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對正統「五行」觀念的反駁,是高見,還是謬論?

古人對正統「五行」觀念的反駁,是高見,還是謬論?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之一。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或性質,來闡釋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它與「陰陽」理論相結合,幾乎可用以概括自然界和社會人事的一切;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乃至傳統科學和數術,都產生過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五行學說中最重要、也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相生相剋理論。它來源於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對客觀世界的觀察:人們拓荒種地,首先要用火燒荒,於是燃燒為燒過後是宜於耕種的灰燼沃;礦中能冶煉出屬(青銅);屬熔解則為液態(「」);又滋潤了樹。由此產生了五行的「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人們又觀察到,能滅能熔能伐能墾能塞,於是便產生了五行的「相剋」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此外,人們還以五行對應五方、五季、五帝、五音、五色、五臟等,如以木配東方和春季、火配南方和夏季、金配西方和秋季、水配北方和冬季、土配中央和季夏,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五行系統。

五行觀念產生的時間非常早,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趨於成熟了。此後經不斷發展和完善,成為我國古代哲學和文化的基礎理論乃至「常識」之一。

不過在古代,還是有人對這一「常識」提出了挑戰。

比如,據明代萬民英《三命通會》記載,一個號「耕野子」的學者就對五行生成的正統觀念提出了質疑。在他看來,五行的產生應該是這樣的:造化之初只有一化而生中滓濁,沉積而生,土積便形成山川;然後之剛者形成礦石,從而生之柔者生燃燒而生。即:

(氣生水)、水生土、土生金和木、木生火。

明代哲學家、氣本論的重要學者王廷相,也對正統五行觀念不以為然。在他看來,什麼金生水、水生木,都是瞎扯。「金有金之種,木有木之種」,「各各完具,不相假借,不相凌犯」,怎麼能說五行是遞互相生的關係呢?

另外,說什麼「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也經不起推敲。如果說春只為木,那水火土金之氣在春季跑哪裡去了?秋只為金,難道在秋季水火土木之氣都絕滅了?

對於這些反對意見,你怎麼看?

神秘君以為,在歷史上敢於對正統思想提出反駁的聲音,還是比較少的。因此先不管他們講的是高見,還是謬論,他們的勇氣確實可嘉!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全真祖師王重陽倡修「苦行」,近千年後終南山仍遺古風!
古代風水秘籍:這些地方不宜居住!值得收藏!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