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跟政府開口就要1100萬,領導問:您父親是?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跟政府開口就要1100萬,領導問:您父親是?

在古代行軍打仗的時候,出征前糧草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古代戰爭中很重要的物資,在那個時候上戰場征戰經常就是幾個月,交通也不便利,所以糧食物資是軍隊必不可少的。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就是一個戰亂的年代,行軍打仗經常缺少糧食,這時候,朝廷就會下發文書在全國各地徵收糧草,有各地官員收完之後統一送往糧草調度處,最後在送往需要出征的軍營之中,朝廷征糧也會給百姓一些好處,比如免稅幾年等等。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跟政府開口就要1100萬,領導問:您父親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當初魏國有個司馬懿,他也知道行軍打仗糧食對軍隊的重要性,就要手下鄧艾前去屯田,讓士兵在不打仗的時候在各自駐紮區的土地上種植糧食,這一辦法良好的解決了行軍缺糧的問題,更好的解決了向百姓征糧借糧的尷尬。抗戰時期,我軍確實很貧困,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反之敵方確是定期給士兵們發放一些我軍吃都沒吃過的罐頭,而我軍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別說罐頭,就是連一點肉絲都吃不到,吃的東西我們現代人想都不敢想,都能即便就是這樣,也恨不得一份能分成幾個人吃。他們生活節儉,不會浪費一點糧食,甚至一粒米。就連穿的衣服都是補丁摞補丁,就是這種艱苦的習慣伴隨著他們度過了無數難關。

軍隊的戰士正當青壯年,體力好,力氣大,但也正是能吃飯的時候,但是在糧不多,吃不飽的情況下仍然在前線繼續戰鬥,保衛我們國家,真不愧是我國的鋼鐵男兒,在這裡也為抗日戰爭期間的士兵點贊。但是雖說鋼鐵男兒,但也是人呀,正所謂,人是鐵飯是鋼,領導們看到士兵打仗挨餓也是於心不忍啊。怎麼辦呢?我軍乃是正義之軍,又不可能去騷擾百姓。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跟政府開口就要1100萬,領導問:您父親是?

所以在當時,政府沒錢的時候會向當地的富商和地主們已經百姓借錢,或者向當地官員發出有償征糧請求,政府以這種方式向富商、地主、百姓借錢借糧,他們會向這些人打下借款或借糧的欠條,寫有日期,但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打完勝仗,也就沒有寫還款日期,全憑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跟政府開口就要1100萬,領導問:您父親是?

經過老人口述也明白了個大概,並仔細鑒定了此張「欠條」下面的落款,上面是當時我軍一個團長的親手簽名,專家問道老人:您父親是?原來此欠條並非老人父親,而是他的祖父所留,老人祖父是當時當地有名的富商,在我軍一致部隊落腳這個地方的時候,老人祖父知道他們好多天沒有吃東西了,於是拿出糧食接濟他們,並把名下大部分錢財全部借給這支軍隊應急,總共借出了110萬法幣。當時這位團長簽名並承諾等打完勝仗可以去政府憑藉此借條把錢拿回來。

但在那個戰爭的年代,老人的祖父也沒能倖免,到處動亂導致了家中家業丟失,很快陷入窮困中,到了郭建英這一代,家道已經中落了。就在郭建英一次收拾家中東西是發現了一張老舊泛黃的紙條,一看是一張「政府借條」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政府,看能不能把錢拿回來,政務認不認賬。政府經過仔細核對查閱,確定這的確是當時這名團長簽字借下的真欠條,但畢竟過去這麼多年了,在當時八十年代來換算這1100萬法幣,也就相當於8萬,政府拿到欠條確認後給了這位老人8萬塊,結清所有債務。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跟政府開口就要1100萬,領導問:您父親是?

老人拿回錢後激動流下了眼淚,感言到:政府是誠信的,抗日年間百姓對我軍的信任,到現在也是一點沒有變,政府值得我們信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