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該國形勢逐漸惡化,大批科學家遷往我國,西方各國急眼

該國形勢逐漸惡化,大批科學家遷往我國,西方各國急眼

烏克蘭是位於歐洲東部的一個國家,東邊與俄羅斯相鄰,南部瀕臨黑海,西部與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多國相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歐盟與俄羅斯的交叉點。烏克蘭作為世界上重要的市場之一,農業十分發達,被稱為世界上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有著「歐洲糧倉」的美譽。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條件,烏克蘭成為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飽受戰亂,經歷了多次分裂吞併,直到1917年建立烏克蘭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併入蘇聯,成為蘇聯加盟的共和國之一,當時烏克蘭的領土面積是僅次於俄羅斯、哈薩克的第三大加盟國。

在美蘇冷戰期間,由於蘇聯的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最終導致蘇聯解體,烏克蘭也結束了與俄羅斯300多年的結盟歷史,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蘇聯的第二大遺產繼承國,繼承了蘇聯大量的精銳部隊、先進武器和戰略物資,其中包括78萬名現役軍人、350艘軍艦、1500架戰機、1200多枚核彈頭等等,還有35%的軍工企業,成為當時僅次於美國、俄羅斯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

按道理說烏克蘭繼承了蘇聯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發展應該很快,並且有大量的先進設備,軍事力量可以得到穩固提升。不過烏克蘭不僅沒有成功,反而一步步走向了衰敗,1993年烏克蘭與美國達成協議,在美國的援助下烏克蘭將境內所有的核彈頭全部銷毀,並且決定絕不研製核武器。

另外,當時蘇聯大量的高科技人才烏克蘭也得到了繼承,不過蘇聯解體後,這些高技術人才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因為烏克蘭並不像蘇聯一樣,一味的追求研製新的武器,再加上當時烏克蘭和俄羅斯境內都有巨大的經濟壓力,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來支撐這些高技術人才進行科研,在此背景下許多高技術人才都選擇了一條路。

當時我國處於發展階段,急需高技術人才,在得知情況後,我國向烏克蘭的這些科學家提出了豐厚的條件和待遇,希望可以為我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這些科學家在此種情況下,自然而然的也就選擇了幫助我國。

近期隨著烏克蘭境內的局勢愈加緊張,許多工業基地都已經倒閉,民眾生活也逐漸困難,烏克蘭境內的科學家又再一次選擇離開烏克蘭,來到中國,其一是我國的條件待遇要優於一般國家,環境等其他因素也相對安全。不過此次烏克蘭科學家進行移民令不少西方國家著急上火,因為一個國家的發展與科研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科學家的舉動確實令不少西方國家著急「上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探索君 的精彩文章:

殲20迎來重大喜訊:換裝國產發動機試飛成功,你怎麼看
該國兔子成災,軍方被迫出動轟炸機,我國一個方法就可解決

TAG:科學探索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