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董福祥初露鋒芒(11)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董福祥初露鋒芒(11)

原標題: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董福祥初露鋒芒(11)



1864年9月中旬,雷正綰正率三十營清軍進攻甘肅蓮花城(秦安東北),得知回民軍再次攻下固原,便「欲急克蓮花城以向固原」。回民武裝利用蓮花城附近山路崎嶇、溝壑縱橫的有利地形,在山溝內埋伏重兵,另以小隊誘敵。待清軍進至包圍圈時,伏兵齊出。清軍亂作一團,千餘人戰死,雷正綰臉部也被刺傷。直至11月上旬,雷部才攻下蓮花城。其後,雷正綰回軍平涼,向固原前進;曹克忠部由蓮花城南下,迫使正在圍攻秦州的回民武裝撤圍南走;陶茂林部則向西進軍,於12月中旬玫下金縣(今榆中),進入蘭州。

1865年1月中旬,回民軍用計謀攻取靈台,雷正綰急忙由開城(固原南)回軍向東進軍,又奪回了靈台。其後,雷正綰部仍向北進攻固原,直至2月26日攻佔固原。6月,雷部由下馬關(今寧夏同心東)經惠安堡、石溝驛向北進軍,曹克忠部由同心城經寧安堡(今寧夏中寧)折向東北,會攻吳忠堡(今寧夏吳忠)西南的金積堡。回民武裝在馬化龍領導下阻截清軍運道,並將沿途井泉水窖填塞。清軍在金積堡南面十五里的強家沙窩等地被阻將近半個月,吃喝艱難,為擺脫困境,於7月24日發起進攻;在攻佔了回民武裝的幾座堡壘以後,因所獲無幾,士氣低落。29日,曹、雷兩部從東西兩面進攻,回民軍以一部兵力從正面阻擊敵人,另以萬餘馬隊從十里外繞到清軍背後後。清軍腹背受敵,又因飢餓,軍心動搖,開始潰敗。回民軍乘勝追擊,清軍戰死三四千人,並丟失大批軍需器械。雷正綰腿中炮彈,曹克忠坐騎受傷,分別率剩餘部下撤退退到預望城(今寧夏同心東南)和鹽茶廳。



除了回民武裝外,當時在陝甘兩省還有兩種武裝力量:一是漢民起義武裝,如董福祥、高萬鎰、李雙良等領導數十萬漢民武裝活動於甘肅慶陽府和陝西延安府、鄜州等地自保,張貴領導的漢民武裝也達二十八營之多,在甘肅東部的會寧、靜寧、通渭、秦安一帶即同清軍作戰也同回民武裝作戰。一是嘩變的清兵,如陶茂林部、雷正綰部以及蘭州的督標兵等都曾發生嘩變。嘩變的清兵也是和其他武裝相互攻伐。


董福祥,字星五,道光十九年(1839年)生於甘肅環縣毛井,其父董世猷為當地「哥老會」首領,為人直爽,打抱不平。董福祥自小受家風影響,喜好練武而不喜歡讀書,青年時喜歡結交綠林中人,經常往來於幫會,因而地方紳民對其皆存畏懼之心。


同治初年,董福祥利用其父與「哥老會」的關係組織地方團練,建立強大的漢族武裝,護陵衛民,保衛地方安寧,一時追隨者絡繹不絕。勢力不斷壯大。當時安化縣把總王藹臣看到董福祥影響力不斷擴大,遂以莫許有罪名將其逮捕,在牢獄中對其實行酷刑,獄卒同情董福祥,偷偷釋放了他。這段經歷是董福祥率領漢族團練和漢族流民發動反清起義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就是當時陝西回軍進入甘肅大肆屠殺漢民,引發了甘肅很多漢民聚眾武裝自保,董福祥大難不死,於是重整旗鼓,在安化縣發動起義。他的部隊既要對抗回軍的掠殺破壞,又要抵抗官兵的進剿,力不從心。


同治三年(1864年),董福祥接受環縣縣令翁健邀請,防守環縣城。不久,又倒戈反清,他曾經聯絡部分回民武裝與捻軍在金積堡大敗清軍,繳獲無數物資。1864年10月,白彥虎從合水進攻陝北。企圖毀了黃帝陵,但在陝北遭到當地反清的漢民武裝董福祥的頑強抵抗,最終被擊潰。白彥虎曾兩次進攻陝北延安,妄圖摧毀黃帝陵,兩次都被董福祥等漢族武裝擊潰,保住了中華民族的血脈精神依靠和陝北漢族百姓免遭屠殺的命運。


同治六年(1867年),董福祥勢力已控制陝甘10餘州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月晨雲 的精彩文章:

清政府對西方列強唯一打贏的戰爭,為何贏了還割地賠款?(十四)

TAG:日月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