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科技揭秘秦漢祭天儀式中神秘的「馬牲」

【歷史】科技揭秘秦漢祭天儀式中神秘的「馬牲」

原標題:【歷史】科技揭秘秦漢祭天儀式中神秘的「馬牲」


在陝西鳳翔縣一個叫「血池」的小村莊,發現了中國秦漢時期的「國家祭天台」。日前,考古學家用科技手段鑒定、分析了祭祀坑中大量馬骨,揭示了這一神秘「郊祭」遺址背後有關「馬牲」的故事。


考古隊員在陝西省鳳翔縣血池遺址祭祀坑裡,現場鑒定與取樣馬牲骨骼。


在遺址南部的北斗坊祭祀坑,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相龍通過碳、氮穩定同位素分析,發現郊祭活動中所用馬牲的食物來源多樣:或以粟類食物為主食,或主要食用野草或麥類食物、或粟類食物與野草等兼食。


「這個祭祀坑馬牲之間食物結構的差異可能反映了不同地方飼養的馬,甚至不同功能的馬的後代,如田馬、駑馬,都曾用於祭祀活動。」陳相龍說,考慮到秦漢嚴密、系統的馬政制度,這種現象也暗示了馬牲有複雜的來源和徵集網路,比如來自不同地方的飼養苑廄。


2017年雍山血池遺址祭祀坑的發掘情況。


「祭祀是中國農耕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馬在古代又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雍山血池遺址考古發掘領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田亞歧說,「以馬為牲」或許體現了秦代、西漢強大的國力和尚武精神。


雍山血池祭祀遺址面積達470萬平方米,背靠青山,氣勢恢宏。考古學家通過兩年的發掘,首次完整發現了秦始皇、西漢諸位皇帝舉行郊祭的「畤」遺存,有夯土台、祭祀坑、建築基址等3200餘處遺存,出土玉器、青銅車馬器等2600餘件器物。


《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田亞歧說,戰國時期,秦在雍地建立了雍四時畤祭祀體系,使之成為「聖都」。漢承秦制,在此基礎上形成雍五時畤祭祀五帝體系,其影響遠達後世。史書記載,秦始皇、漢武帝曾在這裡郊雍,場面極其盛大。


科技考古者「透物見人」,讓馬骨講出了史書之外的細節。比如,結合文獻史料與考古證據,考古學家發現,秦漢時期人們同時使用粟、麥、菽等精飼料與芻、稾、茭等粗飼料飼養馬匹,祭祀馬牲的食性分析恰與之相符。

另一方面,通過對比同一馬牲不同骨骼的同位素比值可見:代謝較快的肋骨處,碳同位素值高於其他骨骼。「這說明,馬牲在斷奶之後、祭祀之前,曾被用粟、黍等碳四食物精心飼養過一段時間。」陳相龍說,這暗示了祭祀前或許存在集中飼養的流程。



陝西省鳳翔縣血池秦漢國家級祭祀遺址馬牲出土情況。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唐自華對馬牙釉質的鍶同位素分析顯示,多數的馬可能來自西北地區。這意味著,祭祀活動可能存在大範圍徵集祭牲的行為。復旦大學文少卿博士的古DNA研究則推斷出這些馬的毛色、步態和運動能力等都「比較一般」,應該不屬「戰馬級」。


在遺址的車馬坑中,有完整的馬骨和大量車馬器。陝西考古研究院的楊苗苗通過形態學分析,發現這裡的殉馬大多為一歲到一歲半左右的馬駒,最小的僅6個月。在可以提取出DNA的32個馬駒中,逾七成個體為公馬。

陳相龍說,結合這些科技考古成果可以推斷出,秦漢時期的先人已經有了很高的相馬能力,能從馬駒時就區分出不同的品質,「用一般的馬祭天,反映了秦漢統治者祭祀活動的實用主義色彩。」


更重要的是,雍山血池「馬牲」可以一窺秦漢時期祭祀和禮制文化的流變。「馬只是一個儀式化的象徵物,統治者更強調的是祭祀儀式本身所代表的政治意義。」他說,馬牲的多樣化來源和集中飼養,顯示出秦漢國家之祭有著複雜、高效的社會資源調配網路的支持。


圖片來源:陝西考古研究院


編輯:郭夏傑;責編:郭夏傑

聲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中馬術快報 的精彩文章:

【歷史】唐代相州窯青釉人物騎馬俑

TAG:環中馬術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