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帶女兒逛花鳥市場,女兒見著各色各樣的花鳥,高興地手舞足蹈,一陣逛奔後汗流浹背,頭髮也濕漉漉地貼滿了臉頰。

看她滿頭大汗,我翻出包里的皮筋,想幫她把頭髮紮起。向來不愛扎頭髮的女兒,見我拿出皮筋,一溜煙地跑走了,我追在後面使勁喊:「快點過來。」

我越追,她跑得越興奮,在她看來,這更像是在玩賽跑遊戲。

兩個人繞著花市中的鋪面跑了兩圈,最後我敗了,皮筋被老老實實放回包里。

女兒雖贏了,但贏得一點也不爽快。

後來的閑逛中,我不停地給女兒更換汗巾,還不忘責怪她拒絕把頭髮綁起來。


「把頭髮綁起來,就不會這麼熱了啊。」「你看,那個妹妹綁了頭髮多涼快。」「天啦,你這頭髮濕的,我都不想看了。」「汗巾都用完了,快把頭髮綁起來!」「頭髮貼在臉上,這樣很舒服嗎?」

喋喋不休地碎碎念惹惱了女兒,她沖我咆哮:「媽媽,你別說我了!」

同行的朋友也提醒說:「對啊,你老說綁頭髮,我都快受不了了。」

被大朋友小朋友這麼一說,我才恍然醒悟,這一路,我像只蚊子一樣,不停地在孩子和朋友面前,嗡嗡嗡地叫,如果換做是我早就忍受不了了。

誰忍受的了,耳邊上一直有噪音呢。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在啰嗦中長大的孩子會怎樣?


在啰嗦中長大的孩子,會怎樣呢?

我初中時候的同桌,家境不錯,學習也算優秀,唯獨有一點,她不愛回家。

學校放假,同學們都趕著回家,只有她遲遲不走,拉著宿舍的同學聊天,直到所有人都走光了,她才拖著箱子回家。

相處久了了解到她不肯回家,是因為家裡有位「轟炸機」媽媽。

她說她愛獨處,尤其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聽聽收音機,收拾收拾衣物,發發獃,她覺得這樣很舒服。

但在她媽媽眼裡,獨處是孤僻。

只要她在家,她媽媽就會想方設法地跟她套近乎,然後開始思想教育。

她愛穿與大家不一樣風格的衣服,她覺得是個性。洗舊型的牛仔褲,外搭一件慵懶鬆懈的襯衣,我們都覺得她眼光獨特。

而在她媽媽的眼中,這是不良學生的打扮,對於不良學生的後果,她媽媽能舉例說上三天三夜。

有次同學媽媽找了班主任詢問她放假晚歸的原因,同學知道後,跟她媽媽大吵一架差點離家出走。而我同學並沒有因為媽媽的關心變得早歸,反而變本加厲地找各種理由不回家。

父母的愛和關心,一旦成了枷鎖,再稚嫩的孩子,都會使出洪荒之力逃跑。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近感被啰嗦磨滅,再教育,實際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過度啰嗦,會失去孩子的尊重

父母過度啰嗦,有時會失去孩子的尊重。

在家庭里,父母是受人尊敬的。而有一種父母,逐漸失去了孩子對自己的敬愛,那就是啰嗦的父母。

認識一位媽媽,她說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相處,總覺得自己吃力不討好。

她兒子今年九歲,在上小學,放學回家就對媽媽的飯菜挑三揀四:「怎麼又吃這個菜?你就不能做點好吃的嗎?」

有時候吃飯,媽媽想跟兒子聊聊學校的事情,開口問不上幾句話,兒子就不耐煩地說:「你說吃飯的時候不要分心,還老問我問題幹嘛?」

對於兒子的表現,她很躊躇。

聽完那位媽媽的話,我說,你話不多啊。

她聽我這麼一說,頻頻點頭贊成:「是啊,可我兒子就嫌我煩,他覺得我老說廢話。」

我問,比如是什麼廢話?

她說:「提醒他要多看書,不要老是玩手機,打遊戲。」

聽完我忍不住笑出聲,這也是我小時候最討厭媽媽說的一句話「多讀書,多看書。」

父母反覆說一件事,是特別消耗孩子耐力的。耐力好的孩子,能左耳進右耳出,耐力不好的孩子,就只能頂撞父母,出言不遜了。

碎碎念,也是在損耗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權威削弱了,父與子母與子之間的敬重,自然也會隨之不見了。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在啰嗦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格局會被變小

在啰嗦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格局也會被縮小。

有個朋友,她的媽媽很愛跟她講婆媳矛盾,沒事就拉著她說,她與奶奶之間的雞毛蒜皮。

同樣一件事,她已經聽過不下幾百次,可她的媽媽卻渾然不知,每次都講得津津有味。

婆媳之間的矛盾,無非都是些細枝末節的計較,既然是矛盾,就會有博弈和輸贏。

朋友從小被媽媽灌輸著,如何跟婆婆斗生活,其實在她的骨子裡,早已深根蒂固的被植入了媽媽的博弈伎倆。

現在她成了家,對待婆婆的態度就像極了她的媽媽。

父母與孩子聊生活,聊經歷,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處事風格的。也許在當下,她只是聽之任之,並沒有留心去記下什麼,可被強化了的畫面,是會被記憶封存的。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啰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家長要做什麼樣的改變?

話癆型的父母,是非常吃虧的,掏了心,還得不到孩子的認可。

每個人都有一個嘴巴和兩隻耳朵,就是讓我們要少說多聽。試想,總是父母在說,孩子在聽,又怎麼能叫溝通。

家長可以做什麼樣的改變呢?

其一,不要信口開河。比如,有些父母規定孩子做好作業再開飯,話雖講出去了,心裡又怕孩子肚子餓,就會一直催孩子寫作業,或者讓孩子先吃飯。這樣其實反映了家長感情的軟弱,說話不算數。克服啰嗦,首先就要在對孩子講話前經過一番理智過濾,不能信口開河。

其二,不要強行命令。讓孩子做什麼事,可以用親切的語言輕輕地告訴他,這更多的是感情的信任,悄悄一句話比你大聲喝斥的效果好得多。

其三,不要事事叮囑。可以說,家長對孩子講得話雖然多,但許多都沒有講到點子上。事無巨細的話,大人會因為孩子的不聽話而氣憤,孩子在繁雜的語言環境里會更加反感。

歸根結底,家長啰嗦的關鍵在於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只有真正懂孩子,明白孩子的想法,才能用有效的交流去代替無盡的啰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寶寶睡覺哼唧、睡不踏實?原因和處理方法在這!
二胎媽媽現身說法,有了老二,到底怎麼安撫老大?!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