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手機輻射是否致癌?最新「權威報告」發表重要證據

手機輻射是否致癌?最新「權威報告」發表重要證據

生物探索

編者按

手機輻射是否致癌一直沒有定論。近日,美國國家毒理學規劃處(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發布的一項報告稱,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暴露於高水平的射頻輻射(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RFR,就像2G和3G手機使用的那種)下的雄性大鼠患上了心臟腫瘤。此外,這些大鼠的大腦和腎上腺也有一些腫瘤的證據。不過,對雌性大鼠以及雄性和雌性小鼠來說,究竟是否觀察到的癌症與「暴露於RFR」相關,證據是模稜兩可的。

Man using mobile phone (stock image).Credit: carballo / Fotolia

01

10年——最全面的評估

這項耗資3000萬美元的研究花了10多年時間才完成,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評估,調查了暴露於2G和3G手機使用的RFR對動物健康的影響。

具體來說,在NTP的研究中,動物被安置在專門為研究設計和建造的房間中。其中,大鼠在子宮中就開始接觸RFR,而小鼠在發育到5-6周時開始接觸RFR。RFR暴露是間歇性的:暴露10分鐘,停10分鐘,每天總共約9個小時。RFR水平在大鼠中是每千克1.5-6瓦(1.5-6 watts per kilogram),在小鼠中是每千克2.5-10瓦(2.5-10 watts per kilogram)。

該研究的首席毒理學家Michael Wyde博士說:「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優勢是,能夠精確地控制動物接受了多少RFR。這在研究人類手機使用時是不可能的,此類研究通常依賴於問卷調查。」

圖片來源:NTP

02

輻射劑量與人類不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該研究中使用的RFR並不能直接與人類使用手機時接觸到的輻射相比較。NTP的高級科學家John Bucher博士說:「在我們的研究中,大鼠和小鼠的全身都受到了RFR。相比之下,人類大多數只是局部組織(靠近拿手機的地方)接觸到輻射。此外,與人類相比,研究中的實驗動物接觸的輻射水平更高、時間更長。」

具體來說,「研究中使用的最低輻射暴露水平」相當於「目前手機用戶所能接觸到的最大局部組織暴露水平」,而研究中使用的最高輻射暴露水平是手機所能帶來的最大輻射水平的4倍。

「儘管如此,我們相信,RFR與雄性大鼠腫瘤之間的關聯是真實存在的。」Bucher博士說。

圖片來源:FDA

03

FDA發表聲明

針對NTP的這項最新報告,美國FDA設備和放射衛生中心主任Jeffrey Shuren博士在第一時間發表了聲明。聲明中這樣寫道:我們審查了NTP的同事們最近完成的關於RFR暴露的研究。然而,我們不同意他們報告的結論,即,有「明確證據」(clear evidence)表明,暴露於射頻能量(radiofrequency energy)下會引發嚙齒動物患癌症。此外,聲明明確表態,這些發現不應該被直接「套用」到人類中。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研究沒有調查用於Wi-Fi或5G網路的RFR類型。據悉,NTP正在升級他們的技術,希望能夠在幾周或幾個月內評估新的電信技術。科學家們將側重於尋找能夠反映RFR潛在影響的、可測量的物理指標或生物標誌物,如DNA損傷。

責編:風鈴

茫茫微信公眾號中相遇不容易,星標☆生物探索,不要和探索君走散喲!

End

參考資料:1)High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 associated with cancer in male rats

2)Statement from Jeffrey Shuren, M.D., J.D., Director of the FDA』s Center for Devices and Radiological Health on the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s report on radiofrequency energy exposure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新進展!Nature:「先激活後絕殺」對抗艾滋,動物試驗初見成效
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衛健委最新發布全國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方案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