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丘為一首經典的唐詩,構思巧妙,新穎別緻

丘為一首經典的唐詩,構思巧妙,新穎別緻

丘為蘇州嘉興人。玄宗天寶二年(743)登進士第,累官太子右庶子,卒時年九十六歲。同王維、劉長卿友善。孝敬繼母聞名於世。為人謙遜有禮。其詩多為五言,大致寫田園風物。原有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十三首,《尋西山隱者不遇》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首,全詩如下: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關無僮僕,窺室惟案幾。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

及茲契幽絕,自足盪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這首詩描寫隱逸生活或尋訪隱士的詩在古詩中比較常見,但本詩讀後卻能給人以新穎別緻的感覺。這種新穎別緻的感覺主要來自構思的新穎別緻。詩人去尋訪隱者卻沒有見到,這是令人失望和沮喪的,但詩人卻寫出了獨特的感受,寫出自己的「得」,而且「得」還勝於「失」,難道這種感受還不新穎別緻嗎?

詩按照順序依次寫來,先寫「尋」。一直到三十里路以上的山頂去尋訪隱者,一是這位隱士是真隱,居住的地方竟在三十里以上的山頂,可見其遠離世俗塵囂,一也表明詩人的真心景仰。「直上」顯示山路陡峭難行,居然不怕艱苦勞累。但上去之後,敲門無人,豈不掃興?接下幾句表現出掃興的淡淡愁思。先猜想主人幹什麼去了,乘車出遊或釣魚都是隱居者典型的生活情調。徒自景仰羨慕卻不能相見,白跑一趟。這是「差池不相見」兩句的意思。如果沒有這層鋪墊就不真實了,不符合人之常情。因為主人不在,居所空無一人,給詩人觀察鑒賞提供了方便,可以盡情大飽眼福。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有聲有色,寧靜和諧,沒有一點兒世俗的喧囂,更沒有官場的鉤心鬥角,一切都適意輕鬆,一片天然純美,到處是勃勃生機,生命的律動與宇宙同韻。詩人被這種境界感染,不僅一掃「空仰止」的惆悵心情,而且欣然陶醉於「及茲契幽絕」的妙境,雖然沒有得到主人的接待,卻悟出「清」、「靜」才是大美的禪理,使得詩意頓放異彩。

最後用「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結束全詩,巧妙運用王徽之「何必見戴」的高雅故事,尤為耐人尋昧。《世說新語·任誕》載,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陰時曾在風雪之夜乘船至剡溪尋訪好友戴安道,走了一夜才到達戴的門口,卻不入而返。人問其故,則曰:「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詩人之所以援引此典極其精當,因為他同樣有「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的感受。

本詩結構緊緊圍繞「尋西山隱者不遇」七展開。前四句一一暗扣隱者、西山、尋訪、不遇,並在情思表達上造成跌勢。次四句在悠悠嚮往中,表達詩人既遺憾又仰慕的悵惘之情,緊接著又出人意料地借景生情,抒發詩人自己因為受到隱居者環境的熏染而產生超脫的幽情雅趣,並悟出「清凈理」的心理感受,從而在「不遇」的遺憾中寫出「有得」的心理愉悅,表現對於人生的一種理解和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民間廣為流傳的25句經典俗語,值得我們用心記!
意味深長的8首禪詩!讀懂了這些,你就透徹了人生!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