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活著?死了?聊聊「迷你PS」收錄的那些懷舊遊戲

活著?死了?聊聊「迷你PS」收錄的那些懷舊遊戲

不知從何時開始,懷舊就成了遊戲業界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兩年來颳起的復古浪潮,也促使我們重新去審視老主機、老作品的潛在價值。近日公布的 PlayStation Classic (迷你 PS)無疑是一款讓人猝不及防的產品,它亮相和上市時間僅僅相隔3個月,SIE 還將20年前的廣告拿出來重製了一番,可見早有預謀。

首批面市的 PlayStation Classic內置20款遊戲(美版、日版有所不同,共28款),它們有些是耳熟能詳的傳承之作,有些則蘊含著時代背景下的特殊意義,你可能對它們如數家珍,也可能因由各種原因從未耳聞。但無論如何,這些頗具年代感的封塵舊作理應被更多人了解。

為了一探究竟,我們依照系列當前的熱度,將這28款遊戲分為了三類:依舊火熱的、半死不活的,還有那些已經行將就木的 —— 在經歷了20多年的風塵雨雪之後,它們的命運各有不同。

「生命=名氣」的老大哥

共計6款,佔比21.4%

生化危機 導演剪輯版

相較於1996年的《生化危機》初版,修繕過的「導演剪輯版」有著更好的體驗,視角、敵人配置、道具位置、謎題設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優化,這使得遊戲本身更為緊張有趣。而第三人稱與固定視角的組合,也讓洋館中的每一個拐點充滿了戲劇性,強化了遊戲的驚悚感。

《生化危機》系列經歷了諸多變化,同樣促生了諸多創舉。《生化危機4》中的越肩概念,日後就成為了第三人稱射擊遊戲的參考標杆。時至如今,該系列作為 Capcom 旗下的金字招牌仍在推陳出新,《生化危機7》因回歸「恐怖驚悚」受到了玩家認同,而《生化危機2》的重製也讓人無比期待。


最終幻想7

與《最終幻想7》相關的讚譽已經多如牛毛,通常情況下也很難說出什麼新花樣。該作僅 PS 版本就售出了1000多萬套,無論是角色、故事、還是世界的基礎設定都堪稱頂尖,它幾乎影響了一個時代的遊戲設計。2012年,《時代》雜誌將其列為「史上100大電子遊戲」之一,這個頭銜可謂實至名歸。

《最終幻想》首作於1987年登陸 FC 平台,如今這個系列仍在發光發熱,繼《最終幻想15》發售之後,玩家們最為期待的可能就數《最終幻想7 重製版》了。


俠盜獵車手

1997年發售的《俠盜獵車手》還沒有今天那麼成熟,但它仍有很多創新之處。系列的主基調在當時就已定下,並為後續的開放世界設計打下了基礎。玩家以 90° 的視角扮演罪惡的幫派分子,有時還需要完成一些搶劫和殺人任務,聽起來與《俠盜獵車手5》也沒什麼差別。

《俠盜獵車手》初代大約賣出了100萬份,20年後,《俠盜獵車手5》的銷售一躍成長為9500萬份,這個數字如今仍在穩步增長。遺憾的是,根據 Rockstar 聯合創始人 Dan Houser 的說法,美國政治環境如今成了《俠盜獵車手6》產出的阻礙,續作應該是不會在「特朗普的任期內」推出了。


女神異聞錄

作為《女神轉生》系列的外傳,1996年亮相的《女神異聞錄Persona》還附帶著一點「陰暗」氣質。由於當年缺乏特別優質的 RPG 遊戲,它一經推出就頗受矚目。以校園學生為視點的題材,榮格心理學的引入,人格面具的育成系統都讓它與眾不同。

不過,該系列之所以能夠受到主流遊戲社區的關注,還得歸功於《女神異聞錄3》,這一作的畫面、音樂摻雜了更多流行元素,與年輕人更為契合。這為開發商 Atlus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6年發售的最新作《女神異聞錄5》同樣大受歡迎。而在動畫、小說、漫畫、舞台劇等衍生內容的滋養下,女神異聞錄應該還能陪伴我們很長一段時間。


鐵拳3

1998年在 PS1 上發行的《鐵拳3》,被人認為是最偉大的格鬥遊戲之一,全球累積銷量超過850萬份,在2013年時成為了史上第二賣座的格鬥遊戲(後續排名有變動),Metacritic 評分也達到了96分。除了增加人物,提升畫面和音樂的質量外,該作還對以往的細節進行了調整。比如弱化跳躍的高度,鼓勵玩家使用閃避和走位與人博弈,加快了整體節奏。

《鐵拳》初代於1994年發布,有趣的是,雖然最初它並沒有被構思為一款格鬥遊戲,但如今卻成了格鬥品類的標杆。最新作《鐵拳7》於2015年亮相,2017年登陸家用機和 PC 平台,該系列目前仍是萬代南夢宮旗下的金字招牌,生命力十足。


彩虹六號

《彩虹六號》的初代是一款相當硬核的作品,開發商 Red Storm 在構思階段就引入了 FBI 人質救援小組的經歷。遊戲更加重視隱蔽和戰術,而不是純粹的「突突突」,無論敵人還是隊友,只需要一兩發子彈即可擊斃。在執行任務之前,玩家還需要仔細定製攜帶部件,並預先設定路徑點,這影響到 AI 後續的命令執行。

儘管看上去極為小眾,但如今《彩虹六號》卻成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遊戲系列。最新作《彩虹六號:圍攻》於2015年發售,在提高遊戲整體節奏的基礎上,它又保留極其豐富的戰術元素,無人機、加固牆面,可破壞的天花板,每一場比賽都充滿了新鮮感。作為一款服務型遊戲,《彩虹六號:圍攻》已經持續更新了三年,未來應該還會有更多內容陸續推出。

下一頁:半死不活的

氣息殘存的開拓者

共計11款,佔比39.3%


裝甲核心

在洛斯里克和亞楠奮鬥的勇士們可能難以想到,塑造了一個個奇幻世界的 From Software,還有著「硬核機甲派」的另一身份 —— 《裝甲核心》同樣是是它們筆下頗具特色的作品。高度自定義的機甲和徽章系統、超高的任務難度和 AI 設計,讓一眾「斯德哥爾摩患者」刻苦銘心。而那些硬派、甚至稱得上是變態的個人設計,曾經還在 Nico Nico 上捲起過一波亞文化風潮。

《裝甲核心》的系列作品為數眾多,涵蓋 PS1、PS2、PS3、Xbox、手機等各個平台。雖然已有5年未見新作發布,但2017年時 From Software 曾表示「《裝甲核心》系列不會就此結束」,它的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沙加開拓者(Saga Frontier)

《沙加開拓者》有著一定的歷史意義,它是「浪漫沙加」系列中首個在日本以外發行的作品,也是首個登陸 PS 平台的作品。該作允許玩家從多名角色中選擇,並進行該人物的獨有劇本,與此同時又保留了開放世界式探索、非線性的分支情節。

不少玩家認為,浪漫沙加是可以與最終幻想並列稱道的傳奇 RPG。系列初代作為 Game Boy 上的第一款角色扮演遊戲,首次亮相於1989年。時至如今,浪漫沙加的許多元素在《八方旅人》中仍能看到,它的韻味還是得到了繼承。


妖精戰士/妖精戰士2

《妖精戰士》(Arc the lad)的名號在國內並不響亮,但它最初推向日本市場時,各種元素的巧妙的融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你不僅能體驗到走格式的 SLG 模式,還能享受到 RPG 舔圖、抓寵進化、狩獵賺錢等多樣的玩法。它還被認為是最早使用管弦樂配樂的 RPG 之一,戰鬥中加入的「人聲喊話」在那個年代也頗具衝擊力。

由於初代是1995年日本最暢銷的 PS 遊戲,銷量超過百萬,與之相關的續作、漫畫、動畫、小說很快就成批出現。《妖精戰士》的主機作品也有六款之多,前三作登陸的都是 PS1 平台,2004年亮相 PS2 的《妖精戰士 黑暗的終結》可以被視為謝幕之作。但在沉寂了14年後,一款名為《妖精戰士R》的作品今年又在移動平台亮相,看來這個系列的故事仍未結束。


潛龍諜影

小島秀夫與「Metal Gear」真正被大眾熟知,最初還得歸功於《潛龍諜影》的優異表現。出色的畫面、多變的潛入玩法、不拘一格的故事、電影化敘事,以及 3D 即時運算的應用,讓它很快就成為了 Konami 旗下的扛鼎之作。

《潛龍諜影》的初代於1998年發售,但如若追溯系列的根源,那還得說到1987年登陸 MSX 平台的「Metal Gear」。由於小島秀夫2015年起就不再任職於 Konami,他所參與的系列作品也止步於《潛龍諜影5》。整體上看,潛龍諜影的故事也有了較為完整的收尾,系列所蘊藏的內核精神,恐怕只能在其它作品之中看到了。


鑽孔先生(Mr Driller)

《鑽孔先生》是 Namco 旗下一個「沒那麼有名」的「名系列」。作為益智遊戲,它的規則不算複雜,遊戲主人公配備鑽頭和空氣膠囊,需要在空氣耗盡前向下挖掘,儘可能將相同顏色的方塊連在一起消除,最後到達終點。為了增加樂趣,角色還有著各式各樣的能力,而頭上掉下來的磚頭和土塊也會對我們進行阻礙,強化了遊戲的難度和趣味性。

1999年發售的初代《鑽孔先生》就已經將整個系列「定型」,雖然後續該系列一直在推出新品,但基本都是換湯不換藥。最新的《鑽孔先生 for Kakao》於2015年推出,平台為 iOS/Anfroid。


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

《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是一款 2D 平台作品,遊戲中包含諸多有趣的謎題。主人公阿比的「軟弱」,讓遊戲的整體難度提高了不少,被敵人打中、被障礙物觸碰,從太高的地方跌落都會導致玩家死亡。而為了躲避敵人,有時還得踮起腳尖行走,策略性十足。

除了1997年發售的《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外,該系列還有多個衍生內容。2005年登陸 Xbox 的《奇異世界:陌生人的忿怒》搖身一變,成了一款動作冒險遊戲。最新作則是2014年發售的阿比逃亡記重製版,開發商 Oddworld Inhabitants 以往就已經推出了數個 HD 版本,從他們的「風格」來看,應該還會再炒幾年冷飯。


雷曼

如果要給育碧找一個歷史悠久的代表形象,《雷曼》可能要比《刺客信條》更有分量。在系列初代中,玩家需要穿過六個不同的世界,控制沒胳膊沒腿的雷曼,利用跑、跳、擊打來闖過一個個的謎題。遊戲中包含大量陷阱,還有著花樣眾多的敵人。

《雷曼》系列的跨平台作品多達44款,手腳並用也很難數得過來。不過,《雷曼 傳奇》應該算是「主系列」中的最新作,繼其2013~2014年登陸 PS3、Xbox 360、PS4、Xbox One 之後,它在2017年時又被搬到了 Switch 上。至於很多人所期待的正統新作,也許只能等著育碧心血來潮了。


快打方塊2X

雖然《快打方塊2X》的標題裡帶了個「2」,但它實際上並沒有兄弟作品,而是模仿了《街頭霸王2X》的名字。將益智遊戲和知名 IP 結合起來,在1996年還是個很新奇的玩意,遊戲恰如其分的加入了《街頭霸王》和《惡魔戰士》的角色,它也迅速得到了玩家們的矚目。

《快打方塊2X》的玩法很簡單,控制下落的方塊,相同顏色堆疊在一起就能互相消除,Capcom 當時想用它來對標世嘉旗下的《噗呦噗呦2》。2017年時它們還發布了手游版的《快打方塊》,但目前這款遊戲已於今年7月31日停止運營。


荒野兵器

與其它 RPG 有所不同的是,《荒野兵器》初代別出心裁的引入了西部和牛仔主題,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科幻和奇幻元素,使其頗具蒸汽朋克的韻味。從基礎玩法來看,它倒是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依然沿用了「走迷宮+回合制」的老一套架構。不過,豐富的解謎元素和百轉千回的劇情,又讓它在歷史中划下了濃重的一筆。

系列第七作《荒野兵器XF》於2007年發售,當時登陸的是 PSP 平台。而在沉寂十年後,索尼旗下公司 ForwardWorks 又推出了一款名為《荒野兵器 百萬回憶》的手游。手游在玩家社區中的評價「中規中矩」,人們認為如果排除抽卡和氪金,這款遊戲確實還有一些曾經的韻味。


G.Darius

《G.Darius》是一款移植自街機的橫版射擊遊戲,它並不源生於 PS 平台。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但該作的設計和背景故事都很有特色。玩家需要與有著海洋生物外觀的戰艦對決,還引入了橫版射擊中不太常見的多結局設定。

初代《Darius》於1987年發布,當時還採用了獨特的三屏街機框體。雖然磕磕碰碰,但該系列直到2015年仍有新作推出,最新作為 PS4、PC、PSV 平台的《Dariusburst GS》,玩家的評價也相當正面。到了2016年時,品牌所有者 Taito 的資本額從15億日元削減為5000萬日元,只能說且玩且珍惜了。

下一頁:徹底完蛋的

日薄西山的時代眼淚

共計11款,佔比39.3%


宇宙巡航艦外傳(Gradius Gaiden)

如果你對《宇宙巡航艦》的名字感到陌生,那麼不妨將它視為《沙羅曼蛇》的系列產品。它可以說是橫版射擊遊戲的設計標杆,不斷變化的背景和主題、飛機的自定義和升級系統、擴充戰機性能的 Option 功能,都將「打飛機」遊戲的樂趣提升了幾個維度。

《宇宙巡航艦》最早於1985年登陸街機平台,2010年落幕於《宇宙巡航艦ARC -銀翼的傳說-》。考慮到該類作品的市場日漸萎縮,再結合開發商 Konami 近年來的商業策略,它詐屍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寄生前夜

《寄生前夜》的身份一開始就相當特殊,它是接續在日本作家瀨名秀明同名科幻小說之後的遊戲。雖然作品主打恐怖生存,講述「線粒體」覺醒並反擊人類的故事。但是它又融合了與《最終幻想》《放浪冒險譚》類似的 ATB 系統,能夠讓玩家同時享受到戰鬥和 RPG 的樂趣。

該系列一共有三部作品,分別是1998年發售的《寄生前夜》,1999年發售的《寄生前夜2》,以及2010年發售的《寄生前夜 第三次生日》。由於從第二作開始遊戲的銷量和口碑就直線下滑,Square Enix 重拾它的可能性並不高。


斗神傳

回溯1995年,格鬥遊戲的市場幾乎被 SNK 和 Capcom 瓜分,但由 Tamsoft 開發的《斗神傳》同樣意義非凡。它是 PS 平台上第一款全 3D 的格鬥遊戲,並且還加入了側步移動的機制,將格鬥作品真正代入了「真 3D」時代。

該作最初僅由 PS 平台獨佔,但不到一年時間又被移植到世嘉土星,而受到《鐵拳》等 3D 格鬥遊戲的擠兌,《斗神傳》一直不溫不火。《靈魂能力》系列倒是繼承了它的「兵刃格鬥」思路,不少設計也留存到了今天。


XI [sái]

《XI [sái]》在歐美市場有個更直觀的名字:「Devil Dice」(惡魔骰子)。益智遊戲當時在主機端也很受歡迎,自1998年發售後,該作很快就創下了百萬的銷售紀錄。《XI [sái]》的玩法與消消樂相似,玩家需要滾動骰子湊成同一面,讓其互相消去,多達1000關的容量也使得很多人沉迷其中。

《XI [sái]》在 PlayStation Store 中仍然能夠買到,它同樣支持 PS3、PSP 和 PSV 平台。但由於該作並沒有續作,除了曾經的死忠會拿出來玩上兩把外,願意嘗試的新玩家應該是不多了。


I.Q Intelligent Qube

《I.Q Intelligent Qube》同樣是 PS 平台受到矚目的益智遊戲之一,它甚至還有一套獨創的世界觀。玩家所控制的小人將置身於某個「平台」中,成群的「方塊」從其中一個方向滾滾襲來。你需要利用標記、消除、走位等方式防止自己遭遇不測。

該作在1997年發售後很快就創造了百萬銷量,它在 PSP 平台也有一些衍生內容,比如《Practical Intelligence Quotient》和《Practical Intelligence Quotient2》。這些作品的設計思路其實大有來頭,據說源於京都大學的人類智能模型。當然,這也意味著它們的上手難度很高,自2005年之後就鮮少見到同類作品了。


跳閃!(Jumping Flash)

《跳閃!》融合了第一人稱射擊和平台動作兩種類型,玩家扮演機器兔子,在不同的關卡中穿梭跳躍、擊敗敵人,同時收集丟失的物品。每個關卡都有不同的機關,我們也能用各式各樣的武器擊敗搗亂的敵人,再加上機械兔子本身的能力(比如三段跳),遊戲過程中充滿了喜感和不確定性。

《跳閃!》於1995年正式發行,一年之後《跳閃!2》也登陸了 PS1 平台。其中一個有趣的插曲是,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第二作的引擎和界面都是從初代「扒來的」。雖然在玩法上有諸多創新,但受制於多方原因,最終只能成為實驗性質的產品,續作也無疾而終。


山脊賽車4

SIE 將《山脊賽車4》選入 PlayStation Classic 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作為 PS1 平台的末期作品,這款遊戲挖空了主機的機能,曾經還獲得過 CESA 年度評選的最佳畫面大賞。而代言人永瀨麗子的一抹一笑,大概也成了很多人美好的回憶。

爽快的速度感、五花八門的虛擬汽車品牌,這些都是《山脊賽車》受人推崇的原因。但到了2007年,製作人寺本秀雄需要將一部分注意力放在 PS3 的 Cell 處理技術上,導致他在開發《山脊賽車》時分散了太多精力。再加上 GT、Forza 等賽車遊戲的擠兌,該系列自此走向沒落。

2016年,萬代南夢宮在手機平台發布了系列最新作《山脊賽車:線性漂移》,但在電視機前自由漂移的最初感動,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


極限滑板2(Cool Boarders 2)

在1997年的東京電玩展上,開發商 UEP 帶著剛剛發售的《極限滑板2》參展。儘管它們只有一個很小的攤位,但仍然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遊玩。該作的玩法相當簡單,通過滑雪,人們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務和挑戰,它也允許兩人同時進行遊戲。

《極限滑板》系列的意義在於,它為「極限運動」的遊戲品類開拓了市場,Skate、Steep 等作品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影響。2000年登陸 PS2 的《極限滑板:Code Alien》是該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由於 UEP 在2001年時解散,如今我們只能在回憶中追尋那踩著滑板的身影了。


烈火戰車(Twisted Metal)

破壞、瘋狂、朋克,這些詞都是《烈火戰車》的絕佳寫照。在遊戲中,玩家需要對車輛進行改裝,渦輪增壓、制動裝置,亦或是配上幾把重型武器,最終目的就是要在競速中摧毀其它車輛,成為笑到最後的霸主。雖然單人流程較短,遊戲細節略為粗糙,但《烈火戰車》所蘊含的黑色幽默和創新精神,當年確實讓人拍手稱道。

該系列的最新作於2012年登陸 PS3,但根據製作人 David Jaffe 的說法來看,出資方索尼並沒有投入太多資源。考慮到 Jaffe 已經離開團隊,整個系列的表現也是不上不下,《烈火戰車》續作亮相的可能性確實不大。


《毀滅大賽車》(Destruction Derby)

與《烈火戰車》相似,《毀滅大賽車》也是一款不走尋常路的賽車遊戲。勝利的條件並不是單純比誰跑得快,通過「撞車」來獲得積分和優勢也不失為一種策略。由於遊戲中還加入了耐久度、過熱等元素,「撞車」本身也得考慮自己的耗損,整體而言很有趣味。

《毀滅大賽車》系列曾由多家開發商輪流操刀,素質上參差不齊。2004年發售的《毀滅大賽車 競技場》採取了更為卡通化的基調,導致它的受歡迎程度進一步降低,也讓它成了系列的最後一作。


虹吸戰士

《虹吸戰士》(Syphon Filter)首作誕生於1999年,雖然時值 PS1 平台晚年,但它仍然是索尼旗下較為成功的原創 IP 之一。遊戲的主要玩法為第三人稱射擊,鼓勵玩家潛入擊殺,有著非常多樣的武器和任務關卡,光看界面與《潛龍諜影》還有幾分相似。由於謎題、故事不落俗套,《虹吸戰士》在已有框架的基礎上仍有自己的特色。

該系列的最新作《虹吸戰士:洛根之影》還得回溯到2007年,由 SCE 本德工作室開發。在那之後,本德工作室就開始忙活 PSV 上的神秘海域,如今它們又將精力集中於《往日不再》的製作,而日薄西山的《虹吸戰士》,恐怕只有很少的人能記起了。

你或許已經發現,SIE 在選擇 PlayStation Classic 的附帶遊戲時,並不完全以熱度和銷量作為參考基準。這28款作品有些開創了全新的類型,有些提供了重要的設計思路,有些僅僅只是讓人記憶猶新。那些聞所未聞內容,也可能在上世紀90年代勾勒了遊戲產業的基礎框架。

儘管幾款、哪怕是幾十款作品也不足以展現那個年代的全貌,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鍾愛的獨特內容。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些與 PS1 遊戲相連的側寫與景象,最終無疑都將化零為整,塑成一個時代的美好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時光VGtime 的精彩文章:

Steam商店內容偏好設置上線:只看你想看的

TAG:遊戲時光VG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