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話李辛:了解你身體的大格局

醫話李辛:了解你身體的大格局

中醫健康觀點:

1. 生病是正常的,人的一生是帶病生存。

2. 不適是人體自我調整修復的反應。

3. 身體是第一個醫生

4. 所有的醫生都是通過第一個醫生發生作用的。

5. 重要的不是停下來與疾病鬥爭,而是正常的生活。

6. 不要被一時指標和不適,帶離正常的生活狀態

氣機與病機

我們在學習當中有兩個「機」一個是氣機,還有一個是病機

簡單地講,氣機就是人體的生理,正常狀態人體的氣是怎麼走的。

病機其實是中醫的病理,因為外感六淫、七情或者現在的生活方式,或者因為年紀大氣虛了,它正常的氣機出了問題才出現了病機,有了這個病機才有了那些癥狀。

所以,有些醫生說要忘掉那個診斷,其實不光要忘掉西醫的診斷,也要忘掉中醫的診斷。

比如說一個病人他來了,尤其是老年人,他也許有腎虛,還有肝陰肝血淤,可能還有心虛,還有水腫,那光中醫診斷就有五六個、七八個,這跟西醫是一樣的呀,有冠心病,有糖尿病,血脂也高,然後腦動脈也運行不好。

那我們中醫是不是一個一個去治呢?或者是根據一個病再去辨證論治呢?

不是。實際上是一個問題,我們說治病求本。

「本」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是讓這個病機從失常的狀態回到你正常的狀態,所以在中醫裡面都有一個叫——常和變。這個變有千千萬萬,那麼我們把這個變回到正常狀態,常只有一個狀態。常回來了,那所有的東西都回來了。

神機與天機

實際上還有兩個機。

一個是神機,《黃帝內經》裡面它這個「神」說得很多。我讀大學的時候,當時我就把《內經》裡面關於神的部分都找出來看了一遍,因為當時我們教科書裡面都說:這個是屬於唯心主義,是古代樸素的哲學等等。我把它都搜了一遍,我發現這個東西非常重要。

還有一個是什麼機?

天機!神機和天機其實是屬於道家的部分,或者道醫里的部分,也許是中醫的源頭。而我們現在的中醫呢,其實是主要在氣機和病機這個部分。

神機和天機,這兩個部分呢,我所知不多,比如在《黃帝內經》裡面有五運六氣的問題。有每年這個氣的變化,那麼這一年就會有什麼樣的病。

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亂掉了,所以差不多各個人的神都是亂的。那你可以想像,有一個病人,他有各種各樣的癥狀,然後我們去辯證,辯證出來是有肝熱,或者有小腸熱,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治療,有吃藥,有針灸。

但是有一個問題,如果他生活方式不正常,他晚上11點才睡覺,睡覺前還在打電話,還在想股票,還在看電視,他的神亂了以後,神機一亂,氣機肯定亂,氣機一亂就成病機了,所以這非常重要。

這也是道家裡面強調的要清靜,要無為,要簡單。那麼當你的心非常簡單的時候,很多部分就解決了。

虛實與開闔

下面講一講我平常看病的時候怎麼來判斷這個病。中醫既然是講到氣,其實就是「能量生成圖」……這個大家都知道的有三個圓圈,上焦、中焦和下焦。

先天的精化生了元氣,這是父母給我們的。這個是中氣,我們每天要吃飯,也叫水谷之氣。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靠臍帶,用的是媽媽的中氣。我們生下來後,呼吸到的清氣。所以在生下來之前是兩氣闔一,生下來之後是三氣闔一。按照書本上的說法呢,這三氣闔在一起叫做真氣,也有稱正氣。這個可以稱為人體氣的生成圖,它是上、中、下。

這個概念叫三焦,大多數的病實際上是中下焦兩個部分不足了。即使是一般的感冒,或是一個小毛病,其實上首先是你的內氣不足了,那麼邪氣才會進來。

我們其實病的是什麼問題?是虛實。

我們把問題簡化,清氣是每個人都可以呼吸的,差不多每個人都一樣,我們就把它先放在一邊。

每個人不一樣的,就是在看病的時候要考慮的重點,其實是在虛實:中氣是否足?消化好不好?先天的腎氣好不好?

中醫的精是下焦。中醫的氣呢,是中焦。我們的神,其實是第一位重要的。當神不對的時候,其他部分都會錯。錯在哪裡呢?是錯在節奏上。梁冬也說到,節奏。

能量的生成圖是上、中、下,是豎著的,我們換一個畫法,其實是里、中、外。如果下焦、中焦的氣很夠,上焦才會有氣。那麼外邊還會有一層氣,相當於地球的大氣層。中醫裡面叫什麼?我們都知道,叫衛氣。

虛實定開闔

這裡又有一個方向的問題,方向向內或向外,有個概念很重要:開闔。前面說到了虛實,我們有個口訣叫做「虛實定開闔」。什麼意思?

當你人體是虛的時候,作為生命的本能,氣它其實是應該往裡面走的。只有當裡面氣足的時候,它才會往外走。這是最基本的東西。

然後又有兩個字叫什麼?順逆。

這個開闔除了跟我們人體本來虛實狀態有關以外,那就跟天地生活有關係了。比如春夏應該是開的,秋冬應該是藏的。白天應該是開的,晚上應該是藏的,闔的。

很多的病,或者說,治所有的病一定要考慮這個開闔的問題。

什麼叫順呢?

就是說即使是這個人病了,比如說感冒,舉個例子,他打噴嚏呀、流鼻涕、發高燒呀,如果他下焦和中焦的氣夠,至少這兩天是夠的話,那氣的方向是開還是闔的?肯定是開,這是「順」。這個時候如果打噴嚏啊,流鼻涕,這個病是向外的,這是順的。

我們現在有沒有注意到?很多人感冒,他第一天還是開,但是很快就拉肚子,肚子疼;或者月經期的女孩子,她又轉到月經病上去了;或者小孩子一下子轉到肺炎,一下子轉到心肌炎,一下子轉到腎炎,這種其實都是陷進去了。

本來一個感冒,是個小病,應該是在表面,表面應該是往外走的,但是它現在逆了,為什麼逆了呢?下焦、中焦沒能量了。

那天好像振林老師說麻疹的問題。小孩子發麻疹的時候,實際上那個小孩身體裡面氣還夠,他在慢慢地往外透發,雖然癥狀很嚴重,在發燒,很煩躁,有這些紅點點,癢,但這是一個順的過程。

但是如果這個醫生不懂,再給他輸液呀,吃大劑量清熱葯呀,或者用抗生素,這個順的過程就給打住了。打住了以後,容易麻毒內陷,那個非常危險。所以如果那個時候不攔住,肯定要出問題。

那麼古代很多醫生用溫熱的葯,補陽氣的葯來治療這個病,是因為碰到已經有內陷了。

為什麼有內陷呢?

第一,這個人本身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本來受了邪,正常情況下,小偷進了屋,我們就得趕出去,此謂順。那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力氣,進來的壞人很多,它就壓進來了,這是逆。第一種情況本身就弱。

第二種情況是什麼?經過誤診誤治變弱了。好,這個「順」和「逆」是非常重要。

然後就是講診斷,一個是剛才說的生理。也就是看他的虛實,這個是氣機。另一個是看氣的開闔,這個是病機,病機看順逆。

人活在這世界上是肯定要生病的,我們現在主要是搞不清楚哪些病是順的,哪些病是逆的。

比如說,現在很多家長的小孩子生病,他特別害怕,其實小孩子生病,至少有一多半是他的身體在調節適應,他在生長,成長發育,他在改革。其實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這個過程只要是順著治就沒有關係。

再有一個問題,人,到了五十歲容易生病,病越來越多,這裡也有順和逆的問題,現在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尤其是醫院裡,這個病一來,第一反應,就是先把癥狀按住——這麼做,可能會把本來順的變成逆。所以我很贊成簫老師講的排病反應——氣沖病灶。

氣沖病灶。這個概念,在靜坐裡面也有,當你打坐到一定時候,下焦氣夠了,中焦氣夠了,然後全身氣夠了,它開始重新循環,重新循環了以後,原來有病的地方它才開始反應。

順逆與標本

病有兩種。

第一種病是表裡,表裡代表什麼呢?病勢。

所有的病其實是分兩種,第一種病是從外越來越往裡面走,第二種病呢它雖然也不舒服,但實際是裡面的病往外排。比如說簫老師這兩天給大家拍,雖然很不舒服,痛,包括過去的痛,心也痛,但是病其實在往外走,此為「順」。

還有很多時候,你沒有病或者說沒有癥狀,或者這病起來後你用一些方法,不管是用中醫西醫,你把它蓋住了,癥狀是控制住了,但有一個問題,可能是它在往裡邊走,此為「逆」。

我再把它簡化一下,怎麼判斷出順和逆呢?

看病是兩個部分,我們把它給分開了?毛主席原來說過,所有的問題你要看是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問題,成績是主要的,缺點是次要的。

什麼是一個指頭?什麼是九個指頭?體氣(能量)是根本,此為本。

有個概念叫標本。病是什麼?病為標。

所以我們治病其實是有兩部分在解決,第一部分就是這些病、癥狀、邪氣,我們要把癥狀減輕,把人體的反應控制住,把這些邪氣從大便、小便、出汗、吐、或者月經,或者哭一場,這些渠道其實都在排邪氣,它只是治病的第一個方面。中醫說治病求本,不是說把一個癥狀充分解決了,不全是這個意思。

實際上我們在治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具體的這個病和邪氣;第二個其實我們牢牢地時時刻刻都在考慮這個本(能量)。

那麼治病就比較簡單了,這個其實是最本質的:把變的那個病機轉化,回到正常的氣機。一方面你看這個癥狀有沒有控制,能控制當然是最好的,沒有控制住,你也不用完全去否定它,最重要的還是看這個人他的下焦、中焦,他的氣(能量)是少了還是多了。

為什麼呢?當你是虛的時候,人體的大方向就是闔,當你是闔的時候,外面的邪氣它就順著進來了。當它進來的時候,病就是在由表入里,由淺入深,這個過程就是「逆」,就像我們古代說打仗,或者說現在做生意,你永遠都得看我有沒有資本?我糧草能不能供應得上?這就是下焦和中焦,當你沒有糧草,沒有資本的時候,即使把癥狀解決了,但可能讓人家得了虛病,或成了暗病,或者還減了人家十年壽,這個問題很嚴重。

那這裡面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說,什麼是理想的治病狀態呢?有點像過去我們開會,黨支部書記開始說話,同志們啊,最近雖然發生了火災,出了這些問題,但是經過我們的通力合作,上下一心,不僅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還解除了以後的火災隱患,而且把造成火災的這些環節都解決了。

一個完整的中醫的治療過程,應該是既把問題解決了,還把人的氣搞順了。

格局·頻率

那怎麼叫搞順了呢?有一個概念,叫格局。

格局是什麼?套用梁冬的話,就是比較好的一個頻率。什麼是一個好的格局呢?好的格局應該是:神定、松、還有清晰。第二,下焦,下焦應該是處在一個闔的狀態。

關於開闔,我再多說一些,比如剛才說的三焦,下焦、中焦和上焦。

我們都知道上焦如霧,比如說《黃帝內經》有一段,我們吃了飯,喝了水,到了胃裡面,然後這些食物當中的水谷精氣,在胃裡面充盈,然後上輸於脾,脾再上輸於肺,再擴散到全身,所以叫上焦如霧。上焦總的來說它的方向其實是以開為主。這也是為什麼衛氣能夠保護人體,只有當國家國庫充足,人丁興旺,它才有力量去放在國境線上,當沒有力量它只能收縮,收縮,再收縮。

中焦,是兩個方向--開、闔。像打仗一樣,前鋒如果失敗了,就往回退吧,如果前鋒還行,就往前走。下焦呢,一般認為下焦為腎,為冬天,為北方,為水,應該是藏。這是講它的大方向,或者說基本狀態應該是以藏為主。人體的陰陽是水火,下焦就是水火陰陽,藏為主,以陰藏為本。但是呢,它這個陰陽其實就是本身有的生命力。陰和陽其實是一體的,有足夠的陰,才有足夠的陽。陽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全身所有的脈絡被這個氣充滿的狀態,可以叫做陽。腎是人體的原動力,它從最裡邊達到最外邊,在所有的方面。

但是那個陽氣的動,是不是只要動就會傷到自己呢?很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比如說冬天是不是就不要動了?最好像狗熊一樣,或者說我小心一點,也別見人了,也別運動了,盡量多藏一點。

這裡邊有個重要的思想,在中醫裡面,其實開就是闔,闔就是開。什麼意思呢?

開和闔它只是一個用。體是什麼?體這個東西,腎裡面它叫精氣也好,叫腎氣也好,其實是一個東西,生命力。

只是作為人,要學習,要分類,我們就說,讓人身體運轉的,讓身體暖和的,這個稱之為陽,然後支撐它的放在裡面的是陰,其實是一個東西。就像錢,放在你兜里的、存在銀行里的是錢,在外面花的也是錢。而且花出去的還能回來,對不對?不是說你有錢都放在那裡不要動了。

開和闔的意思是這個意思,開就是闔,闔就是開。

但是有一個前提,必須不能失這個機,我們又回到最開始這個問題——機。

心念與精神

我們說過,有天機,神機,氣機,病機。作為中醫來說,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先去看這些癥狀,這些病,然後給它一個題目叫什麼病,應該研究正常狀態是什麼。

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做任何事情應該先想,這個事情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然後把不對的回到本來狀態就行了。那麼正常狀態下人的開闔是什麼樣子的呢?正常狀態,關係到我們後天的識神,就是我們的心念。比如說一個小孩子,西方心理學現在研究,說小孩子在一歲以前,是分不清自己和媽媽和世界的。這是什麼狀態?中國說的混沌,萬物一體。在這個狀態他哭也好,鬧也好,他哭了三個小時沒有睡覺,不用擔心會傷到他。因為他是發於本能。開出去了,自然就能闔回來,這個開就是闔。

我們成年人呢,被後天的東西影響了,哭不是單純的哭,笑也不是單純的笑,吃更不單純了,吃都是有目的的,對吧?在單位裡面吃的話,你要看領導,還要看客戶,沒有單純的東西了。

一個正常的人體,他的神應該是定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他下焦以闔為主,或者說闔得住,或者我們換個詞,開闔得度,或叫開闔得機,這個很難。你想上廁所就去上,想坐地上馬上就可以坐下來。今天覺得很熱不想穿衣服,你不用想,哎喲,我現在是不是應該穿得像樣一點。你怎麼做都自然的時候,就是你開闔得機的時候,是不用想的狀態。是聖人境界。我們說一個次一點的要求,下焦收得住。

什麼叫下焦收得住呢?

就是說哪怕你喝了酒,唱了歌,玩了一天,你晚上想睡還是睡得著。這是診斷,第一你睡得著;第二,你不用起來撒尿;第三,你的大便不是稀的,也不會半夜起來拉稀;第四,你的手腳是熱的,有這四條就說明你還闔得住。

這四條其實是診斷裡面最重要的

為什麼?

小便從腎來說,它代表下焦。小便頻,是說明你下焦收不住;大便代表中焦,代表中氣,所以老有大便,大便稀,半夜有大便,中焦也收不住了;手腳冷,說明你的氣不能達於四末;最後你睡不著覺,其實是陰陽不調,上面是神,下面下焦是精,你看中國文字,精就是神,神就是精啊,其實是一個東西。所以這裡面也是一個重點。

為什麼老年人他容易睡不著覺?為什麼老年人情緒容易失控?他下焦闔不住了,精不夠了,所以上面的神它也就飄了。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腎虛?

我發現現在十幾歲、二十幾歲的男孩子、女孩子,他比我見到的現在四五十歲的人還要虛得多,為什麼?不一定是因為有早戀啊,性生活啊,不一定。

原來我跟老師抄方子,那個老師就跟病人說:年輕人啊,你晚上要注意控制性生活啊。那小夥子說:大夫,我都兩三個月沒過了。

那他為什麼還腎虛?還是這個問題,用腦過度、看電視、看電腦、玩手機過度了,這個其實是一個大毒,大泄,大泄精神。

那麼我們在治病的時候,有沒有可能既把這個病氣排掉,又能把他格局調好。這樣呢治完這次病之後相當一段時間裡,不光這個病不得,抵抗力也提高了,他這個身體在運轉過程當中,體質慢慢上升,這個是中醫關心的部分。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五味古法中醫。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編輯整理:致中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中文化 的精彩文章:

醫話李可:我用一個經方治好了100多例抑鬱症

TAG:致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