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最可惜太子,禮賢下士,愛民如子,若不早死,東吳不會早亡

三國最可惜太子,禮賢下士,愛民如子,若不早死,東吳不會早亡

眾所周知,權力是大多數人都無法拒絕的誘惑,單以漢末三國時期為例,袁紹為了權勢,不惜阻止孫堅將董卓趕盡殺絕,只求天下大亂,為自己贏得一個機會;魯班公主為了權勢,不惜用身體作為交換;袁紹的兩個兒子,為了權勢不惜自相殘殺;曹操的兒子曹丕和曹植,為了奪嫡,更是斗得不可開交,甚至留下了「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言,等等。然而,同樣是漢末三國時期,有一個人登上了太子之位,卻常常打算將其拱手相讓。這個人是誰呢?

他不是別人,正是東吳的第一任太子孫登。《三國志》中提到,孫登是孫權的長子,因此一直被孫權當做繼承人培養。按理說,身為江東的太子,他完全有任性的權力,可是孫登不僅不任性,還非常的謙恭,不管是對待朋友,還是對待師長,亦或是面對自己的兄弟,都能夠做到「或共輿而載,或共帳而寐」,哪怕是對待普通人,他也能夠做到平易近人,不會倚仗權勢行事。

《三國志》記載:「登或射獵,當由徑道,常遠避良田,不踐苗稼,至所頓息,又擇空間之地,其不欲煩民如此。嘗乘馬出,有彈丸過,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弱佩丸,咸以為是,辭對不服,從者欲捶之,登不聽,使求過丸,比之非類,乃見釋。又失盛水金馬盂,覺得其主,左右所為,不忍致罰,呼責數之,長遣歸家,敕親近勿言。」

意思是說,孫登出門打獵的時候,為了避免踐踏莊稼,向來遠遠避開良田;在外駐紮的時候,為了避免擾民,也會選擇少有人居住的地方。有一次他乘馬出行,飛過來一個彈丸,身邊的人去尋找「兇手」。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攜帶彈丸經過,大家都認為剛才的彈丸是他搞得鬼,這個人卻不承認。孫登的隨從打算動手,他本人卻細心的對比了兩種彈丸,還了此人一個清白。

還有一次,他盛水用的裝飾著金馬的水盂丟了,因為偷盜者是他的親信,所以他不忍心懲罰,僅是責備了對方一頓,將其遣送回家,並下令其他人不準議此事,為偷盜者保全了顏面。這樣的事情,他還做過很多。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的生母出身卑微,幼時被徐夫人撫養長大。後來徐夫人因為善妒,被遣往了吳地,但是孫登不僅不怕被徐夫人連累,反而與其更加親近。每當徐夫人送來衣物,他必然先沐浴,然後才會穿上身。後來,孫權稱帝,打算立他為太子,他卻說應該先立後,然後立太子,並直言自己的母親是徐夫人。

如此看來,孫登的確得算上一個完美的人,如果能夠登基,必然是一個仁君。畢竟他已經仁善到了,連權勢都誘惑不到他的地步——《三國志》注引《吳書》曰:「弟和有寵於權,登親敬,待之如兄,常有欲讓之心。」意思是說,他的弟弟孫和,被孫權寵愛,他便對孫和非常敬愛,甚至把孫和當自己的哥哥對待。另外還時常懷有,將太子之位,讓給孫和的想法。

通篇分析之外,我們不得不承認,相較於為了自己一脈的權勢,不敢追封孫策為帝的孫權,比起出賣身體的魯班公主,斗得不可開交的孫和、孫霸,以及宗室中的權臣,孫登的確算是東吳皇室的楷模。可惜,天妒英才,他年僅三十三歲,便英年早逝了。其亡故令孫權極為悲傷,也為南魯黨爭的禍亂埋下了伏筆。若孫登不死,東吳或許不會走向末路。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劉唐作為晁蓋的貼身心腹,為什麼在晁蓋生命垂危時沒有拚死相救?
水滸中武藝第一人,教出4個徒弟,一個比一個牛,卻鮮為人知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