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張炎很經典的一首詞,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張炎很經典的一首詞,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古詩詞中有很多悲秋的作品,每當深秋季節,雖有金菊遍地,桂花飄香,然而秋風蕭蕭,孤雁悲歌,更兼枯枝葉落,蟬鳴聲斷。景愁人更愁,無言獨上小樓,獨觀高掛的一輪明月,寄愁千里外,何處話悲哀。南宋末年一位詞人感懷秋意蕭瑟,寫下了一首流傳久遠的好詞。

清平樂

宋代:張炎

候蛩凄斷,人語西風岸。

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張炎,字叔夏,號玉田,是南宋最後一位著名詞人。他是循王張俊六世孫,祖父張濡,父張樞,皆能詞善音律,前半生鐘鳴鼎食、富貴無憂。元兵攻破臨安後,張炎祖父被害,家財被抄,此後家道中落,他也到處奔走,落魄餘生,晚年歸隱杭州,靠在四明書肆賣卜維持生計,落拓而終,享年72歲。

這首詞原是張炎贈給他的學生陸行直的,其時張炎年五十三歲。陸行直因為才華出眾而被舉薦為元朝的翰林和大學士,也是一位詩人。有一次這位學生去看望老師,張炎雖然自己不願再為元朝效力,但是並不反對學生的選擇,酒醉之餘便題詩一首相贈。

原詞是寫一點花情柳思,表達出一種風流艷情,而定稿則將艷情轉向愁情,為國破家亡而產生的感慨。也正因此,才得以流傳千古,被後人敬仰。

上片寫出濃濃的秋意,秋風蕭瑟江南岸、秋雨綿綿飄不停,蟋蟀哀鳴欲斷魂,人與秋蟲竟共鳴。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絹,千里蘆花望斷,不見歸雁行蹤。

候蛩的哀鳴,西風的衰颯,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凈,無雁的蘆花,作者眼中完全是一幅蕭殺的秋曉圖,讀者不難觸發出一股悲憤憂愁的共鳴來。作者選景立意頗深,不言西風呼嘯,而言候蛩凄斷,卻是肅殺的寒意;不著半個愁字,而言蘆花盼雁,依然秋感滿懷。上片既含蓄又富有美感,表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力。

下片描寫無限的秋愁,秋意濃厚,卻讓很多人焦慮,也默默地愁煞了在異國他鄉的庾信,可憐他夜夜脈脈含離情。還有那一葉梧桐悠悠下,竟不知又寄託了多少秋涼悲聲!

蘭成是南朝梁時詩人廋信的小字,他幼時就博覽群書,與徐陵皆為梁東宮抄撰學士。他後來奉命奔江陵,出使西魏,遂被扣留而不得返。之後便仕周,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廋開府。

梧桐之葉最易引發秋感,而作者只寫一枝梧葉,更加形象地表現出其孤苦潦落,刻劃心理入木三分。詞人借廋信之事道出人世數不盡的悲歡離合,借梧葉之孤更表達了人世的凄愴。此詞不僅選景巧妙,筆調精練,而且意境淡遠,情感真切。正是由於這樣的造詣,張炎的秋詞可以與宋玉的九辯、歐陽修的秋聲賦並列。

「不知多少秋聲」,這句極具概括性和藝術性的蓋世佳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衰老現前時,青春便顯得短暫;疾病當前時,健康如此脆弱。國難當頭時,生活也是無常。作者感秋悲吟,不僅是個人的感慨,更是時代的縮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十首描寫空的古詩詞,人生要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
杜牧一首詩灑落豁達,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