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詩,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詩,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又有「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等稱號,杜審言之孫。開元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寓居長安近十年。安史亂後肅宗授官左拾遺,後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棄官赴蜀,於成都浣花溪築草堂,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晚年攜家出蜀,病死湘江舟中。有詩篇一千四百餘首,反映當時社會面貌全面深刻,被稱為「詩史」、「詩聖」。以律詩、古體見長,風格多樣,但以沉鬱頓挫為主。杜詩具有集前代之大成,開後世之先路的作用,對詩歌的發展影響深遠。

《春望》是一首感傷時事、懷念家人的抒情名篇,是杜甫在唐肅宗至德二年(757)三月安史之亂期間被困於淪陷了的京城長安時寫的。這首詩充溢著個人和時代的心淚,具有巨大的感人力量,而且情景交融,形象生動,被認為是詩人五律中的名篇,膾炙人口,歷久不衰,並被收入《唐詩三百首》之中。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中抒寫了詩人在長安春天遠望時面對安史叛亂所造成的山河破碎、城垣荒蕪的感觸,表現了詩人嘆息戰事漫長及其憂國憂民的感情,道出了連家信都不易得到的個人的苦悶心情,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親人的美好情操。

烽火:原指古代邊境報警的煙火。這裡代指戰爭,戰火。連三月:接連三個月不斷。這裡指春季的三個月。安史之亂從唐肅宗至德二年一月至三月,一直延續了一個春天。家書:家信。家人相互寄寫的信都叫家書。抵萬金:值萬金。比喻家信的珍貴難得。抵,值,相當。萬金,指因難得而可貴。

這首詩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兩句尤為著名,大意是:戰火已經持續三個月了,在戰亂中能夠收到一封家信,珍貴得簡直可以值萬兩黃金呢?這句詩寫出的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是人人心中都可能會有的想法,所以能夠很自然地引起人們普遍的理解和共鳴,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現在常引用這句詩來形容離鄉遊子想念家鄉親人的熱切心情,或是指收到家信時的歡欣喜悅的情景。

這首詩通過對戰亂中家書難得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之情,反映了詩人對戰亂的憎惡和詛咒。詩句中的「家書抵萬金」一句,言淺意深,語短情長,無論把它看作是寫實還是誇張,都寫出了家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同時也表達了千千萬萬人共同的心理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留下的18句處世俗語,條條都是經驗道理!
人生十句勵志正能量語錄,選一條當座右銘,時時鼓勵自己

TAG:素佛堂 |