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愛新覺羅後裔混不下去咋辦?乾隆了開創一項制度,可保萬世無憂

愛新覺羅後裔混不下去咋辦?乾隆了開創一項制度,可保萬世無憂

在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凡是跟皇帝沾上點邊的人,都叫皇親國戚,尤其是皇帝的兒子、孫子們,地位一般都不會低,到了清朝時期,因為滿漢之間的卻別,所以清朝愛新覺羅氏皇族沿襲制度,跟以往的朝代有些不同。

在明朝時期,皇族子弟會根據嫡庶不同,都封為親王,只有太子等位比他們高,其餘人沒什麼差別,不過有些親王的封地富裕,有的親王封地貧瘠,但大家的地位都是相當的。

到了清朝就不一樣,太子的地位最高,皇子之間也有地位高低差異,根據《大清會典事例》中的記載,皇太極建國之後,就把清朝的宗室爵位分為九個登基:

從高到低依次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其餘的都閑散宗室,而且承襲制度也不一樣。

在清朝,有時兒子不能完全繼承父親的爵位,清朝律例規定,宗室爵位一般通過四種方式賜封,分別叫功封、恩封、襲封、考封,每一種賜封方式都不一樣的。

功封很好理解,即因為功勞獲得的封賜爵位,清朝最有名的功封人物就八大鐵帽子王,他們都是因為功勞被封賞的,其後代也可以繼續承襲他們的爵位。

恩封是指皇室宗族因為跟皇帝血緣關係近,才得被封,一般皇子15歲之後,宗人府就會幫他辦理封爵事宜,不過恩封每一代是登基是依次遞減的,最終都會降低到閑散宗室。

襲封是指因為爵位沒有直接兒子繼承,只能轉給庶子孫承襲,即是沒有嫡子孫的情況,如果連庶子孫也沒有的話,只能轉給他的兄弟授封,或者是兄弟的兒子等,這叫做襲封。

考封是指通過考試獲得封賜爵位的方式,一幫用在親王、貝勒、奉恩將軍等爵位的兒子,他們超過20歲後,就由宗人府出題,然後欽差大臣負責監考,考試內容有文化知識、騎馬、射箭等。

通過以上封賜形式可以看出,假若有些親王爵位特殊,那麼一直封賜下去,那麼這些愛新覺羅氏的子嗣地位會越來越低,最終很可能像漢朝的劉備、劉秀一樣,變成平民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乾隆在位時期,就他硬性推出一項規定,即超過17歲的皇室宗族,只要你是愛新覺羅氏後裔,就可以賞賜四品頂戴,同時能領一份俸祿。

乾隆皇帝這一規定出來,基本可保愛新覺羅氏萬世無憂,但到清末就顯出弊端,閑散宗室白白領取俸祿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成為國家的負擔,最終這份負擔都壓在老百姓身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邦哥 的精彩文章:

荊軻原本不想刺秦,他其實是被此人逼迫,加上太子丹的慫恿
同為劉氏皇族後裔,為何劉秀能輕鬆打下江山,而劉備卻功虧一簣?

TAG:小邦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