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了個失傳千年的秘密,直到近年才被破解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了個失傳千年的秘密,直到近年才被破解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了個失傳千年的秘密,直到近年才被破解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名畫,畫上主要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內和汴河一帶的景象,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內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發展情況的真實寫照。全圖可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個部分。

《清明上河圖》為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全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圖像上的人物形態不一,像牛、騾、驢這樣的運輸畜生均出現在圖中各個部分,而圖中所出現的船、車、房又各具特點。而畫上出現的房屋和橋樑充分展現了北宋時期的建築物特徵,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清明上河圖》雖然直觀上看起來熱鬧非凡,但細看則可以發現,北宋時期雖然因為商業貿易達到空前繁榮,使得中國出現最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狀況,但當時鬧市的繁榮也帶來了諸多社會問題,比如城中管理混亂,導致街道小販擺攤肆意,引發人流擁堵。

而城門處的稅務官指著商人準備運進城的麻包,與商人發生爭吵,引得城樓上的人駐足觀望。這點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北宋在官吏制度上出現一定管理問題,導致官民易於發生衝突,從而影映射出當時官民之間處於緊張的關係,這點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極為符合。

當然了,在《清明上河圖》中最令人深刻的地方莫過於那道跨在汴河之上的「虹橋」。雖然很多人都留意到這座橋,但卻不知道這座橋的背後隱藏了個失傳千年的秘密。如果將北宋原版的《清明上河圖》和清朝臨摹版的《清明上河圖》做出對比,會發現這座橋在建築材質上發生了變化,在清朝臨摹版中變成了由石頭堆砌,而北宋版本中則是使用木頭搭建。

根據《東京夢華錄.河道》記載,北宋時期,原本在汴河上的橋都是有石柱支撐的,但因為河水湍急的時候,時常有船撞到這些石柱上,所以人們就發明了「虹橋」。這種橋雖為木質,但極為牢固,直接橫跨在兩岸間,又完全不影響河道上的船隻通過。

但遺憾的是,靖康之變發生後,汴河出現乾枯情況,而這種橋還有建造技術也隨之小時在歷史長河之中。之後的歲月,雖然有人希望復刻這一技術,但均以失敗告終,只好選擇用石橋取而代之,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清朝臨摹版上的情況。

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虹橋技術的復刻,直到近年,專家才在浙江、閩南山區之中意外發現失傳的虹橋。而對虹橋進行一段時間之後,這種建造技術才得以破解並恢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侃侃帶你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古代時期,人被狗咬了怎麼辦?古人的智慧讓人佩服

TAG:侃侃帶你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