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還喀喀響是關節炎嗎?如何治療?
膝關節屈伸活動時膝蓋後方的疼痛,在上下樓、下蹲、爬山、搬重物尤為明顯,或者用手按壓髕骨摩擦推動,感覺到關節裡面「沙沙」響,那您就要考慮您是否出現了「髕骨軟化」的問題了。
一、髕骨軟化症是什麼?
膝關節髕軟骨軟化症是一種發生在膝關節的髕骨軟骨面的退行性改變(俗稱的老化),是髕股關節軟骨長期慢性磨損引起的。關節軟骨會產生軟化、龜裂、剝脫等等病變。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有時在活動膝關節的時候會聽見響聲,慢慢發展會有膝關節的疼痛,活動障礙等。
沒有特別清楚的病因,一般和年齡增長,或者不適當的運動有關。
二、為什麼會得髕骨軟化症?
運動員和中、老年人的常見,而且臨床中發現患者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這可能與人們對於健身、運動等的接受程度越來越大,但又對於運動形式的選擇和運動量的控制不得其法有關。
比如很多年輕人喜歡將爬山遠足作為鍛煉方式,殊不知長時間長距離的爬山運動對於膝關節,尤其是髕股關節的磨損是非常嚴重的,如果盲目鍛煉,長此以往,會引起髕股關節面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即髕軟骨軟化症。
三、髕骨軟化症的表現:
早期的髕軟骨軟化症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往往在膝關節屈伸活動時出現膝關節內髕骨後方的喀喀響聲。
再繼續發展下去,在異響的基礎上,會發展成膝關節屈伸活動時膝蓋後方的疼痛,膝關節打軟無力,在蹲起、爬山、上下樓梯、搬重物的時候尤為明顯。
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的肌肉)會萎縮。兩條腿癥狀差不多的時候,因為都有萎縮,可能看不太出來。某一條腿更嚴重一些的時候,就會看到這條腿明顯細,肌肉明顯疲軟。
四、哪些疾病要與髕骨軟化症相鑒別?
年輕人的膝關節疼痛,還應該考慮到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側副韌帶損傷及滑膜炎等常見疾病的可能;老年人,還要考慮到骨性關節炎及膝關節遊離體等疾病的可能性。
所以一旦出現膝關節的疼痛,如果沒有明顯的外傷等誘因,則最好能夠儘快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針對性的治療。
五、如何治療?
非手術治療:
常見的用於治療的物理治療有:藥物離子導入(通過導入的藥物離子消炎鎮痛),超短波(高頻的電磁場達到消炎目的),中低頻電療(通過改善細胞膜的通透性改善循環),蠟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等等。
【低頻經絡電刺激治療】
膝關節炎患者通常不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知道它的起因、危害、癥狀和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貿然打封閉、吃藥、針炙、按摩或做手術,極有可能不但不能治療癥狀,還會加劇傷痛,留下極大隱患!那麼,有沒有一種療法,可以避免上述療法的弊病呢?華絡疼痛治療儀採用低頻電刺激無損療法,通過電刺激疏通經絡,改善神經傳導,促進血液循環,是各類疼痛的剋星,用它治療骨性關節炎,治療一段時間後疼痛會有很明顯的緩解乃於消失。
這套經絡電刺激系統療法具有以下特色:
1、打通經絡
經穴是經絡上的反應點,華絡疼痛治療儀的電刺激療法正是在一定的經絡反應點上,通過電刺激打通經絡,恢復經絡輸送氣血、營內衛外、平衡陰陽的功能,由此達到恢復健康並保持身體平衡的效果。
2、修復神經傳導,促進細胞組織再生
通過仿生物電刺激直接刺激神經系統,增加局部供血量,減輕神經纖維間的水腫等,創造一個促進神經再生的環境,促進神經軸突生長和突觸形成、恢復神經支配功能,並改善神經傳導、促進腦部神經的活動及其它神經生理指標的恢復。
3、促進血液循環
治療時,生物電子脈衝滲透到人體,令皮膚的小動脈血管擴張,從而改善血液循環改善,提高細胞膜通透性,加快物質代謝,改善組織營養,最終提高細胞的活力。生物電子脈衝能夠引起肌肉收縮,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形成「泵」的作用,從而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迴流。
八、【華絡治療方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經穴激活療法治療骨性關節炎示意圖
(相同數字貼片為同一路輸出)
1 、1 鶴頂穴 委中穴
2 、2 膝陽關穴 膝關穴
【組方功效】
可舒筋活血、祛風化濕、調節肝腎功能,緩解膝關節軟骨及周圍組織炎症,防治膝關節退行性改變,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
常用的口服藥物,有軟骨營養類藥物:比如維骨力、葡立等。需要關節內注射的軟骨營養和潤滑關節的藥物:象施沛特和阿爾治等。這類葯需要專業醫生操作直接注射到關節里才有效果。
手術治療:
常見的手術方式有:
1.髕骨軟骨切削術:包括軟骨表淺切削,切削軟骨達骨質及骨質鑽孔術。
可通過關節鏡完成,用刨刀切削,也可行關節切開直視下完成手術。
2.髕骨成形術
3.髕骨切除術
六、如何鍛煉?
(1)直腿抬高:平躺在床上,將患側下肢伸直,腳尖使勁勾緊,將下肢抬高與床面成大約 30 度角,停留大約 20 秒,期間保持腳尖勾緊,然後慢慢放下,每組 20 次,每天做 10 組;
(2)靠牆靜蹲:背靠牆壁,雙足前伸分開,與肩等寬,使大腿與小腿成接近 90 度(略小於 90 度)的夾角,堅持 20 秒,緩慢放鬆,每組 20 次,每天 10 組。


※青少年腰疼不要緊?這種腰椎痛嚴重可致癱瘓!
※閃腰可能是這三種病所致,有它保駕護航不用慌
TAG:華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