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周末給大家送上值得一看的股票電影!

周末給大家送上值得一看的股票電影!

來源:金融界愛投顧

除了股票,我們還有詩和遠方,學習投資理財,並不一定要通過枯燥的書本。有時候,輕輕鬆鬆看場電影,也能讓你學到許多理財新知,並且讓你記得更深刻,以下是投資理財值得一看的八部電影!

1、《肖申克的救贖》

關鍵詞:分散風險

這部在IMDB(互聯網電影資料庫)上長期排名第一的經典勵志影片,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人生哲理和宗教隱喻。自由、希望、堅韌、樂觀、體制化……不同的人能從中提煉出不同內涵。

從理財角度看,本片最大的看點在於安迪在蒙冤受屈的絕望環境下,依然能理性制訂出逃計劃,十幾年如一日為萬不得已情況下的越獄計劃作準備。當他有機會以 合法手段出獄時也決不放棄,可當首選的合法出獄希望徹底破滅後,早已準備就緒的越獄計劃便順理成章地執行了。

這就像《小時代》里充斥的「PlanB」一樣,任何有遠見的投資者都會對資金進行合理規劃和分配,不會貿然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當市場走勢與自己的預期相反時,能夠及時拿出備選方案,以避免全軍覆影響正常生活。

所以我們必須像安迪一樣,提前做好風險規劃,分散投資,學會適應變化,即使面臨最黑暗的時刻,也要樂觀應對,永不放棄希望!

2、《當幸福來敲門》

關鍵詞:永不放棄

故事的主角就是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和百萬富翁、加德納理財公司CEO——克里斯·加德納,本片即根據他的同名自傳改編。威爾·史密斯也憑藉對貧寒落魄卻矢志不渝的主人公的精彩演繹得到了2006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這是一個典型的黑人屌絲實現美國夢的勵志故事。沒背景、沒學歷、瀕臨破產、老婆離家、帶著幼子領救濟……日子過成這樣,還能成功逆襲的能有幾人?然而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神奇,只要你有天賦,夠努力,並且把你的天賦和努力用在正確的方向上,再加上那麼點小運氣,再背運的倒霉蛋也會有鹹魚翻身的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影片講述的是股票經紀人的故事,但導演的著墨點卻不在加德納是如何在股票投資上獲得成功的,而在於加德納面臨人生困境時如何依然保持一顆樂觀向上、永不放棄的心。所以從理財角度看,這部電影帶給我們更多的不是具體投資技巧的掌控,而是投資心態的歷練:即使面對再令你感到窒息的人生境遇,再令人感到絕望的投資環境,只要你永不放棄,終將迎來那位名叫「幸福」的訪客!

3、《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關鍵詞:量入為出

本片可以說是對觀眾的專業要求最低,也是最能吸引女性觀眾的一部電影,甚至可以說,這就是為女性觀眾度身定做的電影。

本片根據英國暢銷書作家索菲·金塞拉的「購物狂」系列改編而成,麗貝卡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無數女性讀者從麗貝卡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總是在為自己的衝動消費吃盡苦頭後才學會變乖,然而沒過多久又故態復萌,再次抑制不住購物慾,反反覆復受教訓後,看著滿屋子用不著的商品和一輩子也穿不完的衣服和鞋 帽,再看看銀行賬戶里始終徘徊在4位數甚至3位數的餘額,只能一聲嘆息。

4、《最佳出價》

關鍵詞:拍場陷阱

這是義大利國寶級導演托納多雷(代表作《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首次執導的英語電影,成功繼承了希區柯克電影的懸疑手法,影片從頭到尾把拍場陷阱和情場陷阱巧妙融合在一起,情節絲絲入扣,引人入勝。

奧德曼對藝術品的興趣,最初源於幼年時因調皮被孤兒院的修女懲罰去調色和修補宗教畫作的經歷,在這一過程中,奧德曼鑒別畫作真偽和價值的能力得到不斷鍛 煉,加上自己成年後刻苦努力和先天對藝術品敏銳的觀察力,最終成長為擁有極高鑒賞力的拍賣行老闆。

憑藉自己老辣而獨到的眼光,奧德曼總能發現一些真實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藝術品,或以自己在鑒定領域的權威性,將某個價值連城的真品原作說成是小有價值的後人仿製品,隨後和比利裡應外合,讓比利在拍賣時拍下價值低估作品,再以2~4倍的拍賣價轉賣給奧德曼,奧德曼將之出手後,往往可以獲得10倍以上的暴利。藝術品收藏和拍賣這一利益鏈頂層的上流人士的生活和獲利方 式藉此一覽無餘。

5、《華爾街》系列

關鍵詞:股市內幕交易

《華爾街》系列是商戰電影中的經典,身為股票掮客之子的斯通,用他一貫強有力的戲劇手法拍出了股市內幕交易的來龍去脈,同時藉蓋柯的行徑質疑現代人面對金錢誘惑和貪婪慾望而普遍出賣靈魂的道德問題。道格拉斯生動刻畫的華爾街大亨蓋柯的形象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圖騰,原生態貪婪的代名詞。

值得一提的是,兩部《華爾街》上映的時間節點都很巧妙。《華爾街》拍攝於上世紀80年代美國黃金時代,股價飆升速度遠超實體經濟增速,金融交易增速遠超世界貿易增速。遊資泛濫,投機遍地,內幕交易橫行,貪婪的美國投資人很快付出了代價。據微信CFA考友論壇了解,《華爾街》上映前一個月,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爆發了史上最大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內重挫508.32點,跌幅達22.6%。美國股災席捲全球,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

《華爾街2》則把矛頭直指2008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可被看成是金融危機慘況的生動演繹和邏輯解讀,電影間接隱喻了造成全球經濟混亂的高盛和雷曼兄弟的興衰爭鬥。在這輪危機中,由於大量創新金融衍生品過度包裝和過高的槓桿,使得全球經濟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美國經濟和股市的復甦步伐也遠比 1987年股災慢得多。直到5年後的今天,全球經濟還未完全走出當年的陰霾。

6、《百萬英鎊》

關鍵詞:馬太效應

馬克·吐溫或許沒想到,他創作的這個本意在鞭撻拜金主義的故事,無意中也揭示了企業經營和投資理財的經典法則:馬太效應。

所謂「馬太效應」,來自《新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走。」經濟學上,馬太效應常被用來解釋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兩極分化現象。但從投資學看,「馬太效應」反映了資本的複利效應和規模效應,即財富資源會自動向資本更多、投資能力更強的企業和個人傾斜。

《聖經》這段話的本意也是要把更多的財富給那些更能賺錢的人,而對缺乏賺錢意識或能力的人,要把他手裡的錢收回來,實現資本運作效率最大化。

影片中,亞當斯最初只是把這張百萬大鈔作為自己生活消費賒賬的信用保證,就像提供大量資產證明的高凈值客戶能獲得額度極高的信用卡一樣,但遲早要露餡。

所以他開始用自己形成的聲望和信譽,先從經營陷入困境的朋友手中接手礦山招股生意賺到第一桶金,再憑藉自己的股票經營知識,引導股市走向,賺取真金白銀。通過「借力打力」,亞當斯成功實現了「財力證明—信用價值—真實財富」的資本運作。

7、《商海通牒》

關鍵詞:道德風險

影片片名「MarginCall」是金融術語,指操盤手收到要求追繳保證金的通知。講述金融投資類的影片往往生澀乏味,但本片卻異常流暢出色,扣人心弦。

和《華爾街2》一樣,本片也把矛頭直指造成金融危機的華爾街投行。但前者更多的從風暴外圍窺測,而本片則從投行內部直擊這些華爾街寵兒極度的自私和貪婪。其所作所為正應了法王路易十五那句臭名昭著的名言:「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為了吸引觀眾,導演弱化了影片的金融專業程度,沒有對MBS、CDO、CDS這些複雜的金融衍生品進行過多的理論解釋和分析,而是將故事重點放在人性上,無論是保住自己既得利益還是退守基本底線,處於抉擇時刻的人類本性總顯得如此焦灼與脆弱。從這個角度看,《商海通牒》比《華爾街》更令觀眾感到觸目驚心。

作為非專業的投資者,本片是極好的風險提示教材。它告訴你:不要輕信那些看似高端、自信的投資專家,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們可能會不惜悄悄送你「下地獄」!

8、《決戰21點》

關鍵詞:量化投資

《決勝21點》改編自本·莫茲里奇創作的暢銷小說《攻陷拉斯維加斯》,而小說故事來源於一個真實事件。與小說相比,電影在傳統賭片基礎上加入了大量浪漫愛情喜劇元素,雖然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但在故事賴以生存的數字和概率計算上卻每每一筆帶過,想要更深入了解21點玩法和MIT算牌原理的觀眾不妨再讀下原著小說,能收穫更多投資和概率學上的知識和技巧。

MIT小組之所以能在合法前提下大幅提高贏牌概率,是因為普通人玩21點只是憑個人主觀對風險收益概率的感覺作出判斷,而根據賭場設定的遊戲規則,玩家輸錢的概率必然大過贏錢的概率。而MIT小組則通過對大數法則和玩牌規則的有機結合,將贏牌概率數量化、精確化。在每一局牌的早期,先通過小額下注來摸清牌面上的牌點大小,從而推測牌池裡的牌點大小。

假如牌局過半時,發現牌池裡小牌多,玩 家玩下去輸錢概率大,則立刻止損離場;假如發現大牌多,莊家輸錢概率大,則開始下大注玩,結果最後賺到的錢總是比先前試水時輸掉的錢多。

在投資界,這種通過精確的程式化的量化投資方法,大幅提高投資獲利概率的做法也很常見。

本文非原創,摘抄自網路「不執著財經」

想獲取更多資訊的朋友可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今日熱股」(搜索微信公眾號ID:itougu),針對每日熱點股票進行獨家點評,並分享有潛力的概念板塊給大家。除此之外,後市的研判走勢也是必不可少的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谷歌計劃向安卓手機廠商收費 華為:以谷歌口徑為準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