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3.3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訂單已被美國國會批准?

3.3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訂單已被美國國會批准?


 


美國3.3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訂單,如果得到批准,那就意味著這將是美國繼2017年14億軍售訂單之後的第二次對台軍售。




台灣方面強調「自衛」,引入美國武器的同時要發展本土武器,此次協議達成,那麼台灣的F-16將換改裝成最新的V型配置。




在現在的大背景下,美國是什麼德行會幹出什麼事都不好說。



20年前的太平洋放到如今太平了嗎?下面是局座20年前關於太平洋大環境的分析!




逆裁軍和軍備競賽的反常現象






冷戰結束後,美國、俄羅斯和西方軍事大國雖然出於各自不同的政治和軍事目的,但都在致力於裁軍、撤軍、削減軍費和軍備,其削減比例之大、範圍之廣,是戰後以來所沒有過的。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總體緩和、世界大戰威脅日益減少的形勢下,亞太地區卻出現了逆裁軍和軍備競賽的反常現象。




裁減軍費、軍備是冷戰結束後世界上出現的一個主要趨勢,但從亞太地區來看,則出現了與之相反的趨勢。某些國家,不但不削減軍費數額,反而大量增加軍費,擴充軍備,從而在地區內造成逆裁軍和軍備競賽的小氣候。




據統計,1993年,日本軍費為397億美元,居第一位;韓國121億美元,居第二位;中國台灣105億美元,居第三位;中國75億美元,居第四位;然後依次是澳大利亞、印度、巴基斯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東南亞國家軍費支出

(來源:kyotoreview)




東盟成員國中,泰國軍費第一,32億美元。在此基礎上,亞太地區各國軍費快速增長,東盟各國雖然軍費總額不大,但實際增長率卻相當高。




與1987年相比,1993年東盟各國軍費增長率分別為:馬來西亞89%,新加坡53.6%,泰國34.5%,印度尼西亞10.6%。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增長也很大,韓國35.9%,中國台灣24.1%,日本16.8%,中國只有6.4%。在歐洲許多國家大力削減軍費的形勢下,亞太地區卻如此大規模增長軍費比例,顯然是不正常的。




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傾銷市場。美國、俄羅斯和西方各國戰略轉變後大力裁減軍備是一個好的趨勢,但他們裁減下來的軍備並不是銷毀或拆除,而是以較低的價格以租借、轉讓和銷售等靈活方式轉移和擴散到亞太各國的武庫之中,從而使地區內出現了一個軍備競賽新趨勢。



1983-1987年間,美國向第三世界的59個、前蘇聯向42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軍援,1981-1988年美蘇兩國向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2010億美元的武器,占第三世界軍品轉讓總額的59%。1990年就有56筆交易,總額達98億美元。法國在1989年軍火出口額也達230億法郎。




美國「消腫」,唯恐天下不亂






這種「瀑布效應」必在第三世界國家中產生巨大影響。據統計,近年來已經有400多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流入亞太地區各國,這無疑給地區海上安全形勢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在這些武器傾銷商中,美國是最主要的一個。



美國違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源源不斷地向台灣出售、租借和轉讓各種武器裝備,如160架F-16戰鬥機、4架E-2T預警機、10架S-70直升機,12艘諾克斯級護衛艦、2艘新港級兩棲船塢登陸艦,以及大批愛國者導彈、魚叉反艦導彈等。





F-16


(來源:nationalinterest)




東盟國家中也都有美國出售的先進武器,如E-2C預警機、F-16戰鬥機、F/A-18戰鬥/攻擊機等。據統計,1981年時美國軍火外售在世界武器出口中所佔份額還只有19.3%,經過裁軍後的1991年就增至37.8%,翻了一番,到1996年,則猛增到55%以上。



台灣啊台灣






1998年以後,還在醞釀一個更為大膽的計劃,就是企圖把台灣拉入美國的戰區導彈防禦計劃中來,並以此為借口向其出售戰區導彈和先進的宙斯盾防空系統等尖端武器。




(來源:mostlymissiledefense.)




美國裁減軍備本身是件好事,但自己消了腫,卻讓別人肥了起來,這種變相支持地區軍備競賽的行為,破壞了地區海上安全形勢的穩定。




台灣當局陸海空三軍的軍費、軍備規模、水平和質量正在迅速提高。1980年,其軍費開支僅20億美元,十年間,一下子增長了四倍多,1990年已達87億美元,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日本和印度。




隨著經濟的騰飛,經費又有較大的增長,早就超過了100億美元,高額軍費成了其振興軍備的催進劑。



四面環海的孤島形地理位置,決定了其重點發展海空軍兵力和抗登陸、反封鎖的軍事發展戰略。




在裝備發展方面,90年代中期以前正面臨一個數量、質量和作戰水平的低谷,60-70%以上的裝備面臨淘汰,海、空軍作戰能力處於相對較弱的一個時期。因此,台灣軍方正急於跨過這個「代溝」,甚至不惜重金向一些小國購買建交權,不惜高價購買潛艇、水面艦艇、導彈等武器裝備,以迅速形成戰鬥力。




同時,還採取自行研製和許可證生產相結合方式在美國、日本、以色列、南朝鮮等大力支持下大量迅速建造佩里級護衛艦、相當於F-16的IDF戰鬥機、具有八十年代先進水平的「雄風-II」、「天劍-II」和「天弓-II」型導彈等。




目前,已經基本具有建造衛星、飛機、導彈、直升機、常規潛艇、水面艦艇、雷達、聲吶、魚雷和中遠程導彈的能力,其海空軍裝備正在大部更新,在總體作戰能力方面,堪與日本、印度一起,成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三大軍事勁旅。




導彈普遍,進軍核試驗






目前,日本、中國台灣、印度、伊朗、伊拉克、利比亞、以色列和南非等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經具備火箭、衛星、核武器和化學武器方面的技術能力或正在研製和發展這類武器,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在1998年內共進行了11次核試驗,1999年以後是否繼續進行核武器化的試驗尚難預料。





核試驗


(來源:express)




目前,導彈已成為第三世界各國的主要武器,亞太地區的印度、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埃及、以色列等已在研製和試驗2000公里以上的中程導彈。戰術導彈已普遍裝備陸海空三軍。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表明,1984-1988年,世界各國轉售給第三世界的大量武器裝備有四分之三落入安哥拉、埃及、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利比亞、北朝鮮、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南朝鮮、敘利亞、台灣和土耳其等14個國家和地區之手。




另外,對國內軍工產業大量投資的還有阿根廷、巴西、南非等4個國家。這樣便構成了一個所謂的第三世界18個高度軍事化集團,其中,有15個在亞太地區。另據美國綜合長期戰略委員會預測,到2000年將有40個國家擁有核武器製造能力,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亞太地區。




各國發展海軍,搶奪海洋資源






亞太地區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基本上都曾是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和附庸國,長期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瓜分和掠奪,歷史上一般無發展海軍的傳統。




80年代以來,隨著200海里經濟區等海洋新秩序的建立,第三世界沿海諸國獲得了大量寶貴的海域和海洋漁業資源及礦物資源,為了保護海洋權益和海洋資源,各沿海國紛紛加強海上力量建設。亞太地區特別是環太平洋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正在興起,各瀕海國家正在為爭奪魚類資源和石油及天燃氣資源而擴軍備戰。





26型ASW護衛艦


(來源:defensenews)




1980年,沙烏地阿拉伯與法國簽署的一項軍火合同就達145億法郎,包括建造4艘護衛艦、2艘補給艦、24架直升機和200枚反艦導彈,短短几年,就買了一支實力可觀的海軍艦隊。




1989年6月,巴基斯坦一次就從美國和英國購買了10艘護衛艦。泰國90年代開始採購6艘護衛艦、幾艘潛艇、300輛坦克和一艘輕型航空母艦。




馬來西亞的擴軍速度相當快,軍費遞增速度超過20%,1988年9月一次就同英國簽訂了價值10億英鎊,用以購買12架旋風式戰鬥機、防空導彈、護衛艦和16億美元採購潛艇的備忘錄。




只有260萬人口的城市之國新加坡每年軍費達15億美元,占年度總預算的23-25%,1989年內就購入6艘導彈護衛艦。




袖珍小國汶萊也在大力購置艦艇和16架戰鬥機。




菲律賓是一個海岸線最長的國家,比美國海岸線還長兩倍,照說,早應發展其海軍兵力。但由於美軍長期駐守,且有美菲條約保證,致使其海軍兵力水平仍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上。




美國海、空軍基地撤除之後,菲海軍正在執行10年內實現現代化的計劃。這些國家大都是80年代起步發展,目前武器裝備正處於更新換代階段,到21世紀初期將具備一定程度的現代化水平。



往期「連載文章」傳送門▼


1、

是誰在威脅?美國已在亞太部署這麼多軍事基地!


2、

和平是主流,但美國為何要在全世界四處點火?


3、

新冷戰是冷戰陰影的延續,美國是在多管閑事!


4

如何打贏下一場戰爭?從1999年「世界末日」說起









局座召忠


                 微信號:zhangzhaozhong4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美軍21世紀武器裝備發展戰略:C4ISR了解一下
一戰和二戰間隔的這20年,世界軍事強國做了三件大事!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