虛的人來講,吃了不僅沒有作用,還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或加重病情。

誤區二:腎虛是男人的專利

其實,腎虛並不是男人的專利,女性也有可能遭遇。中醫認為虛的本質就是衰老。久勞傷腎的「腎虛」之人衰老速度較快。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老年人多見腎虛症。說到這裡,就明白了:腎為先天之本,腎虛的人生理年齡迅速增大,提早出現更年期癥狀。「腎虛」女性會早早表現出閉經、性慾低下、煩躁、焦慮、多疑等更年期癥狀。

誤區三:黑眼圈是腎虛表現

人看上去眼圈黑,身體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便說是「腎虛」。其實,單純眼圈黑不是病態,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眼瞼(眼皮)及其周圍組織很薄,如勞累、失眠後,眼瞼長時間收縮,能引起結締組織血管充血,血流不暢,微循環障礙,所以眼圈發黑。黑眼圈用不著擔驚害怕、亂吃補藥,只要精神愉快,多活動鍛煉身體,充足睡眠,少則35天,多則12周,黑眼圈隨後也就消失了。

誤區四:耳鳴是「腎虛」惹的禍

腎竅,腎開竅於耳,腎與耳有較密切的相關性,所以很多人一出現耳鳴不緣由動輒從腎論治。耳雖為腎竅,但臨床治療耳鳴不能僅僅責之於腎,應從心肝脾肺腎多方論治。中醫看來,「耳者宗脈之所聚」,耳鳴與全身臟腑、經絡的功能狀況十分密切,並不僅僅局限於腎,因此治時也離不開對全身臟腑經絡的調節。

搓腰眼

「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每次便後,用搓熱反雙手搓腎臟 36 次,你會感到腰部發熱。

若你腿腳冰涼、麻痛

可將左腿架於右腳脖子上,20 分鐘後,腿腳便會變熱。

每晚用熱水泡腳、按摩

用熱水泡腳,然後按摩兩腿根部的「氣沖」穴,並反覆揉擦兩腳心的「湧泉」穴,反覆拍打、叩擊、推揉、按摩兩腰出的「腎俞」穴,則效果更佳。

小指頭提水法

手指頭有許多神經末梢,聯結五臟六腑,例如右小指頭通腎,主宰生長、發育、生殖、強壯,開竅於二耳與二陰;左小指頭通膀胱,是人體主持水液的代謝,它通肺、通胃、通腎。常練小指頭提水法可以強腎。據說長期用此法強腎後,70 多歲還能生育。

雙手握拳,拳心虛空

貼在腎腧位置,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動進行反覆摩擦,雙拳不動,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起踮,感覺到腰部輕微發熱為止。

按摩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適宜癥狀:絕大多數腎臟疾病,如腎虛、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特別是對患有慢性腎病,同時

表現為浮腫、腰酸腿冷、渾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為明顯。可祛痘、祛斑、祛眼袋浮腫、祛黑眼圈、美白肌膚、增強記憶力、改善聽力及視力、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皮膚。對於腎炎病人,按揉後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按摩雖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按摩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四橫指處。

經常用手指點壓、按摩刺激,具有培補元氣、調氣和血、益腎健腹,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可防治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腹痛、腹瀉、便秘、陽痿、遺尿、頭暈、失眠、痛經等症。

功能:能讓人恢復青春活力,可治療各種生殖系統疾病。尤其擅長治療不孕不育、陽痿、遺精早泄、性慾減退、痛經、月經不調等症。

揉按丹田:兩手搓熱,在腹部丹田處按摩 30~50 次。丹田乃人之真氣、真精凝聚之所,為人體生命之本。此法常用之,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從而達到強腎固本的目的,有利於延年益壽。

按摩耳朵

腎主藏精,開竅於耳。所以經常進行雙耳鍛煉法,可起到健腎壯腰、養身延年的作用。

1

提拉耳垂法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 3~5 分鐘。此法可治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2

手摩耳輪法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病症。

3

提拉耳尖法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 15~20 次,使局部發熱發紅。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抗過敏、養腎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壓、失眠、咽喉炎和皮膚病。

4

搓彈雙耳法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紅髮熱。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兩三次,每次 20 下。此法可促進耳朵的血液循環,有健腎壯腰之功效。

5

雙手拉耳法左手過頭頂向上牽拉右側耳朵數十次,然後右手牽拉左耳數十次。這一鍛煉還可促進頜下腺、舌下腺的分泌,減輕喉嚨疼痛,治慢性咽炎。

6

雙手掩耳法兩手掌掩兩耳廓,手指托後腦殼,用食指壓中指彈擊 24 下,可聽到「隆隆」之聲,曰擊「天鼓」。此刺激可活躍腎臟,有健腦、明目、強腎之功效。

7

全耳按摩法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覆按摩 5~6 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8

雙手掃耳法以雙手把耳朵由後面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 20下,每日數次,只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站無極固根培元樁

站無極固根培元樁可靜極而動中產出腎中真陽,自動運轉周天,打拳總是要動的,拳法要動中靜,雖然外形動但裡頭安安靜靜,內心已止,由動極而靜,入於杳冥之境而產出心中真陰。在內家拳里就叫「順中用逆」,內外合一,順中用逆與逆中行順結合,先後天相交,這樣才能完成對身心改造,無極樁天地人三才、內外神氣合一而已。把視、聽、吸均歸於鼎而合於其內,把周身散亂之神氣順中用逆收回丹田,久之,先天炁生,空空靜靜,我忘物,與大自然融合為一,先天一返,本能即出。

健脾通胃順腸氣保健按摩法

4種,功效各不同

1,揉臍腹

「揉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緊貼身體某一部位做回動按摩。

動作:

揉臍腹時,兩掌相疊,以肚臍為中心,做順時針按揉

速度要柔緩,用力要均勻。

功效:

可以增加腹腔壓力,刺激直腸神經,促進糞便排出,有減輕便秘的功效。

2,推少腹

「推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體一定部位沿一定方向往返推移的按摩手法。

動作:

推少腹時,兩掌從兩肋乳根處開始,從上到下推向小腹,掌根用力,反覆推摩。

功效:

兩脅是肝氣容易鬱結的地方,經常推摩少腹可疏肝理氣,解決情緒問題導致的消化不良。

3,摩脘腹

「摩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體一定部位做環形移動的按摩手法。

動作:

摩脘腹時,兩掌相疊從胸口開始,向小腹摩運。

然後兩掌分開,沿腹股溝向兩側摩運,再沿兩肋向上,經乳根到達胸口。按照環形路徑,反覆幾十次。

按摩時,正好可以刺激到中脘穴。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或者肚臍上方4寸的位置。

還可以搭配腹式呼吸一起來做。向上按摩時,順勢吸氣;向下按摩時,順勢呼氣。呼吸以不憋、不喘為度。

功效:

中脘穴具有健胃消食、疏肝養胃的作用,胃不好的人可常按。

常練習腹式呼吸,會讓慢阻肺癥狀減輕,生活更輕鬆。

4,揉腹側

動作:

第一步,用兩手掌大魚際側面,沿乳根來回摩擦,速度稍快,大約3次/秒,感覺該區域微微發熱為好。

第二步,用手掌在兩側腹部順時針按揉(如上圖),速度要柔緩,約做30次,感到腹部兩側溫暖舒適。

第三步,從兩脅肋部的上方,斜向下推摩到肚臍下方,推摩30次左右,用力深厚。

功效:

揉搓兩肋有助於肝經的氣血運行,還能刺激兩肋處的大包穴章門穴。大包穴在腋窩下6寸(4橫指為3寸),腋中線上;章門穴在側腹部,第12根肋骨的上方。

揉搓兩個穴位有利於健脾理氣、舒肝解郁、調和肝膽脾胃等。

十一,大拇指按在無名指根部

有事無事大拇指按在無名指根部,包括睡覺,魂魄定位。

覺得不錯

底部點贊支持小編

一味本草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一味本草訂閱號

微信號:

dudong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味本草 的精彩文章:

補益離不開——黃芪;如何吃效果最好?食療方推薦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TAG:一味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