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打破進口壟斷」要加快步伐!新款測序儀MGISEQ-T7近日發布

「打破進口壟斷」要加快步伐!新款測序儀MGISEQ-T7近日發布

生物探索

編者按

11月1日,基因測序行業被「一場交易」刷屏:Illumina宣布以12億美元的總價收購「競爭對手」Pacific Biosciences,再一次鞏固了其在基因領域的地位。不少業內人士擔憂,「強強聯合」將進一步凸顯壟斷問題。作為國內測序儀研發、生產的主力軍,華大一直在推動「國產化替代」進程。近日,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推出一款自主研發的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MGISEQ-T7,被業界評價為「超級生命計算機」。

當下,Illumina和Thermo Fisher佔據了全球基因測序儀90%的市場,同時也是國內二代測序儀的主要採購源。雖然國產儀器在價格上有一定優勢,但是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卻不明顯。作為第二個可以實現臨床級二代測序儀量產的國家,我國測序市場必將迎來新的變化和契機,而本土自主創新將是打破壟斷的必經之路。

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三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3)新品發布會上,華大智造推出了新款測序儀——MGISEQ-T7。據悉,這一款基因測序儀有著超快速、超高通量的「光環」,一天最多可完成60例個人全基因組測序。

01

首個!四聯晶元獨立測序

自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來,世界各國紛紛推出大規模的人群基因組項目,旨在解讀基因圖譜,並在個性化疾病、健康管理中得到應用。華大作為國內測序行業的領軍企業,堅信測序儀的自主研發有利於加速基因產業的進展。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測序儀最多支持2張晶元同時運行,而MGISEQ-T7可以做到4張晶元完全獨立運行的測序流程——四張晶元可以隨時上機。這類似於4台測序儀可以同時開展不同讀長的測序,並且開始、結束時間互不影響。」發布會現場,華大智造向業界介紹道。

超快速

據悉,華大智造通過全面升級生化系統、光學系統,並將圖像數據處理速度提升15倍,從而使得MGISEQ-T7測序速度比行業最高水平還提升50%以上,遠遠領先於其他測序儀。無論是單張晶元運行,亦或是4張晶元同時運行,MGISEQ-T7都能保持強大的處理能力, PE150僅需不到24小時。

超通量

此外,MGISEQ-T7的晶元密度提升了20%,單張晶元即可實現Tb級數據產出;同時,支持多張晶元無休輪轉,24小時不間斷運行,每天可產出數據量高達6T,一台T7每天可完成60人的全基因組測序,半年即可完成萬人基因組計劃。這一通量堪比Illumina的最新儀器NovaSeq 6000。

02

MGISEQ-T7會帶來什麼?

作為目前全球日生產數據量最高的測序儀, MGISEQ-T7適用於全基因組測序、超深度外顯子組測序、表觀基因組測序、腫瘤大Panel等大型測序項目。

1)推動國家級基因組項目。據官網介紹,6台MGISEQ-T7在一年之內就可完成十萬人基因組測序。華大智造預計,這款測序儀將有望應用於國際級基因組計劃中,加快推進基因圖譜繪製的進程。

2)構建「完美測序流程」。在發布會現場,華大智造同步推出了高通量自動化樣本製備系統MGISP-960,單次最多可自動完成96個樣本製備,能夠滿足高效、準確的前端建庫需求,是MGISEQ-T7生產能力的堅強後盾。搭配stLFR建庫試劑盒、生信分析加速器MegaBOLT,華大智造力求從建庫、測序到分析實現「3天極致交付」。

3)打造成本優勢。2017年,Illumina的Novaseq平台稱有望將個人基因組測序費用下降至100美元。緊隨其後,華大基因基於BGISEQ-500測序儀,宣布將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費用降至600美元,率先進入個人全基因組百美元時代。華大智造在基因測序儀上的努力,有利於促成市場競爭,加快「百元基因組時代」的發展。

03

後記

作為測序產業鏈的起點,基因測序儀為整個中下游測序服務提供最基本的支撐,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過去20年,伴隨著測序技術的更迭,個人基因組測序的費用以「超摩爾定律」的速度下降,正朝著「百元基因組時代」前進。

我們期待,在基因測序產品「平民化」發展的時代,國產測序儀能佔得重要席位,在「成本、速度、質量」3大要素上實現更多的趕超,打造出「中國製造」的品牌價值。

責編:探索君

茫茫微信公眾號中相遇不容易,星標☆生物探索,不要和探索君走散喲!

End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Nature子刊:對年輕癌症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勢在必行
Nature子刊:新方法!科學家解鎖多種癌細胞突變,可開發更具針對性的治療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