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關於在路上開車時的「規矩」

關於在路上開車時的「規矩」

重慶公交車墜河的慘劇,想必很多讀者朋友都已經聽說了。無論這起交通事故的起因究竟如何,但事故中有至少一方違反交規,最終導致了車毀人亡的結果,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所以今天我想聊個簡單的話題:開車是不是應該「守規矩」?








作為一個在日本和中國兩地的年駕駛里程都超過1萬公里的人來說,我很多次都跟身邊的朋友提起過:在日本開車開多了,回到國內,不太敢開車。




也許這個說法很奇怪:一個從拿到駕照起,就習慣了「左舵右行」的人來說,怎麼會在中國反而不敢開車呢?估計還會有人噴我「裝外賓」,「嘩眾取寵」。但是沒關係,我來說說我在中國的駕駛感受,各位有駕車經驗的朋友們,我相信你們也遇到過同樣的情況。




場景一:


早高峰,你開車走上環路,發現很堵車,於是你就在最外側車道乖乖地排著隊。突然,你側後方傳來一陣刺耳的喇叭聲。你從右側後視鏡一看,一輛家用車從應急車道上,加速向你衝來。


他不斷地鳴著喇叭,告訴最外側車道的駕駛員們:「離我遠點兒!老子要過去!」在他過去之後,越來越多的車輛開始仿效他,紛紛從應急車道上急駛而過。











場景二:


一段雙向單車道的路面,一輛計程車停住了,正在上下乘客。排在它後面的車子猛地向左打輪,駛入了逆行車道,要超過這輛車,於是後面的車也就紛紛逆行超車。不巧的是,前方的路口正好是紅燈,逆行超車的車子越來越多,最後排隊甚至把逆行車道也堵了個結結實實。


你堵在這條路上,不知道自己幾點才能到家。
















場景三:


同樣是雙向單車道的路面,路邊已經停滿了車。不巧的是,你前面車上的乘客突然要下車買東西,於是便直接停在了路邊。你在他車後不知所措:究竟是該等前車挪走,還是自己要逆行超車?


這時你身後的人開始按喇叭催你,而你也開始按喇叭催前車。但是前車的駕駛員卻毫不在意,開始玩起了手機。








場景四:


節假日,你駕車路過某著名公園門口,發現車輛非常多,前方路口是紅燈。於是你挑了個車道開始排隊,但是你等了10分鐘,卻發現這列車紋絲不動。於是你只好切到旁邊的車道上,一邊向前行駛,你從側窗才看到,原來排在你前面的那些車裡,都早已人去車空 —— 別人把路面當停車場了,但是卻不亮起警示雙閃燈,告訴後車「我已經緊急停車了」。




前兩天,我開車帶著徐浪,堵車堵在了北海公園北門外。我們在中間車道,親眼看著前面那輛車的司機走下車,把車鎖上,揚長而去。我們幾個人在車上目瞪口呆。










場景五:


你在一個左轉車輛非常多的路口,早早地排在了左轉線上,等著左轉燈變綠。這時,一些車子從你的右側直行車道駛過,到了路口卻開始減速甚至停車,你心中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左轉燈亮起,你以為你可以趕快經過路口了,卻發現那些停在直行車道的車子紛紛開始「擠進」可憐的左轉車道,簡單來說,加塞。於是一個左轉綠燈很快結束了,你卻原地未動分毫。你開始想,我到底是該學這些人加塞,還是繼續乖乖排隊?










場景六:


你在路口要右轉,人行橫道上有幾名行人在過馬路,你停下車來避讓行人。這時你後面的車不耐煩了,從你的左側超過你,嚇了人行橫道上的行人們一跳之後,轟著油門併線到了你前面。


你原來只是為了開車能夠講禮貌,主動避讓行人,結果卻被人「欺負了一道」。








這些事兒,都是我這一年來親身經歷或者親眼目睹的,地點都是北京市內。




我知道現在都流行噴女司機、噴新手、噴外地司機,就好像這幾類人不應該也不配有駕照一樣。但是實話實說,敢逆行超車、敢佔用應急車道、敢加塞左轉道的司機,都是那些自詡「開車技術不錯」,「路上情況很熟」的老手。


我曾經問過別的朋友:「為什麼在北京,司機併線都不打轉向燈?」 朋友給我的回答是:「如果打了轉向燈,後車會知道你要併線,加油門堵住你,不讓你併線。」


聽得我一頭霧水。先打燈後併線的目的是提示後車「我要併線,請避讓我」,但是這個規則卻變成了一種博弈:後車要「阻止前車併線」,而前車要「在後車無法覺察的情況下併線」。這簡直是魔幻現實,我們的公路何時成了「互相較勁的賽場」呢?




再談談我在日本開車的直觀感受。


日本的路面上車輛不少,尤其是城市裡,但是堵車卻真的沒有北京上海這樣嚴重。儘管東京的主要路面並不比北京的寬敞,但是在行車秩序上的區別,主要就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1. 在多車道路面上,幾乎沒有司機頻繁併線更換車道。對於駕駛員來說,在車流較多的時候,確實覺得多換換車道,能夠讓自己在各條車道之間「遊刃有餘」地通過,是加快行車速度的好辦法。然而,當前車變換車道時,後車勢必需要減速,這樣以來就會拖慢整條車道的行車速度。




2. 在幾條車道匯車時,日本的司機普遍實行「嚴格地交互通行原則」。也就是說,當兩條車道匯成一條車道時,A車道和B車道的車輛會你一輛我一輛地自覺行駛進較窄的前方路面。有這種「交互通行」的原則存在,所有的司機都不用著急,而是等著輪到自己。換成我們的情況,就是「快搶啊!走晚了就得排隊了」的心態了。




值得一提的是,「交互通行原則」在我們的交規中也明文規定了,但可惜的是,並沒有得到強調和遵守。




3. 在路口和路面上對於行人的強制避讓,這點就不用說了,相信去過日本旅行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路口看到車會自覺地停下來,結果對方司機也停下車,示意讓你先過。




4. 在日本的國道公路上,往往並不設置應急車道。當有救火車、救護車通過時,一旦警笛鳴起,無論路面上的車輛是多是少,所有的車輛都會紛紛向左避讓,把中間的隔離帶讓出來,給這些遇到緊急情況的車輛留出一條通道。


這種情況我已經遇到過不下十次了,每次看到擁堵的路面上,中間卻被讓出一條誰都不會去佔用的車道時,我就會想到如果我是那名需要緊急搶救的病人,會多麼感激路上的所有駕駛員。






所以話就說回來了:當我們把路面變成了「爭分奪秒」,「有空必搶」的大型競技場所的時候,我們也許贏得了一些方便,一些時間,但是同時喪失的是什麼呢?


是社會公德心?是人們彼此間的信任?是對遵守規矩的不屑?




也許都不是。我們真正喪失的,是一種同理心。我們不會把他人的困境,想像成「有朝一日我也可能會遭遇這種情況」的情景,也不會把自己給別人添的麻煩,理解為別人也會這樣反過來對待自己。




在這樣一個人口世界第一的國家裡,你卻把身邊所有人都看成是NPC。所以當你被別人粗暴地對待時,被別人佔了便宜而坑害時,被別人欺騙而一籌莫展時,也就別怪別人用同樣漠視的眼光,來對待一個對他們毫無所謂的你。




別去歧視女司機、新手司機、外地司機了。真正導致了這些交通事故發生的,其實都是那些自以為輕車熟路、得便宜就占的老司機們。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




我最後的倡議:開車請守規矩,不要把道路當成競技場,因為你手裡有你自己的生命,也有別人的生命。




哪怕別人都不守規矩,但是我也要自己守規矩,因為我覺得,這是對得起自己的一條底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淼 的精彩文章:

靖國神社宮司被免職,原因是批判天皇
我們應當如何分析犯罪者?

TAG:李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