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丨千年漂流,萬流歸宗丨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土樓舞龍鬧元宵。攝影/張煒

-風物君語-

吃過鹽焗雞,

看過大土樓,

讀過文天祥,

聽過張國榮。

每一個人,

都曾和客家人擦肩而過。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出走的客家人

「你們客家人高考的時候會加分嗎?」

「不會,因為我們是漢族人。」

對客家群體,很多人充滿著好奇。這樣的互動,要是放在明清之際,火藥味會更能濃一些——當時,居住在閩粵贛交界地的客家人,因為地少人多,開始向福建東部遷徙。正好遇上因為倭寇侵擾而向西移居的福建人。狹路相逢,械鬥不斷。在客家人和福建人的衝突中,集防禦和居住為一體的特殊建築「土樓」就被發明出來。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下洋鎮的土樓群。攝影/張煒

土樓的出現,只是客家人千年遷徙的一個逗點。從東漢開始,這波祖居河南洛陽的中原人,就因為躲避戰亂而不斷遷徙,前後共五次: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千年漂泊。繪圖/Q年

「逢山必有客,逢客必住山」。要在戰亂中尋求一份安寧,人煙稀少、交通閉塞又相對安全的中國南部山區,就成為了這群遷徙者落戶的首選。正是這樣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為客家人從衣食住行的形式到精神內核的養成,都埋下了一顆「山野」的種子。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依山傍水土樓群。圖中土樓皆位於福建省漳州市。上圖攝影/高夢華、下圖/圖蟲·創意

如果非要給客家人下一個定義,那就是:祖籍中原,由於戰亂而陸續遷入贛閩粵交界地帶等地,因居住在山區而與外界相對隔絕的情況下,影響或同化原住民,所形成的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漢族民系。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古中原人如何生活?

參見客家人這枚「活化石」

現在基因檢測很流行,花幾百塊錢,取一份唾液,就能測出血統、體質和祖先信息。但這份檢測,對客家人來說就可以免了。每個客家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和族譜,裡頭明明白白地寫著祖先的信息和遷移的歷程。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河南洛陽,客家人的遷出地。圖為日光照拂下的洛陽團城閣。圖/視覺中國

好比小編我家的熊氏族譜,記載著「熊氏產生於楚,周平王遷居洛邑(今洛陽),以羋為姓,後楚國興起,羋姓易熊……遷福建省上杭縣落居。皆因黃巢起義,我始祖婆謝氏七娘和嚴氏九娘由閩遷粵來到連平縣田源鄉。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田源鎮熊氏族譜。圖/袁千禧

從中原來,客家人用修族譜,蓋祠堂的方式,遵從著祖先的宗法理念。不僅如此,你若跟客家人一同生活上一段時間,就能從我們的日常中體會到「中原遺風」了——


客家話丨阿姊阿妹,阿公阿婆

北朝民歌中的《木蘭辭》里寫: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客家人管姐姐就叫阿姊,管祖父叫阿公,管祖母叫阿婆。以上的稱呼都能在古文中找到對應。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演員正在表演廣東漢劇《花田八錯》。廣東漢劇是客家戲劇的劇種之一 。圖/圖蟲·創意

從食朝(吃早飯),到食晝(吃午飯);從行路(走路)到飆(猛跑);從雞頸到雞翼再到雞髀(bǐ,腿)。這些日常客家人使用的方言中,無不透露著古文的氣質。


客家拜丨大姓小姓皆有祠

漢族人講究的認祖歸宗、落葉歸根,就是一種源於儒家的祖先信仰,它依然在客家群體中踐行。

「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客家地區大姓小姓皆有祠。逢年過節,喬遷添丁,糧食豐收,大小事都可以到祠堂祭告。如果趕上大型的祭祀活動,即使身在四川或者海外的族人也會派代表,不遠萬里地回鄉參與。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深圳龍崗區四方埔的客家族人在圍屋前擺祭祖酒宴。圖/圖蟲·創意

客家人相信,祖先雖逝,但他們的靈魂仍在,庇佑和影響子子孫孫的一生。祖先崇拜是一種對先人的緬懷,感恩他們當年在戰亂中的長途跋涉,開荒僻壤,給後世一個安穩的家園。

客家屋丨講風水,重主次

古中原漢族的府邸講風水,屋院的設置遵照森嚴的等級制度。南方土地並非一馬平川,但客家人依然根據谷嶺的地勢,設計了帶有「中原大家風範」的民居。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福建省龍岩市的永定土樓。圖/尹建

五鳳樓、圍龍屋、土樓和方樓都是客家人的得意之作。不像現代人,親戚之間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也不會住在一個小區。曾經的客家人,一大族人同住在一幢大屋裡。要庇護一大族人,風水和秩序就不得不講——

看客家人的圍龍屋,屋前必有一灣半圓形的池水,象徵「得水為上,財源茂盛」,與後面部分半環狀的合台,一陰一陽,象徵天地和諧。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梅州市大埔縣的圍龍屋——泰安樓。圖/視覺中國

圍龍屋又以祖宅為中軸線,屋裡頭廳堂的布局、卧室的配置和邊門的開設等都是嚴格的對稱。廳堂正中給長輩住,家族裡的男成員圍繞著住在廳堂周邊,女成員住橫屋和圍龍間。等級森嚴,主次有序。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讀書唔叻撿狗屎,簡稱:

耕讀傳家


侯孝賢、彭于晏、陳小春、羅大佑、田馥甄、王心凌、彭佳慧、劉惜君等,要是不說,你肯定不知道他們是客家人。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彭于晏,祖籍廣東梅縣。圖/ 《翻滾吧!阿信》

同樣在廣東,廣府人懷抱桑基魚塘,懂吃會做;潮汕人坐擁綿延海岸線,經商了得;反觀作風低調的客家人,族群特徵不明顯,沒有在你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其實,耕讀傳家、重視仕途,才是客家人的正統「標籤」。有人做了個有趣的統計——廣東省,自從千年帝制被推翻,不管是民國時期還是解放之後,主政廣東的基本上不是人口占多數的廣府人,而是客家人。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廣西欽州市浦北縣的大朗書院。攝影/碧草人

「八山一水一分田」,客家人的居住環境限制了商品的往來和生意頭腦的養成。要想走出大山,出人頭地,就必須借科舉之策,奮發讀書。東晉末年,從河南義陽移居到廣東梅州的程旼,首開崇文重教之風。往後,「荊榛未辟,瘴霧迷人」的嶺南雖然是貶謫流放之地,但來此的韓愈、王者輔、劉元城等人,把官場的失意寄托在客家地區的教育上,奮力辦學。

一時間,客家地區書院湧現。鄉紳在祠堂授課,土樓圍屋裡也建起學堂,開化民智。客家百姓就算賣田賣屋,都要供孩子上學。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福建省南平市一祠堂內的木刻。圖/ 視覺中國

這種在困苦環境中創造教育條件的「硬頸精神」,培養出無數客家人,在中華的歷史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軍抓捕之後寧死不屈,忽必烈親自勸降也不為所動。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以身殉國。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舞火龍是客家人鬧元宵的習俗之一,以求來年風調雨順。攝影/黃欣儀

洋務運動先驅丁日昌,架起過中國第一條自建的電報線;華僑資本家張弼士,實業救國,創辦有張裕葡萄酒公司,為中國葡萄酒行業奠定基礎。中國十大元帥中,朱德和葉劍英都是客家人。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葉帥故居中的神位。該地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圖/視覺中國

成為知名人士的客家人不勝枚舉,上面的幾位是星辰大海里璀璨的幾顆。在前人「硬頸精神」的指引下,客家人對教育和仕途的重視依然在後代中延續。我逐漸開始理解,大多數客家父母期盼孩子進入國家公務員系統的熱切願望,一直都有歷史淵源。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會創造歷史,也要會生活

山高水冷、低濕霧重,是大多數客家地區的真實寫照。不像廣府人的吃食那麼講究和精緻,客家人吃飯講究隨手可得,便於貯藏。最近烤竹鼠的華農兄弟,就是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人。吃鼠的習慣,山區客家人一直都有,好像沒有什麼比它更唾手可得的山野肉食了。除此之外,客家人還愛吃什麼?

越咸越香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豬腳肉丸粉,是客家人常吃的早餐。攝影/耳東塵

遷徙的記憶刻進了客家人的基因里,也融進了客家人的菜色中。客家人不吃冷盤,頂多在飯前吃幾顆炒制的花生或爽脆的酸蘿蔔。無論是肉食或是蔬菜,都要「趕燒」(趁熱),大概是先人已飽受過風餐露宿之苦,把對熱食的嚮往傳給了後代。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客家小孩和梅乾菜。攝影/耳東塵

不像沿海人吃鮮,客家人的飲食中總有那麼些「陳」。你看梅乾菜,就是廣東惠州的一絕。客家人待芥菜豐收時,會把它洗凈腌上鹽。脫水後的芥菜蔬香凝聚,搭上肥厚的五花肉做一道梅菜扣肉,梅乾菜吸飽了葷香的肉汁,想想都饞。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咸香的客家名菜梅菜扣肉。圖/圖蟲·創意

再如鹽焗雞,是客家人把自家養殖的家禽,在宰殺洗凈後,包入沙紙,整隻請入滾燙的粗鹽中。焗熟的雞直接用手撕成片狀,味道咸鮮濃香。在濕熱的環境下,用重鹽處理過的食材除了不容易壞,還能滿足體力勞動者日常流失的礦物質,難怪客家人也嗜咸,吃菜越咸越香了。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客家名菜鹽焗雞。圖/圖蟲·創意


釀豆腐,客家人的共識

畢竟是中原舊人,客家人怎能不留戀故土的吃食?漢人逢年過節包餃子,但南方山區不產小麥,所以客家人稍加變通,把素餡、肉餡塞進了豆腐里,做成釀豆腐。「釀」這個詞,在客家方言中說的就是填塞的動作。通過煎燜或煲煮的,讓食材之間的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解吃貨思念餃子之苦。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釀豆腐,大有包餃子的陣勢。攝影/耳東塵

除了把豆腐作為釀皮,客家人因地制宜,看見什麼釀什麼。江邊的客家人釀魚、釀田螺,山裡的客家人釀蔬菜、釀果皮,無所不釀。從小吃釀菜的客家人,長大後外出打拚,如果能在他鄉能吃到一口釀豆腐,感覺就像回到家一樣親切。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釀苦瓜,隔餐或隔夜的更好吃。攝影/耳東塵

怎麼樣,都養生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早餐檔的發粄。紅色的取材自紅曲,黃色的取材自黃糖。圖/zanskar

跟潮汕的粿類似,客家人的「粄(bǎn)」,也是用稻米、糯米製作的點心。

清明前後正是農曆三月,客家人會做一種跟「青團」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艾粄。春末瘴癘盛行,客家人在掃墓之際會順手在田埂邊採摘祛濕熱、除百毒的艾草,拿回家切碎,與洗好的米漿一起混合成麵糊,蒸熟成粄,供族人其樂融融地品嘗。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用模具塑過形的艾粄。圖/Google

吃得好,更要喝得好。從前,每一戶的客家女人都會釀酒,這種順口又容易醉人的黃酒,順理成章地被叫做娘酒。客家人在得知家中有女子懷孕後,就會開始準備娘酒。用蒸熟的糯米混上酒麴,在密封的大缸中發酵一周以上就可以了。

中國這群人,有人說他們保存著中原人的純正血統

▲ 火炙中的客家娘酒。圖/網路

待到孕婦產後,家人還會往釀好的酒里添加薑片、党參和黑豆,在點著的稻草中炙上三天三夜。用這樣的酒「炒雞」給孕婦服下,能有祛寒濕和催乳的效用。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客家人始終在向天、向地、向自然虔誠求索;不管是方言也好,飲食也罷,終歸有一條線,把每一個客家人牽連起來。願我在人海中和你相遇,能會心地說一聲:哦!原來你也系客家人。

-END-


文丨百萬

圖編丨Geethan

設計 | Q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