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閱讀與欣賞 朱自清散文《背影》誦讀

閱讀與欣賞 朱自清散文《背影》誦讀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作者 |朱自清播講 | 關山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暫時沒有與音頻對應的文字資源,以下文字,僅為大家欣賞和理解提供參考。

原文

背 影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澹,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他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

《閱讀和欣賞》,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名牌節目,1961年5月正式開辦。這個節目,被廣大聽眾奉其為不見面的文學老師。印象最深的是後來人們概括的「三名」:就是由社會上的著名學者,如葉聖陶、臧克家、蕭滌非、吳小如、周汝昌等撰稿介紹名作;名作是中國古典文學和歷代詩文詞曲的名篇,如李白、杜甫,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等;由聲名赫赫的齊越、夏青、潘捷、葛蘭、方明、雅坤等著名播音員廣播。這樣的「三名」相融相合的廣播節目,能不招人聽嗎?聽這樣的廣播節目,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五千年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歷時而積,經世而淀,博大深厚。僅從文學方面說,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浩如煙海,光芒萬丈。作為後人怎樣承前啟後、薪火相傳?別的姑且不說,從文字上弄懂通就是第一關。拿在手裡看不懂,不也還是咫尺天涯嗎?社會、語言、思維、心智、情感等等,畢竟滄海桑田,變化太大,差異甚遠,因而障礙重重。這就需要有橋,跨越千百年時空溝塹,聯繫古今。《閱讀和欣賞》節目做的就是這類工作,而且做得扎紮實實,做得讓人信賴。

《閱讀和欣賞》節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當作毒草鏟掉了。但是,十年動亂剛結束,1978年7月就在人們的呼喚聲中恢復播出了。方方面面的文學愛好者,教育工作者,研究工作者,以至國家領導人,海外廣播電台和學人,紛紛索要文稿和錄音。大家像老朋友一樣歡迎《閱讀和欣賞》節目,那份痴情,就證明了它存在的價值。

其實《閱讀和欣賞》這樣的廣播節目其實是很難辦的。一頭是古典,一頭是現代,要溝通談何容易?一方面,要確保科學性,原意不能走樣;再一方面,要給予現代的闡發,讓今天的人能聽明白。就以文字古譯今來說,如果沒有相當的才學,怎麼能夠做到「信」、「達」、雅」?

《閱讀和欣賞》節目的編寫者們,至少要做兩個「轉化」工作。第一個「轉化」是解讀古人,先要把握先賢大作的意思,同時轉化成今天的思維和表達的符號;第二個「轉化」是溝通聽眾,把上一個轉化的成果,進而轉化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而且宜於口頭表達的廣播語言。這兩個「轉化」,又要傳達原作品的意蘊主旨、風骨神韻,又要貫通古今、雅俗共賞。這真是需要洗沙淘金、千錘百鍊的功夫。《閱讀和欣賞》節目的幾代人,多少冬去春來,就是這樣工作著,不貪虛華,不求熱鬧,辛勤地有時甚至是甘於冷清地工作著。

已故大詩人艾青的一首詩,名為《橋》。詩中說:「苦於跋涉的人類,應該感謝橋啊。」《閱讀和欣賞》節目就是傳播領略中華文化的一座通達之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閱讀與欣賞 莫泊桑短篇小說 招認
閱讀與欣賞 春歸何處覓,卻在此山中 白居易詩《大林寺桃花》賞析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