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患者福音!這個東西植入脊柱,癱瘓病人就可重新行走

患者福音!這個東西植入脊柱,癱瘓病人就可重新行走

2010年,大衛·梅茲還是蘇黎世一個熱愛冒險的大學生運動員。那年,他從蹦床跳到海綿墊上,「海綿墊一時沒起到作用」,梅茲的脖子被傷到,造成了嚴重的脊柱傷害……醫生說,大衛再也不能行走了。

8年的艱難時光,終於熬過。

現在,33歲的大衛能下地行走了,儘管時間不能很長,姿勢也有點怪異,可重要的是,他沒用任何支撐物。

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大衛現在能用助步器走好幾個小時 圖據紐約時報

這得歸功於一個類似心臟起搏器一樣的「脊柱植入體」——持續以電刺激脊柱。有了它,癱瘓或半癱瘓的病人就可以恢復行走能力。

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醫生的幫助下,包括大衛在內的三個病人都獲得了再次行走的能力。據《紐約時報》報道,《自然》雜誌10月31日發表的報告顯示,這種脊柱植入體可以向控制行走運動的肌肉發出不斷的刺激,不光能增強大腦和腿的神經信號傳遞,讓病人的腿恢復行走能力,還能幫助脊柱中受傷的神經重新生長。

第一次取得這種進步

大衛本來是一個特別積極樂觀的人。但在受傷後,他度過了漫長的黑暗時光——所有復健的嘗試都失敗了。在開始做復健嘗試的時候,他也展開了對自己病情的研究。

當了解到在瑞士進行的動物實驗後,他便決定要加入這個人體實驗研究。隨後,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格雷瓜爾·庫爾蒂納醫生帶著他一個月大的女兒夏洛特見到了大衛。大衛看著小女孩的眼睛說道:「我會比你先會走路的。」

14個月大的時候,夏洛特邁出了她的第一步,而此時的大衛已經能繞著日內瓦湖散步了。他得意地告訴夏洛特:「我打敗你了。」

大衛和醫生女兒夏洛特 圖據BBC

讓庫爾蒂納醫生意外的是,脊柱植入體除了能讓大衛走路,還意外產生了其他功效,「觀察到脊柱的修復完全是在意料之外。」

給大衛做手術的喬斯林·布洛赫醫生也完全被大衛的進步震驚。現在,就算關掉植入體,大衛也能走上八步。這是慢性脊髓損傷病人第一次取得這種進步。

華盛頓大學腦科學家切特·莫里茨也被這樣的結果震驚到了。「這些新發現最令人激動的點在於,它說明脊柱傷害是有望被治癒的,能治癒到恢復行走能力,甚至關掉植入體的刺激後,很多運動都還可以進行。」

解密治療過程

接受這種治療,先從植入手術開始。

醫生將一個小的電極片植入患者後背的下半部脊柱表面,位於脊柱受傷點的下方。而這電極片跟放置於患者腹部的一個起搏設備相連接。這種刺激設備模仿人體自身的信號機制,在需要運動的時候才會發出刺激。

需要使用時,啟動植入體,它就會向指定肌肉發起刺激。人做提起膝蓋的動作會產生特定模式的神經放電,而往前跨步又是不同的神經放電模式。而植入體就發揮著身體本該自動傳遞的刺激模式。

植入手術後,患者需要藉助帶扶手的走步機做物理治療。「在很多年沒有行走之後,人需要重新學習,如何行走。」庫爾蒂納醫生指出,這種復健下,受傷後長期沒有使用的大腦運動區神經會再度活動起來。

大衛在身體支撐系統輔助下做物理治療 圖據紐約時報

「在動物實驗中,大腦的重組效果非常大。」庫爾蒂納醫生稱,「從運動區到腦幹,形成了很多新的連接。」患者也學習了如何在沒有植入體幫忙的情況下運用無力的肌肉。

大衛是三個人中首個享用到這個成果的人。其他兩人也有不同程度地恢復,可以行走了。

35歲的Gertan Oskan是荷蘭的一名工程師。7年前,他被車撞了,當時醫生就宣告:他將癱瘓終生。但現在,他已經可以再次行走了。

48歲的塞巴斯蒂安·托布勒來自於德國。他曾是個熱情的自行車手,喜歡在鄉間騎行,卻在一次騎車中被撞受傷。現在,他又能騎上一種靠手腳共同發力的特殊自行車了。

庫爾蒂納醫生和三個能再次行走的病人 圖據BBC

「一開始,一切都很新鮮,也很讓人興奮,但這也是花費了太多努力才能實現的變化。」大衛回憶自己的治療過程稱,「在復健完成後,我回家吃過飯就直接躺上床了。後來,做動作慢慢變得容易了一點。第一次最重大突破是終於可以在走步機上放開雙手。我好多年都沒有那樣了,能撒開扶手的感覺太棒了。」

不過,這三名實驗者的腿都是有知覺的,在成功獨立行走之前也花費了長達數月的集訓,才終於走出姿勢怪異卻意義重大的第一步。其中兩人能用助行器走出社區,但他們在生活中還是需要輪椅。因為植入體的信號會給患者造成身體不適感,不能一直使用。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年來,研究者嘗試在頭骨下的大腦運動區植入電極晶元,解碼神經信號,試圖恢復人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因某些原因而不能使用的四肢;還有一些研究者在探索影響神經生長的因素,試圖在受傷位置注射化合物幫助神經生長,繼而修復損傷……而瑞士的研究人員相信,這套脊柱植入系統可以改善並恢復那些已經失去行走希望的人的部分運動能力。

「現在,關鍵是如何優化這個技術及其與神經連接的位置。」庫爾蒂納醫生稱,下一步,他們打算在歐洲和美國進行為期三年的更大範圍的實驗。如果一切順利,這套系統能在更大範圍內造福人類。

「我們距離將它作為一種常規醫療手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和復健教授金伯利·安德森說道。不過,他也認為,這種治療方式有極大潛力。

此外,這個植入系統本身非常昂貴。植入手術後的復健是很關鍵的一步,也需要極大的努力,不僅汗水和自製,還有高昂的費用。

///

特別提醒:紅星新聞app上線,歡迎掃碼下載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林容 編譯自紐約時報、BBC

編輯丨汪垠濤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順豐三億條客戶數據疑泄露 記者實測其中有電話為順豐客戶
埃及一4000年前的古墓首次對外開放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