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人在民國時期都有一些怎樣的娛樂活動?

北京人在民國時期都有一些怎樣的娛樂活動?

娛樂活動可以清楚表現出北京人生活的變化。那些流傳百年的娛樂活動,如看戲、吃宴會、聽說書、看中式賽馬、聽歌女演唱或欣賞雜技等表演,仍然佔據顯著的位置。不過也有些新的變化:新型話劇已經出現,說書人除了講老故事外,也開始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民國北京還出現一些新式的娛樂,例如游泳、撞球、電影、公園休閑。

到了民國,說書仍是在北京廣為流傳的一種古老的娛樂方式,無論是小巷茶館裡的人力車夫、衚衕里的孩子、廟會上的擁擠人群,還是街上或私人聚會中的各式人等,都喜愛這種娛樂方式。

北京有許多茶館設有一百多個座位的廳堂,專門作為說書的場地,每個座位的價格是2個銅板,所得利潤的20%—40%歸茶館老闆。當時最有名的說書人之一是雙寒冰,據說他一天的收入有1000個銅板。當時還有學務局中名為通俗科的社會教育部門,經常會派出專人與說書人保持聯繫,協助他們修改腳本內容。通俗科還會幫助說書藝人成立行會,目的在於改進傳統段子,充實新的材料。行會總部設在西四牌樓北面的第一專門學校內。行會為了保持說書人的工作質量與水平,經常會派調查員和秘書到現場旁聽。

茶館

民國時期,北京的賽馬常被外國民眾視為過於平淡。賽馬常在廟會舉行,例如西牆白雲觀的空地上會舉辦一年一度的賽馬。賽馬場長約300碼、寬25碼,兩邊搭建有觀眾可坐的涼棚,觀眾在觀看時可以喝茶、嗑瓜子。賽馬有時會在城南的娛樂中心舉辦,場地就設在先農壇的外邊。相較於中式賽馬,西式賽馬每年春秋二季就在位於北京西郊的跑馬場舉行。賽事由外國人主辦,參賽的都為外國人的馬匹,騎士也多為外國人,觀眾則以中國人居多。此外,當時的中國民眾還喜歡在使館區的附近警戒地帶觀看外國人舉行的馬球比賽。自1905年以來,一些西式的娛樂活動進入北京,並呈現大幅度的成長。其中較受矚目的活動及場所有撞球廳、電影院、公園、娛樂中心和現代體育活動。

賽馬

1908年之前,北京沒有撞球(撞球),到了20世紀20年代,北京已經有17個撞球廳、79個球台。撞球廳大多坐落於南城,營業時間約在早晨10點到午夜,有的甚至到凌晨2點。大多數客人在凌晨光顧。撞球統一的收費標準是一局20分。北京最大的撞球廳每天每張球桌可以進賬20元。

當時最受歡迎的場所是東安市場的會仙與南城的中興撞球廳。撞球廳是新興娛樂,到了1918年才有行會。自行會成立以來,以往價格浮亂的情形不再。此後價格開始標準化,不再有贈券,也不再向顧客贈送煙酒。凡不遵守的店家將被罰款。

北京的第一家電影院約在1909年開幕,不久就立即受到民眾的歡迎。在20世紀20年代,北京全電影院的上座人數可達三千人。當時上映的影片都是西方國家拍攝的,內容也多為西方題材,只有少數有中文字幕。

當時北京有6個劇院。最豪華的一家為東長安街的平安電影院,由英國人開設,提供服務的對象多為外國人。開放時間為每晚的 9:15到凌晨,以及星期三、六的下午。門票收費為60分到1.5元。容納人數約可達兩百人。大觀樓坐落在南城最大的商業街大柵欄。華安電影院則位於哈德門外的觀星園內。南城先農壇的娛樂園和新世界也放映電影。娛樂園為露天放映,新世界則為在樓頂平台,這兩家看電影的費用及所有娛樂的費用都包含在門票里。基督教青年會在每周四也會有電影。

劇院

北京所有的電影院都必須有警察局頒發的營業許可證,每月還要繳納60元的稅和30元的治安服務費。當時外國人對北京電影院的感覺多是只放較差的影片,這些影片在美國或歐洲既不真實亦不討人喜歡。幾乎沒有電影院放教育影片。到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小區電影服務社與基督教青年會合作,在中國北方發起一個廣泛宣傳教育影片的運動。這些影片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中國自身的社會問題。

張憲文、張玉法:《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八冊)》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遠赴海外求學,徐志摩尋找羅素「點石成金」的「指頭」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日軍在淞滬會戰「速勝」戰略的破產?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