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部書讓你了解人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歷史

一部書讓你了解人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歷史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套史詩級巨著——18世紀史學泰斗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

從這套羅馬帝國1300年盛極而衰的史詩中,政治家看到了權力的邏輯,軍事家看到了戰爭的本質,企業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哲學家看到了思想的演變,文化學者看到了文明的興衰……

當今中國人為什麼要讀羅馬史?

▍羅馬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頭

羅馬帝國對於西方人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每一個西方人的血脈中都蘊含著羅馬的文化基因。

羅馬法是近代西方法學發展的基礎。

如《拿破崙法典》的三大基本原則,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約自由和產權不可侵犯,均發端於羅馬法。

羅馬人確立的訴訟程序、律師制度、陪審制度等也為後世所承襲。

如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羅馬帝國的國教。

基督教伴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而逐漸壯大,最終奠定中世紀高於王權的地位。而基督教「三位一體」等核心正統教義更是通過羅馬帝國時期幾次重要的大公會議而確立。

元老院制度是西方議會制度的雛形。

從元老院制度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西方議會制度的某些特點,比如司法的獨立性,軍政分離等。

對西方人而言,羅馬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就像漢、唐在中國人心中一樣。

每一個西方人心中都有一個「羅馬夢」,渴望復興羅馬帝國統治歐洲時代的輝煌。

而讀懂了羅馬,我們也就明白了西方何以成為今天的西方。

▍羅馬這個世界性的超級大國對當今中國的啟示

羅馬帝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地跨歐亞非的千年帝國,它的影響力如此巨大、它的國祚如此綿長,對於當今的中國,有著無與倫比的參考價值。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們一直在致力於將天南地北各個民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迸發出更強大的力量。

在一千年前,羅馬帝國也面臨著和中國類似的問題,並交出了自己的完美答卷。

羅馬帝國旗下的各個民族:羅馬人、希臘人、埃及人、凱爾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猶太人……

在羅馬強大的文化包容下,緊密地圍繞在一面旗幟下,在各個領域為羅馬的榮光做出各自的貢獻。

兩千多年前,屋大維臨終前制定了和平外交的政策,希望羅馬能沐浴在和平榮光中永遠保持強大。

秉持著屋大維的政策,羅馬在幾百年的時間裡,始終國富民強。

然而後世皇帝對於擴張的野心,使他們大肆侵略東方的土地,越發龐大的疆土使得統治的難度不斷增大。

漫長的邊境線也使得防守蠻族入侵變得不再容易,一次次的大戰獲勝反而耗盡了羅馬的國力,使得帝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

「國雖大,好戰者必亡」,中國選擇了和平發展的外交道路,無疑是極具遠見的。

從羅馬的繁榮與衰亡中,我們可以汲取大國崛起的經驗和教訓,讓中國的發展之路走得更加順利。

了解羅馬為什麼必讀這套書?

羅馬史著作那麼多,那麼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讀這套《羅馬帝國衰亡史》呢?

▍權威作者:史學泰斗吉本的畢生心血結晶!

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史學泰斗,近代史學的開山者——愛德華·吉本

吉本從小博覽群書,對古典文學有特殊的愛好,因此打下了紮實的拉丁文和希臘文基礎;

12歲前,他已經把所有主要歷史典籍全部讀了一遍;

15歲,他進入牛津大學,盡情閱讀校中有關阿拉伯、波斯、猶太、蒙古和突厥的著作;

16歲,他前往瑞士,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閱讀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著作,開始研究哲學和宗教。

吉本堪稱是歷史上少有的天才,他在20歲前就已經具備了創作人類歷史上最偉大著作的語言、文字、學識、思想等一切客觀條件。

但即使是如此天才的吉本,在創作《羅馬帝國衰亡史》時,從構思到完稿,也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期間幾易其稿,增刪數次。

在書中,他直接引用了從古希臘到18世紀兩百餘位學者的著作,書籍八百餘種,達數千冊之多。

除此之外,像是各種地方志、編年記、法典、地圖、碑文等更是不勝枚舉。

可以說,《羅馬帝國衰亡史》是一切有關羅馬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經典暢銷:暢銷200多年,各界名人極力推崇的經典之作。

《羅馬帝國衰亡史》自問世以來,就飽受時人歡迎。

根據吉本本人所說,第一冊剛出版, 一夜之間,500本便告售罄,當時的知識分子幾乎人手一本。

之後在200年的漫長歲月中,《羅馬帝國衰亡史》更是受到無數名家的極力推崇:

包括哲學泰斗休謨、「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世界歷史學科奠基人麥克尼爾、科幻經典《銀河帝國》的作者阿西莫夫、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等。

二戰時期知名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更是經常在演說中引用書里的金句,其政治和戰略思想也深受該書影響。

▍全面啟發:一部書讀懂羅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

之所以有這麼多偉大的人物都對《羅馬帝國衰亡史》推崇不已,是因為透過這部包羅萬象的史詩巨著,不同領域的人士可以從中得到不同的啟發。

從這部書中,你可以看到權力的邏輯:

羅馬帝國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康茂德,他對皇帝的執政工作感到倦怠,整日沉迷於狩獵角斗。同時,他又懷疑帝國的上層階級對他發動陰謀暗殺,於是數次因無端的猜疑而將帝國的高層剷除。而為了穩定國內局勢,又將手下的心腹拋棄以平息民怨。最後,手握重兵的康茂德竟被情婦與禁衛軍手下謀殺於浴室之中。

羅馬歷史上一再重演的禁衛軍之亂由此而發,一旦皇帝無法滿足手下的需求,便被屠殺於皇座之上。

從這部書中,你可以看到戰爭的藝術:

拜占庭帝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查士丁尼,他能夠留名青史,多虧了手下的名將貝利薩留。帝國統帥貝利薩留一生征戰無數,最擅長以少勝多,以戰術取勝。25歲,他以騎兵伏擊戰術擊敗4萬波斯-阿拉伯聯軍;32歲,他帶著一幫毫無組織紀律的蠻族僱傭兵,在對敵人軍隊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踏上非洲的土地,用令人驚艷的戰術迂迴,將汪達爾人分割消滅;40歲,他率軍包圍哥特人最後的堡壘拉文納,用智謀騙開了城門,一舉滅亡哥特人。

貝利薩留的一生詮釋了拜占庭式的軍事藝術,不以蠻力取勝,而是用有限的軍事力量,通過計謀和戰術,擊敗強大的敵人。

從這部書中,你可以看到制度的演變:

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元老院制度作為後世西方議會制度的雛形,保護貴族的利益,抑制個人的權力,在羅馬的歷史上,曾多次拯救羅馬於危亡之中。此後屋大維通過巧妙的政治手段,拉攏元老院,慢慢獲取行政和軍事權力,最終取得「奧古斯都」的頭銜,大權獨攬,成為實質上的羅馬皇帝,元老院制度(寡頭制)也逐漸變得名存實亡,為元首制(獨裁製)所取代。

制度的演變並非一蹴而就之事,羅馬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經歷了蘇拉、凱撒、屋大維等政治強人的統治,元老院的實力衰弱,最終導致元首制的確立。

從這部書中,你可以看到文明的興起與衰亡:

哥特人一度曾經帶給羅馬人最深沉的恐懼。西哥特人的英雄阿拉里克趁西羅馬帝國內部空虛,帶領族人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他對自己的妻子許下諾言:一旦攻進羅馬,就把城裡最有地位的貴婦人給她當奴婢,把她們的財寶給她做禮物。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阿拉里克率軍攻陷羅馬城,將之洗劫而空。然而正是如此看似不可戰勝的民族,在不到兩個世紀里,就被貝利薩留滅國。

一個民族憑藉強大的武力,可以得逞於一時,卻無法永保昌盛,哥特人如此,匈奴人如此,蒙古人也不例外。

享譽世界200多年,

了解人類歷史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至高經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完結 | 希特勒死了,但納粹還沒有
老照片:圖說天安門百年歷史變遷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