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年輕的你擁有全世界,老去的父母卻只有你

年輕的你擁有全世界,老去的父母卻只有你





每一個空巢青年,都可能成為英雄。但所有的空巢老年,可能都只是孤島。




 


90後自稱「空巢老人」大多只是玩笑和自嘲,但「空巢期」的大大提前和「空巢群體」的不斷擴大,卻已是當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嚴峻現實。


 


早在三年前,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就有數據顯示,空巢老人已經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


 


到了去年,一份廣泛傳播的《中國空巢老人現狀報告》更告訴我們,中國家庭空巢期平均約由50-55歲開始。


 


這就意味著,

空巢,沒有想像中那麼遠

。從我們離家追尋夢想的那一刻起,我們還沒進入老年的父母,就已經提前「空巢」了。




他不能陪伴父母,卻給了父母一個新家。






01 


即將到來的老人海嘯,


你準備好了嗎?

 


當我們匯入在都市打拚的年輕人潮,我們很容易忽視父母正在加速度老去的事實,更容易忽視中國老齡化的來勢洶洶。


 


表面上看,中國有著無窮無盡的年輕勞動力,大城市的辦公樓和通勤工具似乎全擠滿了年輕的上班族。實際上,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每年的退休人口將會超過每年投入勞動的人口。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4億,佔總人口的17.3%。預計到2050年前後,老人數量將增長至4.87億人,佔到總人口的34.9%。可見,中國的老齡化基數大,速度快。


 


面對中國的人口壓力,全國多地相繼出台「催生」二孩的政策,人口專家們急得不行。但年輕人就是不為所動,連一胎都不想生。


 


不是他們沒有全局觀念,而是他們無暇顧及長遠。畢竟,這屆年輕人贍養父母的任務,比過去任何一代人都要重得多,而且贍養是必修課,生養是選修課。

 


顯然,

光想在必修課上不掛科,我們已經要費盡心力了





 


 


02


獨生子女贍養父母的困境


 


在大多數的中國城市,「四二一」的基本家庭結構已經形成。


 


獨生子女的成長,會得到四名祖父母與兩名父母的支持,六名成人照顧一名孩子時,幾乎沒什麼負擔。但反過來,

當一名成年子女要支持六名老人的時候,現實情況可能會讓他喘不過氣來。


 


首先是經濟壓力。在一個老齡化的社會裡,數以億計的老人要仰賴負擔越來越重的年輕人口。儘管房價高高在上,工作競爭激烈,年輕人只好拚命追趕,但願自己的成長足夠快,能夠跑贏父母衰老的加速度,不希望

自己未富父母已老


 


其次是無法陪伴。隨著人口流動加快和家庭結構的變化,空巢老人養老難問題日益顯現。社會養老條件尚未成熟,而傳統家庭養老則面臨現實的困境:

父母病了,你是留下還是辭職?


 


今年10月,山西省公布《關於開展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其中父母住院子女可享每年最多15天的帶薪照料假。


 


有人雙手鼓掌,有人則心有憂慮。畢竟,年輕人請假超過三天,就要擔心飯碗。試問,

沒了飯碗,又有什麼資本陪伴?





 




03


如果不能陪伴,


我們能如何為父母打算? 



 


最近,北大女博士王帆在綜藝節目上做的演講《做一個怎樣的子女》,感動了無數人。她認為獨生子女確實承擔了贍養父母的全部壓力,但父母也承擔著成為空巢老人的最大風險。


 


「至親之情不應該是看著彼此漸行漸遠的背影,而應該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才女以這句話結束演講,確實動人。


 


然而,客觀地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生活面前,「常回家看看」往往奢侈;更何況,在如今的人口結構下,空巢已成現實。


 


所以,更具建設性和現實意義的思考,不是我們要不要陪伴父母,而是如果不能經常陪伴可以做些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真正了解衰老。它意味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以及由此帶來的食慾下降、睡眠失調、心情暗淡、鬱鬱寡歡、沮喪孤寂等心理狀態。


 


打打電話、時常回家,固然可以成為父母的情感寄託,但本質上並沒有改善衰老的精神狀態。因為,除了你,他們什麼都不感興趣。


 


有些子女開始另闢蹊徑,從父母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真正的精神需求,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多接觸新鮮事物,保持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比如,為父母購置電腦,教他們上網,帶父母做公益,領父母出國旅行……





 


最近,有一位北京年輕人,決定改造父母住的房子。聞先生每年重陽節都會送父母一份禮物,今年他想為他們的家重新裝修一下。


 


得知這個消息,聞先生的父親非常期待,因為這個房子上次裝修,貼貼牆紙,刷刷家,都是15年前的事了:「說句實話,我非常期待,人老心不老,我希望這個房子能有個變化。」


 


機緣巧合,聞先生找到了貝殼裝修平台。倡導「一房一設計」理念的貝殼裝修特別支持聞先生的想法,與老年住宅設計經驗豐富的著名建築師、跨界藝術家陳暄一起,聯手為這戶京城獨居老人重新打造他們的幸福之家。


 


看了記錄視頻,兩位老人的房子在京郊,20多年的小區,比較老舊。據統計,中國有84%的老人居住在2000年以前建造的住宅中。這樣的房子,大多採光不足,水管老化,互動空間少,儲物空間小,顯得雜亂。





 


當今老年居住空間改造最普遍的訴求是「適老化」。但陳暄與聞先生父母見過面之後,發現他們是特別熱情的老人,她所做的設計方案就對「適老化」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比起在硬體上處處為衰老做準備,她更在意老人年輕的心態。所以,她在空間上注入更多年輕的感覺,打破老人已經習慣的生活方式。





 


這恰恰符合貝殼裝修平台「一房一設計」理念的核心,倡導設計師更多關注生活中被忽視的居住需要,針對用戶專屬的、個性化的需求,以貼近理想的方式呈現「不一樣的家」。







改造後,房子更明亮,空間更舒朗,色彩更豐富。就像設計師陳暄所說,形式不重要,房子是對生活方式的理解,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所以,如果物理上的陪伴無法完成,給父母一些

鮮的生活體驗、有趣的興趣愛好

,何嘗不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心意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朴樹:重生歸來,亦是真少年
十本紙上度假書單,伴你遨遊世界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