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是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

誰是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

原標題:誰是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



今天,為大家推薦了一套最適合放在書架上的傳世經典——《羅馬帝國衰亡史》。


羅馬帝國是了解人類文明史的最佳模型,而在所有對於羅馬的書寫中,《羅馬帝國衰亡史》又是其中無法逾越的至高經典。在《羅馬帝國衰亡史》這套書中:政治家看到了權力的邏輯,軍事家看到了戰爭的本質,企業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哲學家看到了思想的演變,文化學者看到了文明的興衰……


可以說,這套書一次性為你打包人類歷史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最高智慧!

來 源:每晚推一本好書的熊貓君


(ID:maishukuangmo)


羅馬帝國是公認的十大帝國之首,它鼎盛時期影響力輻射歐亞非,羅馬的鷹旗所向,歐洲小國無不順服。


羅馬國運之綿長,在人類史上也十分少見,光算帝國時期(將東羅馬帝國也算上)就超過1300年。


更重要的是,它為後世西方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羅馬法奠定了現代法律的基礎,羅馬的元老院制度是西方議會制度的雛形,羅馬更是一力推動了基督教成為世界性宗教,對基督教的傳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如此偉大的羅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呢?



《羅馬帝國衰亡史》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角度展現了羅馬帝國從兩安東尼時期到君士坦丁堡陷落近1300年的歷史,為我們總結出羅馬衰亡最重要的6大原因。


過度擴張使得羅馬對佔領區的統治力薄弱

奧古斯都時期,羅馬的疆域西到大西洋、北至萊茵河和多瑙河、東以幼發拉底河為界、南抵阿拉伯和阿非利加的沙漠。


此時羅馬作為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疆域已經極為廣闊。


奧古斯都看到了擴張帶來的危險,於是在死前立下遺囑,以天然的山河之險為屏障,告誡後世的皇帝,不要再擴張,以穩固羅馬的統治。


但後續諸帝出於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卻將屋大維的遺囑拋諸腦後。


羅馬歷史上著名的「五賢帝」之一的圖拉真心高氣傲,忍不住生出與亞歷山大這位傳奇帝王爭雄的野心。


在攻打下達契亞後,發動整個羅馬帝國的軍力著手征服東方諸國。


元老院每天都接到信息說有新的國家和不知名的部落接受圖拉真的統治,來自博斯普魯斯、科爾基斯、伊利比亞、阿爾巴尼亞和奧斯若恩的國王,甚至是帕提亞皇室的成員,都從羅馬皇帝的手裡接受即位的冠冕;


米底和卡杜克亞山地的部落懇求羅馬軍隊的保護;


亞美尼亞、美索不達米亞和亞述這些富饒的地區都被納入版圖,成為帝國的行省。


這看似輝煌的功業卻很快隨著圖拉真的逝世而變得暗淡,兩河流域的領土紛紛脫離控制,羅馬花費了巨額的軍費、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卻沒有收穫足夠的回報。

而這樣的戰爭在羅馬建國之後,屢屢發生。



圖拉真時期羅馬疆域


羅馬強大時尚且無法保住這些土地,一旦羅馬衰弱,蠻族就如餓狼般一撲而上,在羅馬的邊疆燃起戰火,令羅馬首尾不能兼顧。


經濟上的隱藏危機使得羅馬國力漸漸衰弱


羅馬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光輝璀璨的國家之一,無數小國將之視為文明的燈塔,引得萬邦來朝。


也正是因此,羅馬的強大令生活在腹地的民眾幾乎沒有危機感,使得他們可以用盡一切方法享受生活。


為了供應羅馬的壯麗和精緻,古代世界最遙遠的國家也被搜刮一空。


西徐亞森林昂貴的皮毛、從波羅的海千里迢迢經多瑙河運來的琥珀、精緻的巴比倫地毯,各式各樣的貨物通過陸路、水運從羅馬各個行省運抵義大利。


但更重要、耗費資源更多的是國外的貿易。

每年的夏至前後,有120艘商船組成的船隊,離開埃及在紅海的米奧斯·霍米斯海港,借著季風吹送的助力,在大洋之上漂泊40天,來到遙遠的東方。


很多來自亞洲國家的商人都引頸期盼他們的到來。


埃及船隊的回航時間定在12月或1月,船艙里高價的貨品很快裝在駱駝背上,從紅海運到尼羅河,再順流而下送到亞歷山大里亞,毫不耽擱地快速輸入帝國首都。


從東方輸入的商品不但精緻耀目,且質地輕盈,一磅絲的價值就不低於一磅黃金;


還有各種寶石、珍珠,它們的價錢僅次於鑽石;以及各式各樣的香料,它們被用在宗教儀式和鋪張的葬禮上。



大量的黃金流出,以換取各種奢侈品,使得帝國的黃金儲備不斷減少。


起初這一影響尚不起眼,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造成的弊端不斷增大,最後導致帝國財政漸漸拮据。


禁衛軍之禍使得帝位傳承不穩定、政治動亂


禁衛軍制度自屋大維始,起因是他有感於愷撒被暗殺而創建的一支只聽命於元首的保衛力量。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禁衛軍逐漸形成尾大不掉之勢,皇帝繼位後往往要支付巨額金錢以收買禁衛軍。


之後更是對皇位構成了威脅,甚至頻繁弒君。


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就生動地記錄了一幕禁衛軍殺死皇帝的場景,那是著名的昏君康茂德死後不久,禁衛軍殺死了賢明之君佩爾蒂納克斯。


192年3月28日,康茂德死後86天,軍營爆發動亂,軍官既沒有能力也不願出面壓制。有兩三百名士兵在中午出發,手裡握著武器,滿面怒容沖向皇宮。大門被衛兵和前朝的家奴打開,這些人早就密謀要害死德行高尚的皇帝。


佩爾蒂納克斯聽到士兵接近的消息,既不逃走也不躲藏,反而接見這群兇手,義正辭嚴地告訴他們,他自己身為皇帝完全清白無罪,提醒他們之前立下的神聖誓言。這群士兵啞口無言站著發獃,慚愧於自己惡毒的陰謀,敬畏皇帝莊嚴的神色和堅定的態度。


最後,因為赦罪無望又激起他們的怒火,有個通格里斯蠻族士兵首先動手,舉劍刺向佩爾蒂納克斯。皇帝被亂劍殺死,頭顱被砍下,插在矛尖上,在人民哀怨和痛恨的目光下,被兇手們以勝利的姿態帶回禁衛軍營區。


據吉本統計,公元238年數月之間,帝位在屠戮中竟六易其手,6名皇帝先後被殺;在皇帝伽利埃努斯活躍於政壇的15年中,共有19人登上大位,全是行伍出身,竟無一人得善終。


另據統計,在皇帝伽利埃努斯一生即218年至268年這50年中,共有50名僭位者獲得頭銜,平均每年產生一個新「皇帝」;在公元3世紀,27名獲元老院正式任命的皇帝中,除1人外,其餘26人統統被殺。


不用說,禁衛軍參與了這些殺舊立新、篡弒廢立的行動。


基督教的教義紛爭造成國內動蕩

在羅馬,基督教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當作異端,受到迫害,直到《米蘭敕令》頒布後才成為合法宗教。


可諷刺的是,基督教成為國教後,在統治者的主持下,卻反而開始排斥異端以及信仰異端的民眾。


公元四世紀,狂熱的基督徒在羅馬各城市裡不斷地製造騷亂,摧毀異教的古老神廟,清除所有偶像和異教徒,禁止異教的祭祀和儀式。


在清理完異教徒後,基督教內部又因教義的分歧而發生了鬥爭。


從325年的尼西亞公會議開始,正統的三位一體教義與不承認三位一體的阿里烏斯派之間的爭論一直持續。


君士坦丁死後,在亞歷山大和君士坦丁堡等城市,兩派之間的暴力衝突持續了長達一年時間,雙方共有3000多基督徒喪生。



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


此後,阿里烏斯派、聶斯托利派、一性論派、馬西昂派、諾斯替派,各個異端教派與正統教派之間爆發了長達數百年的鬥爭。


這是一場波及帝國所有人的大動亂,一度造成帝國內部的極大動蕩,甚至曾經發生過「道納杜斯派」教士鼓動阿非利加脫離羅馬的事件。

羅馬人尚武精神的喪失與蠻族進入羅馬軍隊


羅馬人的軍隊曾經縱橫歐亞非,無人能敵,然而羅馬人的後代逐漸腐朽,他們崇尚華麗的絲綢,而對穿著盔甲、揮舞沉重的兵刃興趣缺缺。


為了保衛帝國,統治者不得不將大量蠻族吸收入帝國軍隊,為之後蠻族背叛,侵略帝國埋下伏筆。


有位希臘哲學家辛尼西烏斯在狄奧多西逝世後訪問君士坦丁堡,就羅馬帝國的狀況,發表了極為高明的見解。


他為羅馬軍隊致命的惡習感到惋惜,尤其認為先帝(狄奧多西)把寬容的作風引進兵役制是極為不智的做法。


保衛國家是每個人不可逃避的義務,現在公民以及臣民可以花錢買到免服兵役的許可,靠蠻族傭兵的武力來維護國家安全。


西徐亞人、亡命之徒都被允許加入軍隊,玷污帝國最光榮的職位。這些殘忍兇惡的青年無視法律的規範,根本不願學得一技之長,急著想要發財致富,把人民當成輕視和仇恨的對象。


哥特人的權力就像坦塔羅斯的巨石,永遠懸掛在頭頂上方,對和平與安全造成威脅。


他的這番言語彷彿預言一般精準,之後,沒過多久,羅馬人就嘗到了哥特人帶給他們的苦果。


蠻族部落的入侵與蠶食導致西羅馬滅亡

在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曾經遭遇過一場危機,日耳曼人對帝國邊疆發動了衝擊,帝國一度面臨被蠻族攻陷的態勢


所幸的是,一位又一位英勇善戰的羅馬皇帝將羅馬從蠻族的鐵騎下拯救了出來。


但遺憾的是,隨著羅馬勇武精神的喪失,再也沒有出現能拯救羅馬的英雄。



在公元401 年11 月,羅馬帝國遭遇了新的危機:東方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大軍——西哥特人乘西羅馬帝國內部空虛,突然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


統率這支大軍的,是西哥特人中最富盛名的勇士阿拉里克。


他率軍隊一舉攻克了空虛的羅馬城,給這座千古名城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在恐怖陰影的籠罩下,城市的街道堆滿無人掩埋的屍體。市民的絕望有時會轉變成憤恨,蠻族只要遭到反抗就會激起暴虐的震怒,老弱婦孺和傷殘病患都遭到不分青紅皂白的屠殺。


羅馬帝國就走向了滅亡,昔日羅馬的疆土成了蠻族的牧場,西歐諸國的雛形在羅馬曾經的土地上開始形成。


《羅馬帝國消亡史》


了解人類歷史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至高經典!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和島 的精彩文章:

王志綱:尊重常識,尊重人性,就會產生成百上千個任正非

TAG:正和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