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學步車更危險,遊樂場里卻最受歡迎的!
如果說學步車是已知的育兒危險品!
那蹦床就是潛在的遊樂危險品!
說到蹦床,真的要自己打自己的臉。
2年前就看到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出的嚴重警告:6歲以下兒童決不允許玩蹦床。
結果時間一長,把這事兒給忘了。
前段時間收到某大型蹦床樂園的促銷活動,屁顛屁顛帶著孩子又去玩了好幾次。
直到這兩天看到新聞「23歲齊先生玩蹦床,可能高位截癱......」猛然間把AAP的警告想起來了。
真心覺得自己馬大哈,以為孩子大點沒事兒了。
其實,危險一直都在。
於是,今天認認真真把那些「埋伏」在我身邊的各種有潛在危險遊樂玩具翻了個底朝天。警告自己一定要慎之又慎。同時也分享給大家,互相提個醒:
NO.1
蹦床
意外事件:
美國每年的急診病例中有多達9.2萬例是因玩蹦蹦床而受傷的孩子。
在我國,雖然沒有明確的數據,但是蹦床受傷的新聞從沒少過。搜索「蹦床骨折」,竟然有近50萬條相關信息。蹦床事故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被報道。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雖然在蹦床上跳躍和翻筋斗可能會很有趣,但是錯誤的落地方式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永久性傷害。即使蹦床有網狀物和填充物作保護,父母也在旁邊看著,傷害也可能會發生。
如果有兩個孩子一起跳起,那對於正在下降的孩子來說,蹦床就像水泥地一樣堅硬。這種情況下,孩子著陸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胳膊或腿骨折。
危險點:
①寶寶落地不穩容易造成扭傷、摔傷、骨折。
②彎腰、後仰等動作容易對胸椎、腰椎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③幾個小朋友同時玩,極容易發生碰撞、踩踏事故。
④頻繁震蕩對未發育成熟的內臟器官,尤其是大腦非常不利!
安全建議:
①不建議在室外遊樂場玩這個
②不建議自己家裡買這個玩
③不建議......
總之就是強烈建議不要玩!
如果你實在想讓孩子玩,那請全程看護,每次只讓一個孩子玩!而且不要做任何危險動作,甚至動作幅度不要太大!
蹦床是一項競技運動,如果不是專業運動員,還是建議不要玩了。
NO.2
兒童蹦極
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種兒童蹦極滿商場都是。價格不菲,但總是排著長龍。這種有護具的蹦極,看起來挺安全,其實隱患非常大。
寶寶被拉著一上一下的過程中,處於失重狀態,護具設計的不合理,會給孩子造成二次損傷。
意外事件:
2016年,湖北武漢的10歲男孩晨晨(化名)系著安全腰帶玩彈簧蹦床,連玩三次後鬆掉腰帶,腿部癱軟無力,怎麼也站不起來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骨一科主任陶海鷹教授看完片子後診斷:胸髓已嚴重損傷,恢復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危險點:
向上彈起時,人處於超重狀態,衝擊力大,容易導致「揮鞭性損傷」;
安全建議:
同上,不建議玩!
NO.3
充氣城堡
意外事件:
2017年2月,陝西一8歲男孩玩充氣城堡,城堡被吹翻,男孩跌落腦幹受傷。
2016年3月,山東某公園充氣彩色城堡被風吹翻落水,9名孩子受傷。
2015年6月,廣西一個小孩在充氣城堡裡邊玩耍,城堡被大風颳起,孩子不幸墜地身亡。
2014年10月,上海一充氣城堡被吹翻,13名兒童受傷。一名3歲女童顱骨骨折。
......
危險點:
①充氣城堡極容易被吹翻!!!
②城堡縫隙銜接處經常沒有保護,容易刮傷、割傷!
③容易發生踩踏、擠壓事故。
安全建議:
同上!不建議玩!
NO.4
踩水車
水上步行球規定水深要在0.5米~1.5米之間。但我們見到很多水上步行球都安置在湖面上,水深絕對不止1.5米,非常危險。
危險點:
①水深超過1.5米
②球體處於封閉狀態,一旦發生危險,難以及時施救
③不能超過10分鐘,如果疏忽,極易導致窒息。
安全建議:
①盡量選擇設立在泳池裡(水深標準)的水上步行球項目。
②全程看護孩子,發現異常立即施救。
③不要超過10分鐘!
No.5
搖搖車
這是豆泡絕對沒想到的。搖搖車速度那麼慢,也沒什麼顛來倒去的動作,怎麼會有危險?直到看到新聞......
危險點:
搖搖車安全裝置匱乏,極易發生漏電。
安全建議:
①給孩子做搖搖車之前,先做好檢查。
②全程看護孩子,防止意外發生。
說了這麼多「這個也不建議玩、那個也不建議玩」是不是特煩?
其實,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相對也安全的運動也有很多。
根據《加拿大體力活動指南》給大家列幾個:
好玩又安全的運動
0-1歲的嬰兒:
每天都應該進行一些身體練習,尤其是互動式基礎地面練習。
比如玩皮球、爬行比賽、玩玩具;
1-4歲的孩子:
每天至少運動180分鐘,不限形式、時間。
推薦爬行、快走、跑步、跳舞等。
稍大的孩子可以添加跳高、跳遠、跳繩、自行車等運動項目。
除了針對肌肉型的運動不建議之外,比如舉啞鈴之類,其他任何安全的運動都可以。
但,前提是安全。
無論什麼運動,父母一定要在身邊看護!
家長可以給孩子在運動時配上適當的護具。
既玩的開心,也避免磕傷碰傷。
孩子意外事故死亡
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Top4.
而很多的意外,
其實都可以避免,
讓我們一起保護孩子健康長大。


※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孩子免疫力差?你是不是做了這5件事……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