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智慧:老子為什麼特彆強調柔弱?

道家智慧:老子為什麼特彆強調柔弱?

傳說商容是老子的老師。商容生病了,老子去看望,問道:「先生有什麼遺教要告訴弟子的嗎?」

商容臨死教老子以大道(資料圖)

商容張開口,給老子看,問:「我的舌頭還在嗎?」

老子回答:「還在。」

「我的牙齒還在嗎?」

「沒有了。」

「明白了嗎?」

剛亡而弱存(資料圖)

老子說:「是不是說剛強的容易消亡,而柔弱的容易生存?」

商容說:「天下的道理就在這裡了,我沒有什麼可以教你的了!」

有人就抬扛了,雞蛋碰石頭,破的不是雞蛋嗎?三歲小兒與成年壯漢玩鬧,小兒怎麼勝得過壯漢?我們要知道,柔弱代表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

雞蛋固然碰不過石頭,但蛋生雞,雞生蛋,永無窮時。而石頭就沒有這種可能。

蛋生雞,雞生蛋,永無窮時(資料圖)

柔弱還代表著一種不可阻攔的趨勢。小兒不知不覺變成壯漢,壯漢不知不覺變得衰老,試問,二十年後,誰更有力量?所以民間諺語說,寧欺白須公,莫欺鼻涕蟲。

柔弱更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人生境界。老子說:「居其雄,守其雌;居其白,守其辱。」

我雖然很厲害,為萬物之雄長,卻甘居人後;我雖然潔白高華,卻表現得如有污垢一般。

但是,守「雌」的前提是已經具備了「雄」的力量,守「辱」也應先有「白」的修養。

如果本身無雄長,大言守雌,豈不貽笑大方?本身並不幹凈,大言守其辱,豈不越描越黑?

所以,如果不具備守雌守辱的資格,就要努力為之。對那些翅膀還沒有豐滿的人來說,應該不斷磨鍊自我,獲得雄強的力量。

老子說:「強行者有志。」要勉強自己,在人生的正道上不懈怠,不停步。

知雄守雌(資料圖)

另一方面,雄強而居於高位的人物,一定要守柔。老子告誡上位者:「強梁者不得其死」,過於強橫的人物不得好死。

居雄守雌的道理在哪裡呢?這來自於老子的辯證法。老子說:「反者,道之動也。」道的運動,體現在返回上,即弱的變強,強的變弱。

又說:「弱者,道之用。」道的效用是柔弱的,在不經意之間,不知不覺之間,就可以導致滄海桑田的變化。

所以,不管處於何種地位,一定要知敬畏。弱,要守道而強,強,也要順道而弱。

滄海變桑田(資料圖)

為什麼老子特彆強調柔弱?

第一,老子講道,目的是為帝王將相建言。《道德經》中經常出現聖人、吾、我等字眼,這些指的是得道的統治者。

統治者已經處於雄強之位,再雄強下去就要崩潰了。所以老子苦口婆心地勸諫統治者,要柔、要弱,不要「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要認識到「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

不要逼得老百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而應該「無狎此所居,無厭其所生」。

實現君臣相安,上下同樂的理想社會。

第二,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這時候的天下越來越混亂,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痛苦。而諸侯們為了在戰爭中獲勝,紛紛走向專制與苛政。

老子擔任過周朝典藏史,對歷史的演變知之甚詳,他本人也經歷過周朝的王子們為了爭奪繼承權,內鬥不止的現實。

這些,都表現得過於強亢了,堅強者死之徒。

所以,老子強調要用柔弱來校正這個過於暴力、亢奮、焦躁的社會,還天下一個太平。

第三,老子哲學中的道本身帶有一種母性性格。老子的道特彆強調虛和靜。虛靜與陰柔是一類,而實和動與陽剛是一類。

陰柔之美表現的是女性的性格,而陽剛之氣更多的是表現男性的氣質。

猶太教充滿了嚴厲的父性色彩(資料圖)

其次是寬容。父性的性格是嚴厲的,比如猶太教中的上帝就充滿了父性性格特徵。

上帝對於萬民來說,是一位嚴厲的父親,百姓不信他,上帝就會以大能降下懲罰。

上帝發現人類充滿了欺騙、淫蕩、暴力等等邪惡的行為,就發大洪水來消滅人類,只放過了義人諾亞一家。

摩西帶領猶太人離開了受苦受難的埃及,但猶太人崇拜異教的神,於是上帝懲罰猶太人在沙漠里流浪四十年。

但道是寬容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是善人的憑資。不以善人為貴,不愛護憑資,再聰明的人也會迷惑。

「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聖人善於救人,天下沒有可以遺棄的人,聖人善於用物,天下沒有可以遺棄之物。

老子治國強調三寶:「曰慈、曰儉、曰不為天下先」。慈愛、節儉,不在天下人前面享樂。

大道的母性一面(資料圖)

如此的慈愛寬容,不是母親何能如此。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張宇初:評贊張宇初天師
張宇清:呈祥瑞武當顯異象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