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川劇未來怎麼走?趙季平魏明倫陳智林沈鐵梅支招

川劇未來怎麼走?趙季平魏明倫陳智林沈鐵梅支招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11月3日,第四屆川劇節「名人論川劇——川劇傳承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陳智林分別從劇本、音樂、聲腔、人物塑造等方面暢談自己的川劇情懷,抒發自己對「川劇振興」的個人見解,並祝福川劇未來:「出人齣戲出觀眾,花開滿園!」

趙季平:

川劇高腔非常高級,中國歌劇應借鑒

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樂、交響音樂、歌劇、舞劇、戲曲音樂……作為中國音樂的掌門人,趙季平幾乎涉及了音樂創作的各個領域。他還先後為《黃土地》《紅高粱》《霸王別姬》《笑傲江湖》等幾十部影視劇作曲,深受觀眾喜愛。除了音樂,趙季平還是個川劇迷。「川劇的聲腔是開放的,高、昆、胡、彈、燈,川劇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劇種。」

趙季平最愛高腔,「當演員行腔時的那種狀態,從音樂的角度講,是一種充分敘述表達演員內心感情的形態,行雲流水且不受節奏限制,咬字、傳情都充滿了韻味。這種形態在其他劇種沒有,國外的歌劇也達不到這種狀態,非常高級。中國歌劇除了目前的板腔體,可以借鑒下川劇的高腔。」

魏明倫:

創作現實題材戲曲要具有永恆的價值觀

9歲登台唱川劇,從藝60多年的魏明倫與川劇形影不離。「她是孕我的胚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我的所有一切,都來自於川劇。」魏明倫熱愛川劇,哪怕曾「一百次打算改行」,但「一百零一次戀戀不捨」。「她與我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我像兒時扮演過的聶郎,回首處,二十四個望娘灘!」

談及劇本創作,魏明倫坦言:「一個戲曲作者,既要諳熟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對中外文學書籍有廣泛的涉獵,又要有舞台實踐經驗,掌握戲曲藝術規律, 寫劇本才會比較順手。」對於現場青年劇作家提出的現代戲如何突破傳統形式的表達,魏明倫表示,現代戲的「戲曲化」,是強調運用戲曲的特殊表現手段,而戲曲的「 現代化」 是強調時代特徵, 適應現代觀眾的欣賞習慣。這就要求現代戲的整體價值觀要長久,才會具有生命力。

陳智林:

角色塑造要與觀眾有共鳴

陳智林是川劇的領軍人物,是川劇舞台上當仁不讓的大男主。他在《巴山秀才》《易膽大》《望娘灘》《夫妻橋》《托國入吳》《和親記》《塵埃落定》《夕照祁山》等幾十齣大小劇目中擔任主演,成功塑造了秀才孟登科、名優易膽大、越王勾踐等膾炙人口的舞台藝術形象。

「要塑造好角色,除了程式表演以外,還要通過人物情感,通過自由發展的靈性空間與觀眾互動產生共鳴,給觀眾留下活靈活現的印象。」多年的舞台經驗讓陳智林明白:「塑造藝術形象最需要的是感悟,是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而且,在練好基本功的同時,多讀書,才能提高感悟力,並把對書中知識的運用,對人物的理解,運用到角色塑造中來。」

沈鐵梅:

川劇曲調才是留給人們永久的符號

「川劇是陽春白雪的交響,也是下里巴人的共鳴。」沈鐵梅開創了用西洋交響樂伴奏川劇傳統戲的先河,但她卻「從沒想過改革川劇,我只是想怎麼把川劇唱得好聽,解決川劇好看不好聽的問題。」比如屢獲獎項的《金子》唱腔,她就借鑒了京劇的吐字方法,帶動了川劇唱腔的音樂性,並在「幫腔」中,加入了合唱部分。

沈鐵梅成功將中國川劇帶進了世界藝術殿堂,這也讓她對傳統的川劇越來越自信,「我們『走出去』之後,還要有個『回歸』的過程,真正找到我們的DNA來發展。」沈鐵梅說,「戲曲戲曲,有『戲』有『曲』,川劇絕不能朝只重表演和特技的方向發展,空靈的東西丟了,虛擬的程式丟了,傳統戲曲就變了味,曲調才是留給人們永久的符號,而且無國界。所以我呼籲所有川劇人對聲腔的重視,而唱腔改革必須是在熟悉川劇各種曲牌的前提下進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首現環境部發布會:機構調整有利推動減排
男子車展上落了手機 網路發文追尋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